种项谭[1]2018年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于对价值源泉争论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源泉是经济学价值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梳理、反思我国学界关于"什么创造价值"、"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争论基础上,提出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价值本质是劳动交换中人与人的关系;"相互交换的劳动"创造价值;承认商业劳动创造价值并不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原则;劳动并非与非劳动生产要素平行并列的生产要素之一。
张科[2]2008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批判。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理论界对它的认识和争鸣,都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坚持其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坚持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现实的情况与马克思当年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情形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叁产业的迅速发展,科技劳动、服务劳动、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超出了马克思当年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预测等,这些变化都要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新的发展,从而不断地解决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本文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问题,希望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论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过程、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的意义。这部分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认识。第二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坚持。主要论述了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因和指导作用,以及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来更好地认识和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部分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主要阐述了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然性、需厘清的理论问题、方法、切入点等问题,最后对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启示进行了总结。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庄叁红[3]2012年在《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时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理论在当前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劳动领域和分配领域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对科学理论的现实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论文从国内外角度,分别对劳动价值论百年论战的历史进行了纵向回顾,也对论战的主要观点加以介绍评析,探讨了国外学者在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价值创造源泉、劳动还原及价值转形等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也探讨了国内学者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界定、劳动是否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界定、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核是否偏颇及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局限性等问题上的主要看法,最后从中提取出其对当下坚持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启迪。其次,论文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四大品格入手,揭示了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必然性;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揭示其时代化的重要性;从劳动价值论本身、其涉及的问题、蕴涵的精髓和理论的意义等四个角度,揭示了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可能性;最后揭示出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基本任务,即要尊重理论前提、回归理论真相、挖掘理论精髓、指出理论局限和丰富理论内涵。再次,论文回顾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进而系统分析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涵,为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分析作理论的铺垫。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又从劳动价值论在当下的理论与现实挑战入手,分析劳动价值论在理论层面受到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创新价值论等的挑战,在现实领域受到劳动新特点和分配新情况的挑战,揭示了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现实必然性,也是指出了理论的局限。结合现实情况,论文着重分析了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具体表现和现实启迪,既从社会劳动论的角度,对劳动形式的划分、劳动性质的界定、多种劳动分工的地位进行分析,实现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与生产力发展的结合;也从价值论的角度,结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现状,厘清价值创造与分配的关系、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正视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实现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与共同富裕目标的结合。最后,论文对整个研究进行结论分析,得出在当前推进劳动价值论时代化应该把握的叁个方面:其一,从劳动价值论的提出背景和历史贡献出发,既要看到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也要正视其合理性;其二,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价值出发,要坚持和挖掘劳动价值论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价值,指导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其叁,从推进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具体做法出发,既要重视研究劳动价值论其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时代拓展和理论创新;也要重视研究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劳动和分配领域的新特点、新动态,最终保护劳动者利益和优化分配关系。
崔占峰[4]2003年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自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尤其是江总书记2001年“七一讲话”发表以后,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涉及最多的是要不要坚持和发展、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本文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首先,应当弄清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比较起来究竟有哪些变化。文章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特征和他身后一个多世纪时代的深刻变化的对比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其次,必须明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哪些内容是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这些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文章认为:必须坚持抽象劳动始终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思想;必须坚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思想;必须坚持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划分及其相互换算的思想;必须坚持“总体工人”的思想;必须坚持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物质承担者的思想等等。再次,必须思考因时代变化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哪些新的问题,从而在哪些方面需要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文章认为: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论述需要更详尽的体系;马克思关于价值决定一元论的论断需要更加信服的论证和论据;马克思关于两种劳动倍加的思路需要进一步求得实证的支持;马克思关于国际价值决定的思想在WTO框架下需要进一步阐述等。最后,对理论界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这些观点主要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提的观点;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源泉的观点以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观点等等。贯穿全文的核心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任洲鸿[5]2010年在《“新按劳分配”论》文中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哪一个经济学概念能象“按劳分配”一样造成如此程度理解上的混乱不清了,这就使得究竟应当如何贯彻“按劳分配”成为伴随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老、大、难”问题。同时,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从理论上系统阐释作为社会主义原则的“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与实现机制,又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不能回避的一个“新”的理论课题。当前理论经济学界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按劳分配”到底是按什么分配即“按劳分配”中的“劳”到底指的是什么和如何正确理解和科学阐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大问题展开的。其实,这两个大问题又可以归结为一个直面现实的总问题,即如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供一种逻辑一致的理论阐释。“新按劳分配”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资本历史使命理论和“资本一般”范畴既是在当代中国重新认识“资本”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叁大理论源泉,也是重新研究和阐发按劳分配并对其实现理论创新的最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人类社会的“第二大社会形态”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客观上承担着完成资本历史使命的历史功能,从而为人类社会向“第叁大社会形态”即实现社会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类联合体创造着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被追求价值增殖的“资本一般”逻辑所统治和贯穿,商品仍然是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元素形式。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同样受到“资本一般”逻辑的统治而必然表现为凝结或物化成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人们的全部现实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本质上都已经沦为服从于“资本一般”逻辑历史统治的社会存在。在这种时代条件下,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等精神形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尽管它们本身并没有具体的实物形式,但是它们作为人类社会精神劳动和精神生产的结晶,同样表现为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精神商品。尤其重要的是,各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精神生产资料都可以由劳动者通过学习劳动与生产实践等各种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形式所掌握和占有,并且取得了与劳动主体无法分割的一体化存在,从而表现为属于劳动主体的劳动力资本。在这种时代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必然表现为劳动主体即劳动者通过与一定的物质生产资料相结合,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属于劳动者自己的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和劳动力资本(即由劳动者掌握和占有的精神生产资料,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新按劳分配”论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研究剩余价值时撇开剩余价值所具体表现出来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不同特殊形态的科学抽象法,在研究劳动力资本时,同样撇开劳动力资本所具体表现出来的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精神生产资料的各种特殊形态,紧紧把握住这些不同精神生产资料的共同的质的社会经济规定性,即作为人类抽象劳动凝结或物化的价值本质和追求价值增殖的“资本一般”逻辑的运动本质。“新按劳分配”论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来说,由精神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一体化所形成的新型生产资料所有制,必将导致“双重所有,两种结合”的新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的形成,即一方面,有知识、有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表现为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双重所有者”;另一方面,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商品的所有者,与物质形态的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一种“间接结合”,劳动者作为劳动力资本的所有者,与精神形态的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一种“直接结合”。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生产成果的分配”的基本原理,这种“双重所有,两种结合”的新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客观上要求一种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包括具体表现为科学、知识、技术和管理等精神形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则是包括这些不同具体生产要素的一般经济范畴)分配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分配方式与之相适应。“新按劳分配”论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分配的本质是对价值的分配,分配的逻辑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包括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一方面,作为劳动力商品所有者的劳动者,凭借对自己的劳动力商品的所有权,要求按照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分配即取得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劳动者作为与其自身结合在一起的精神形态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资本的所有者,要求凭借对自己所掌握和占有的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即劳动力资本所有权),取得一部分由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新按劳分配”论以马克思的产品价值公式为切入点,将马克思的产品价值公式“改造”成为价值分配公式,并分别在马克思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资本化理论视域下对价值分配公式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拓展,从而使“新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和实现机制(包括从静态上实现和动态上实现)获得了系统的理论表述。与此同时,还对价值分配公式每一步理论拓展都给出了相应的形式化的表达式(包括八个数学方程),由此为“新按劳分配”论构建起完整的数学表达方法,从而使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中的“按劳分配”取得了“新按劳分配”的理论形态。“新按劳分配”论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在深入挖掘马克思经济学的精神实质和充分运用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时代特征与社会经济条件,力图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中的“按劳分配”提出一种全新的理论阐释,从而全面实现对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理论创新,并且有望能够对学术界关于“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长期争论提供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回答。“新按劳分配”论的提出与构建,旨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供一种逻辑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阐释,从而在实现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具体化和当代化的同时,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进程。
叶龙祥[6]2016年在《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吴宣恭的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力求对吴宣恭主要经济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概括。吴宣恭经济思想主要涉及所有制与产权理论、我国社会的产权关系、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所有制改革理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价值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些重要理论、现阶段重大经济社会关系及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等方面。所有制与产权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是吴宣恭经济思想的重中之重。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史论相结合、求实与创新相结合、调查与采访相结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对吴宣恭的经济思想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价值的结论。对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价值:第一,吴宣恭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学习、研究、发展和运用,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和把握;第二,吴宣恭经济思想根植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际,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后学之辈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历程和实践运用,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脉络;第叁,吴宣恭的严谨治学精神、高度责任感和崇高的品格是广大经济学人终身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陈美华[7]2015年在《陈征经济思想研究》文中指出陈征是当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潜心研究《资本论》和中国经济问题,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陈征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史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通过对陈征在学习、研究、传播、运用和发展《资本论》过程中形成的理论观点、思想内容及思想特点进行概括和分析,再现陈征经济思想的全貌与当代价值。陈征经济思想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陈征学术生涯与取得的学术成果的概括与总结,展示了陈征丰硕的学术成果以及为《资本论》的广泛传播作出的突出贡献;通过对陈征的现代科学劳动、社会主义城市地租这两大理论的研究,以及对陈征有关《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等领域的理论观点的探索,充分展现了陈征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尤其是陈征在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现代科学劳动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理论体系,这是《资本论》在当代的重大发展和重新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于当前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证明了《资本论》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研究陈征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第一,陈征是当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研究陈征经济思想,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第二,陈征经济思想植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客观实际,所提出的观点和见解具有一定的学术前瞻性和实践意义,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方针决策和指导当前经济建设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第叁,陈征高度的责任感、严谨切实的治学精神和高洁的人格是广大经济学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郭志琦, 徐则荣[8]2002年在《对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个具有深刻而丰富内涵的命题。众所周知,当今经济社会同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第二次、第叁次产业革命的推动,许多劳动者日益由体力型向智能型发展,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精神产品广泛发展,商品的科技含量、管理含量日益增大,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日益由体力劳动为主向脑力劳动为主转变,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在
白晓梅[9]2002年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文中认为在新形势下 ,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产生误解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二是科学技术、经营技术、经营管理等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的理论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宋锋华[10]2004年在《正确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20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此,党的十五届叁中全会和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从而引发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大讨论。党的十六大关于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问题的新论述又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如何看待私营企业主收入和剥削问题的大讨论。这些讨论归结起来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对于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文提出:首先必须弄清我国经济体制的急剧转轨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其次,必须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哪些方面,哪些问题不容回避。文章认为:必须坚持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观点;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只转移价值而不创造价值的观点,但对生产劳动的种类、方式、范围、领域需要重新认识;对价值的决定与实现、抽象与具体、创造与分配必须再认识;必须将科技、管理、创新纳入劳动价值论体系;同时必须对第叁产业及私企与剥削有一个准确地定位。再次,正确地理解目的在于科学地发展,文章提出,实践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源泉。为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方向和思路,必须进一步拓宽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条件及范围。最后,文章就当前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新趋势及新特点、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思路、以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应当如何正确地深化劳动价值论作出进一步地探讨。贯穿全文的核心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参考文献:
[1].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于对价值源泉争论的思考[J]. 种项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8
[2]. 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研究[D]. 张科. 西南大学. 2008
[3]. 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 庄叁红. 兰州大学. 2012
[4].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D]. 崔占峰. 西南师范大学. 2003
[5]. “新按劳分配”论[D]. 任洲鸿. 曲阜师范大学. 2010
[6]. 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D]. 叶龙祥.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7]. 陈征经济思想研究[D]. 陈美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5
[8]. 对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C]. 郭志琦, 徐则荣. 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 2002
[9]. 高校“两课”教学中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J]. 白晓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0]. 正确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D]. 宋锋华. 新疆大学. 2004
标签: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论文; 劳动价值论论文; 按劳分配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劳动经济学论文; 生产资料所有制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资本论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陈征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