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振兴结构调整中的国有经济_国有经济论文

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振兴结构调整中的国有经济_国有经济论文

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 在结构调整中搞活国有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讲话论文,结构调整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国有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经济结构不断演进与优化的历史。当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立足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之时,优化经济结构,不仅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而且对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的讲话中所要求的:为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优化经济结构上应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在结构调整中组建企业集团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这是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抓大放小”战略的具体体现,又是我们进行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总量大,单个规模小,不能实现规模效益;二是产品雷同,技术含量低,自主开发能力弱;三是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四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低,企业自我配套、自我服务现象较为普遍。经济结构不合理困挠了我国的经济效益提高,阻碍了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会出现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现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几乎所有重要产业都是企业集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来说,发展企业集团有着特殊意义。其一,从发展经济来看,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方面企业集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发展经济,就必须发展企业集团。其二,从结构调整来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以集团母公司为核心带动一大批企业的改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其三,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看,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向企业集团转移,通过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投资结构,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四,从产业国际化过程来看,由于企业集团拥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使它们在产业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本国民族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

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挥大企业集团的作用,国务院曾于1991年确定了57家企业集团进行首批试点,标志着我国企业集团工作开始启动,经过6年的运作,今年又确定了63家大型企业集团参加第二批试点,目的是为了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从我国首批企业集团的试点经验来看,组建企业集团,首先应改革现行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投融资决策权是企业作为发展主体最核心的自主权,集团的核心企业应该具有投融资中心的功能,由于我国目前的企业集团大都负债较重,自有资金少,投资项目一般又都是资金密集的大项目,需要大量的银行贷款,而我国现行融资管理办法是在行政划分的基础上资金高度分散,信贷资金被分割在成千上万个行政区域内,无论是条条或是块块都无法满足企业集团对资金的大量需要,造成企业集团融资困难。

其次,为企业集团的发展理顺必要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我国目前分税制下企业所得税按不同隶属关系分别上缴中央与地方财政,这使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的联合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甚至同省市但不同级次财政所属企业也难以合并;大企业集团的资金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流动多,与现行银行资金纵向分配相盾。诸如此类不适应企业集团发展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了严重的条块分割,使企业集团重组存量资产、优化结构的功能大大削弱。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杜绝行政性的“拉郎配”。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5月29日的讲话中提出通过市场组建大企业集团。但由于我们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企业集团与政府的关系远没有理顺。行政干预突出地表现为政府部门对企业集团组建和发展过多的行政性介入,这种“拉郎配”往往是政府有关部门以一家效益好的企业为中心,搭配若干困难企业组成集团,其结果常常是效益好的企业也被拖跨了,所以,应该通过市场来组建企业集团。

第四,重构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涉及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制度;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国有企业集团,国家是出资者,要为企业集团提供资本金,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就是确立国家与国有企业集团之间的出资关系,明确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法人财产制度,就是让企业享有财产权,但这种权利不是来自出资人的授予,而是来自其法人地位的取得,是依法产生的,使企业真正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与子公司,都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构造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构造母子公司关系,使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始终成为一个整体。

二、正确认识三次产业的结构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5月29日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提出:“要把深化企业改革同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机构改革以及整个城市改革结合起来进行。”深化企业改革、组建企业集团,都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正确认识三次产业的结构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一个重要的内容。

自本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其《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使用三次产业的分类之后,人们常常用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来判断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来看,早期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畜牧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第二阶段是“重化工业阶段”。第三阶段是“高加工度化阶段”。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已进入“技术知识集约化阶段”。从就业结构考察,当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已占整个就业人口的70%左右,创造的产值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以上。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表明,工业化进程起步越晚,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就越快。由第一产业产值占50%以上到第三产业产值占50%以上,欧美国家用了约150—200年;日本用了70—80年;而韩国和台湾则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从我国首次第三产业普查的情况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单位数量急剧增加,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这也表明了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在我国的适用性。

我国自建国初期到现在,产业结构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57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农业占主要地位,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按“一、三、二”顺序排列。1958—1977年为第二阶段,由于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第三产业发展萎缩,三次产业发展顺序转变为“二、一、三”格局。1978年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第三产业开始崛起,三次产业结构演化为“二、三、一”式新格局。我国产业结构的顺序变化,是与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它标志着我国第三产业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否就是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翻版呢?统计数据表明,1996年,新疆第三产业按可比价计算较1978年的12.50亿元增长12.8倍,年均增长速度15.2%,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10.8%的增长速度。新疆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已由“七五”时期的36.09∶33.20∶30.71,调整为“八五”时期的28.16∶38.77∶30.07。产业结构已同“七五”时期的一、二、三排列顺序,演变为“八五”后的二、三、一排列顺序,上述数据说明了我区结构变化与全国结构变化的同步性,也说明了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在不发达地区的适用性。问题的关键是,在“九五”期间,甚至于到2010年或更为长远的发展时期,新疆产业结构优化与高级化的重点是什么?产业结构的发展顺序将会怎样呢?很多同志认为,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将是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景象。

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看,首先,一定时期的社会消费结构,将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其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是影响社会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因素;而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的供给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我区的情况来看,由于蕴藏着丰富的土地、生物、矿产、光热和旅游资源,未来的经济增长必将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契机,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也必然要适应这一过程。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既不能人为拔高,也不能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由于第三产业的主要功能是服务性质,就决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目前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尚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产业在我区经济中的主要地位将愈加明显。所以第三产业只能以第二产业的发展为依托,不可能脱离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在现阶段,我区三次产业的结构关系,应该是稳步发展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相应发展第三产业。需要提出的是,在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中,必须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的内部的结构关系。第一产业的发展要逐步缩小种植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第二产业要重点发展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将资源优势和商品优势结合起来;第三产业则应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具有先导性、方向性的行业,如科学研究、信息服务以及旅游业,将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培育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精神,必须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搞好结构调整,在服从全国产业规划的前提下,着力于培育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经济增长点的确立,是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重要基点,又会反映一定时期内宏观经济面的政策取向。在确立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必须注意考虑下述几个问题:第一,资源优势要向商品优势转化。我们以往在谈论我区的经济增长点时,往往侧重于资源优势而忽略了商品优势。经济增长点的选择不能拘泥于资源优势的层面,而应着重强调资源转换所形成的产品竞争力。这取决于两个直接因素:一是成本;二是产品的差异性(质量、性能、品种、品牌、服务等)。这就要求必须将我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以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产品和较低廉的成本取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我区现有的轻重工业内部的结构来看,轻工业内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值比重1995年达91.44%,比全国高23.02个百分点;重工业内部,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的比重达84.87%,比全国高33.47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区的工业结构还是以资源的初级加工利用为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实践证明,这种原料指向的产业布局,并没有为我区经济发展带来应有的机遇,并没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优势。第二,确立主导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确立主导产业的重要性,在于企业集团的发展能与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在于能极大地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使我区经济在短时期内跃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确定我区的主导产业应考虑下述几个前提:

1.产品的市场容纳度。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产品的市场约束日益突出,产品销路的好坏已成为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最重要的制约力量。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考虑其产品未来的市场潜力,一切以市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正是一些产业经济学家所倡导产业选择时“收入弹性基准”的精髓所在。

2.产业波及效应。产业波及效应是指某一产业的需求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活动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多大的影响。任一产业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之间相互联结的波及效应,必然影响和受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主导产业选择的正确,产业的波及效应就会很明显,通过产业的前后联系,带动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如果选择失误,某些产业的快速增长无法启动地区经济发展,会形成所谓“飞地”经济,造成时间与资源的浪费。

3.就业前景。由于我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非国有经济比重较低等原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人力资源与资本资源的结合中,我们应该更多地侧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一般而言,新技术代表着较高的生产力,但新技术往往替代劳动力,从而减少就业机会。“资本的最令人痛心的浪费主要来自以资本替代劳动力”。从我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资本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出发,确立主导产业必须将劳动力的容纳程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来对待。

综合上面的分析,在确立我区的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时,首先必须把农业放在一个重要地位,虽然农业的产业波及效应不甚理想,但在容纳就业和发挥我区的资源优势方面有很大作用。目前我区农业内部结构很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偏大,其在农业中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74.59%上升到1996年的77.52%,而全国种植业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75.63%下降到1996年的58.43%。发展我区农业的关键是发展多种经营,围绕一些土特名优产品展开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其次,应重点发展纺织业。我区纺织业不仅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作后盾,而且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容纳劳动力多等特点。目前我区纺织业发展的关键是实行资产重组,实现规模经营,并在产品的深加工和提高其技术含量上做文章。再次,应重点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它们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共同特点,其发展会带动交通运输、轻工、建材、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必将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最后,还应发展旅游业。我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大都是高山湖泊和沙漠,与内地的旅游资源大异其趣。问题的关键是需要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这一“朝阳产业”成为我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标签:;  ;  ;  ;  ;  ;  ;  

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振兴结构调整中的国有经济_国有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