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肿瘤相关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9例肿瘤相关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针灸)35例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相仿(P>0.05),其患者治疗后1~3d后的中医症候评分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4~7d后的中医症候评分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是治疗肿瘤相关性呃逆的有效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肿瘤相关性呃逆;针灸;疗效
肿瘤相关性呃逆是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对于患者的治疗恢复产生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增加其心理负担,降低其生存质量。因此,加强肿瘤相关性呃逆的治疗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需要选择更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治疗办法[1]。传统应用西医药物治疗,其对于呃逆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进而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应用中医针灸技术,进一步提升肿瘤相关性呃逆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9例肿瘤相关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针灸治疗对于肿瘤相关性呃逆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9例肿瘤相关性呃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其中35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最高龄74岁,最低龄26岁,平均年龄(43.7±6.4)岁;疾病类型:肺癌12例,胃癌9例,肝癌6例、胰腺癌5例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疾病3例。其中34例患者接受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最高龄75岁,最低龄29岁,平均年龄(45.1±5.9)岁;疾病类型:肺癌12例,胃癌10例,肝癌5例、胰腺癌5例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疾病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给予巴氯芬片(力奥来素,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90138)5mg/次,3次/d,口服用药,持续治疗7d。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口服巴氯芬片的同时,接受针灸治疗。取合谷、太冲、内关、攒竹以及天突等穴,行平补平泻法(合谷、太冲、攒竹以及天突)和慢速捻针法(内关),持续30min左右。患者病情发作时,则行快速捻针法针刺水沟穴。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必要时需要针刺关元、气海以及足三里等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保证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行针,行针间隔5min,留针30min。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2]。
1.3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0~3分),分为无症状(0分)、轻度症状(1分)、中度症状(2分)和重度症状(3分)。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为显效(呃逆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呃逆症状明显改善)及无效(呃逆症状无明显改善)等3个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转)/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见于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对照()
3.讨论
肿瘤相关性呃逆是由于疾病本身影响及相关治疗因素刺激所引起的疾病,其患者表现为难以自制的气逆上冲、喉间频繁发出呃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肿瘤疾病的治疗产生着负面影响[3]。肿瘤相关性呃逆常规选用西医药物治疗,以起到解痉的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难以根治,并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用[4]。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结合中医治疗理论,应用中医治疗手段,通过疏通经络和调节气血进行呃逆的治疗。选择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天突)、经脉抵膈穴(攒竹)、八脉交会穴(内关)太冲、合谷等穴,起到理气利咽、缓解膈肌痉挛、和胃止呕以及调理气机的作用效果,发挥温阳补虚、培元固本之功效,与巴氯芬片等解痉药物之间起到协同作用,在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预防嗜睡、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患者的治疗与恢复,其对于后续的肿瘤疾病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5]。
综上所述,在肿瘤相关性呃逆的临床治疗当中,基于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辅以中医的针灸治疗,标本兼治,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障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其生存质量,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玉其,尹真祯,杜月蓉,等.“疏肝健脾”针灸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07):1503-1505.
[2]刘现军.针刺治疗肿瘤呃逆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2):6591+6593.
[3]邢向荣,殷东风.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2):379-380.
[4]刘杰.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07):698-699.
[5]黄永杰.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1):96-97.
论文作者:李升云,段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患者论文; 相关性论文; 针灸论文; 肿瘤论文; 两组论文; 中医论文; 疗效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