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 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高压氧综合治疗与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并均分为药物组与联合组,两组均给予药物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实施综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与药物组的74.0%相比明显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高压氧联合药物方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更佳,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药物;高压氧;综合治疗
突发性耳聋即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多出现耳鸣等明显症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本病原因未明,具有较复杂的病理机制,内耳血氧供给匮乏引起耳蜗功能丧失是共同表现[1]。由于突发性耳聋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因此早期干预极为重要。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会延误治疗时机,本研究就此观察分析了高压氧综合治疗与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入组对象均无脑干损伤、神经性肿瘤,排除噪声性聋、耳毒性聋以及蜗后病变导致的耳聋。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0例:药物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41.2±1.8)岁;6例轻度耳聋,22例中度耳聋,20例重度耳聋,2例极度耳聋。联合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40.5±2.6)岁;5例轻度耳聋,21例中度耳聋,21例重度耳聋,3例极度耳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应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以及能量合剂开展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治疗设备为多人空气加压仓,设定压力为0.2Mpa,采用面罩吸纯氧,每次40min,共计2次,吸氧1次后间歇吸入空气,10min后再次给予纯氧吸入,加压减压各20min,1次/d,每疗程为10d。高压氧疗前常规应用硝酸酯类扩血管制剂,以缓解高压氧疗引起的血管收缩效应[2]。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3]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痊愈:0.25~4KH各频率听力水平复常,或恢复至患病前的听力水平,或等同于健耳水平;(2)显效:0.25~4KH各频率听力平均数值改善不低于30dB;(3)有效:0.25~4KH各频率听力平均数值改善介于15~30dB之间;(4)无效:0.25~4KH各频率听力平均数值改善低于15dB。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样本量×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与药物组的74.0%相比明显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注:两组数据对比aP<0.05
3 讨论
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过程中,临床主要围绕内耳微循环以及内耳组织氧分压的改善、加快内耳细胞新陈代谢、增强Na+-K+离子泵功能、促进耳蜗电生理功能恢复来开展治疗工作。高压氧疗在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诸多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实践业已证实高压氧疗在突发性耳聋和相关伴随症状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4]。
高压氧疗可促进椎动脉扩张,加快血液流速,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迷路支血流量,病灶部位血氧供给得以增强;高压氧疗还可降低HCT数值,提高红细胞弹性,抑制血小板凝聚,从而降低血液黏度。与此同时,高压氧疗可改善内皮细胞以及白细胞黏附,防止白细胞过度积聚,减低血液黏度,对损伤部位的血流灌注和微循环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临床研究发现,应用高压氧疗可加快纤维细胞转换,有助于毛细血管短时内再生,并快速建立侧支循环。诸多效应迭加的作用下,内耳微循环障碍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文献报道认为高压氧疗可大幅降低Thy-1阳性细胞、Lyt-2阳性细胞、L3T4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促使脾脏辅助性T红细胞/抑制性T细胞二者的比值降低,对于T细胞增殖分化、可溶性IL-2受体表达、IL-2分泌以及脾细胞免疫球蛋白的生成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压氧疗对肾上腺皮质区域的代谢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可提高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表达水平,增强免疫抑制效应,而对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也被临床认为是高压氧疗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个可能性机制。
本次研究数据表明,联合组痊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0%(44/5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74.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分析认为可能是高压氧疗可多重作用于多系统靶器官的原因,通过有效干预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以及免疫系统来遏制“瀑布样”病理变化[5],保证了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高压氧联合药物方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更佳,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岑锦添,曾祥丽,黎志成等.突发性耳聋治疗过程中听力损失加重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6):874-879.
[2]陈菲菲,胡海文,李靖等.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6,22(4):327-329.
[3]冯小宝,刘杰,宋国昶等.糖皮质激素联合扩血管药物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5):368-370.
[4]赵伟.甲泼尼龙耳后注射对突发性耳聋治疗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3):46-47.
[5]赵春雷,杨维,慕继霞等.鼓室内注射激素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51-4751.
论文作者:张美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突发性论文; 高压氧论文; 药物论文; 内耳论文; 两组论文; 听力论文; 细胞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