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自身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01-04
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深刻反映的是党对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的能力;研究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问题,就是探讨如何从规律层面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这些年来,中国共产党为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而竭尽全力,但在一些方面的实际效果却不很理想,这集中表明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展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还不够高,深刻反映党关于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客观规律的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的能力还不够强。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工作成效,既与党是否有能力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及其自身建设规律有关,更与党是否有能力全面遵循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有关。认识规律是科学化的基本前提,遵循规律是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提高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一方面要在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以及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上下工夫;另一方面要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以及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上下工夫。“全面认识规律”和“自觉运用规律”两个方面能力的有机统一和互动发展,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含义与价值意义
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科学化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就是按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问题;提高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过程,就是党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客观规律的过程。按照客观规律所揭示的事物本质深度的不同,科学化所体现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既有层次之分,也有逻辑顺序之别。具体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这个主题上,其科学化既有不同层面上的含义,也有逻辑顺序上的意蕴。在层次结构上,一是指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它所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要素构成、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问题;二是指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化,其所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资源结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的问题;而谋求按照政党执政规律治国理政与按照政党建设规律谋划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反映的则是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的问题。在逻辑关系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对象范围、内容特征及其价值指向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党的工作体系中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是前者要求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的关系。因此,党的执政规律与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之间也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是前者规定后者,后者遵从前者的关系。同时,由于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都属于政党政治的内容,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与自身建设规律都统辖于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这意味着,如果不从执政规律的高度认识党的自身建设问题,难以形成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如果离开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也难以更加自觉地运用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党的建设规律,进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的认识,在遵循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党自觉运用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指向。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事关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先进性,进而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集中反映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其执政规律、自身建设规律以及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水平,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内部生活和外部活动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有效性。从经验上看,苏共的垮台是其全面背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要求的极端后果;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社会主义政党政治中的成败得失,都与其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密切相连。从中国现实情况来说,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既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又面对着繁重的任务;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将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问题严肃地摆在了全党的面前:治国理政能否更好地按照执政规律来开展,党的建设能否更好地遵循党建规律来加强,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能否更好地根据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来推进,从根本上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不断巩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发展。总的来讲,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使命,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责任,实现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是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提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按照科学规律谋划党的建设,进一步从战略上思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是进一步增强党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需要;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之中,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内容支撑与实现机制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反映的是党的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制度等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反映的是共产党、国家政权及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揭示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行为主体的党内关系、政党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以及政党外交的要素构成、相互关系、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的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的能力,在党的全部能力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统领性的特征,是党的综合能力的核心能力。它从根本上反映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水平和整体实力,集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程度。在此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建设本质上是党对自身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的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的综合能力建设,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内容支撑。
根据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的活动领域、作用对象及目的要求的不同,我们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的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的综合能力,分解为管党治党能力、多党合作能力、执掌政权能力、领导国家和社会能力以及政党外交能力五个具体方面。其中,管党治党能力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总体工作以及组织、宣传、纪检、统战等各项党务工作管理的技能与本领,旨在根据党治国理政的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党的总揽全局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理论导向能力、组织凝聚能力、作风感召能力、制度规范能力和反腐倡廉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多党合作能力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基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制度框架而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技能与本领,旨在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与其他各政党参政议政能力、民主监督能力以及合作共事能力的共同提高和相互促进,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党政治格局的科学发展。执掌政权能力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执政理念、明确执政任务、夯实执政基础、确定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选择执政方式、培育执政资源以及优化执政环境等方面技能与本领的总和,旨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领导国家和社会的能力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的技能与本领。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能力是基于政党人格的感召力、政党理论导向力和政党实践说明力而产生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政治影响力,其本质是建立在令人信服、向往和遵从之上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化力。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能力是党的整体领导能力具体表现,其中,政治领导能力是前提,思想领导能力是基础,组织领导能力是保证。基于政党职能的本质属于领导、政党价值的实现仰仗于领导、政党执政的根基在于领导的基本认识,党的领导能力建设是党的综合能力建设的基本建设。政党外交能力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呈现出来的技能与本领,它作为党的综合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管党治党能力和领导执政能力在党际交往中的体现。
在党的综合能力体系中,管党治党能力是前提,多党合作能力是核心,执掌政权能力是关键,领导国家和社会能力是基础,而政党外交能力则是党的综合能力发展创新的必要条件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基于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这一基本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综合能力本质上是民主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带动党际民主、推动国家民主、实现人民民主能力的总汇。中国共产党关于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的制度安排及其遵循的能力,体现于党的综合能力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整个过程。建立健全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制度体系、优化制度环境、注重制度绩效,既是中国共产党综合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各项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其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环节和治本之策。
三、若干理论认识
研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理论为根本指导。通过对苏东国家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当代国外执政的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系统总结和分析比较,并借鉴当代国外一些政党在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理论认识。其目的在于为更好地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管党治党、多党合作、执掌政权、领导国家和社会以及政党外交诸能力的全面建设和优化发展提供学术引导,为进一步思考如何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效地转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1.中国共产党在获取执政地位的起点与形式、治国理政的基础与重点,以及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情况和问题,与其他国家的执政党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以党建国”的政党政治生成逻辑、“党政同构”的政治结构模式、“一主多元”的政党组织结构,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执政作用,同时也对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2.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以全人类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着力于解决党在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政党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所在。
3.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实践内容根源于党的执政职能。中国共产党执政职能的内容很丰富,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职能的“内核”与“原点”,组织动员、价值导向、桥梁中介、人才保障、利益整合和维护稳定是它的基本表现。党执政的具体职能及其实现方式应因执政环境和执政任务的不同而不断调整和创新,是党提高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应有之义。
4.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认识世界政党政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历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强调在党内生活中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质上是要实现党内生活由党员义务本位或权力本位向党员权利本位的转变。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体系,是保障党员权利、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关键。以党内民主示范社会民主,以社会民主促进党内民主,既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也是中国共产党综合能力建设的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
5.执政党权力是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驱动力量,是党实现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执政党权力建设是提高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建设。执政党权力包括内生性政党权力和外生性政党权力两个方面。内生性政党权力所反映的是党内的政治关系及其运作;外生性政党权力所反映的是党外的政治关系及其运作。政党权力运行的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根据权力运行的科学化要求对执政党权力资源予以科学配置,形成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不同分工并相互制约的权力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于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
6.政党制度建设是提高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所在。政党制度可以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运行机制)两个层次。与其基本制度相比,体制层次和运行机制层次内容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完善是一个很长的历史积累过程。驾驭这一过程的全部艺术不在于简单的批判旧体制的弊端,颂扬新体制的优越,而在于善于把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摩擦化解到最小,把二者的“统一性”利用到最大。
7.科学开发并有效使用执政资源,既是中国共产党综合能力建设的目的要求,也是其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实践结果。执政资源开发使用的过程,实际上是党自身建设的价值实现并转化为治国理政能力的过程。这一方面是党自身能量的释放,即党的思想、理论、组织、制度资源以及历史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则是党自身之外的各种资源,如国家权力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由以国家权力资源的开发使用为主向以公众权利资源开发保护为主的转变,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8.党内关系科学化的基本含义是以党内民主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党内生活的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它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带动性的特征。把提高党内关系的科学水平放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及其综合能力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从战略高度加以精心谋划,从理论上加以深入阐释,从实践中加以有效推进,对提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
9.当代中国确立的“核心一元性”与“结构多元性”相结合的政党关系模式,在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史上形成了崭新的政党政治关系、崭新的政党执政方式和崭新的民主实现机制,但也存在着难以解决好政党执政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的问题。一种政党关系模式的功能能不能充分发挥,不仅取决于它的优势,而且与它的“不足”相关。承认当代中国政党关系模式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意味着我们应当根据政党政治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模式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完善。这是提高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多党合作能力的重大课题。
10.党政关系是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关系的重要内容,党政关系状况直接反映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内在地要求改善党政关系,其前提是执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将党政关系放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总框架中予以思考,在借鉴当代世界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党政关系,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步骤。
11.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状况,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水平的具体反映,也是其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政党来源于社会、政党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命题,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的关系,既是政党以社会为基础的关系,又是政党领导社会、服务社会的关系。党执政后能不能与人民群众继续保持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关系,不仅与党能不能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关,而且与党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有关。领导方式既是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内容,也是这种内容的实现形式。
12.深刻认识世界变化,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由此提出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反映时代进步要求、体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外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处于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党的自身建设也处于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段。站在历史与战略的高度,按照“深刻变革”、“和谐世界”、“共同发展”、“共担责任”、“积极参与”的基本理念[2],努力提高党顺应历史潮流、应对时代问题、引领时代发展的本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13.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党外交是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发展的当然要求和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执政党的交往有利于国家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与非执政党的交往则有助于保持国家关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内容在内的政党外交以及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经验的党际交流,则有利于促进党的综合能力发展,因而有利于促进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14.改革创新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社会发展转型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引起政党自身变革和发展完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发展进程,是在保持党的基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执政战略与执政策略等内容作出的“适应性”调整。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在发展党内民主过程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增强党执掌政权能力的同时,大力提高党领导社会的水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科学化建设的永恒主题。
收稿日期:2010-05-20
标签:科学论文; 治国理政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