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积累的第三类财富_王志东论文

快速积累的第三类财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三类论文,快速论文,财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题一 领军人的财富

纸面首富

网易(NASDAQ:NTES)让资本市场目瞪口呆。

老板丁磊沉默一年有余,其股价却不管不顾地直冲云霄。美国时间2003年5月23日,网易收盘于29.70美元,这是其上市以来的最高股价。比之停牌危机时期创下的最低价0.53美元,上升了56倍之多;比之发行价15.5美元,也几近翻番。网易的表现不仅将竞争对手新浪和搜狐甩在后面,就连小灵通明星UT斯达康也失色不少。

以股价29.70元计算,拥有网易55.5%股份的丁磊身价为5.14亿美元(合人民币42.52亿元),成为中国拥有有价证券资产最多的人,亦可跻身中国富豪前10位。相比6年前创立网易时丁磊仅有50万元资金,其财富翻了8500倍。如此速度,在中国财富史上绝无仅有。

就在2003年4月,国内某媒体排出400富人榜,丁磊以16.5亿人民币的身价位列第36,此依据的网易股价不过11美元左右。而在此前半年,胡润排出的"《福布斯》2002年中国富豪榜"中,100人中不见丁磊的身影,此时网易股价仍在5美元以下。

证券市场走势如此影响一个人的身价,怎不令人感叹其魔力。

丁磊的曲线财富路

2000年6月,网易上市,丁磊就被媒体爆炒为"中国网络首富"。网易上市发行价为15.5美元,以此价格计算,丁磊所拥有股份价值在2.7亿美元(22.33亿人民币)左右。为了纪念网易上市,丁磊甚至去买了一块劳力士手表。

资本市场好像小姑娘的脸,在价值盲目高估之后的抛弃更加决绝无情。网易上市之际互联网热潮已退,挂牌首日(美国时间2000年6月30日)便跌破发行价,收盘于12.125美元,丁磊身价一日之间蒸发5878万美元。媒体纷纷以"网易流血上市"为题大肆报道,渲染为"血流如注"。同一日,先期上市的新浪(NASDAQ:SINA)收于25.625美元,仍高于发行价,而网络龙头雅虎收于123.875美元,高高在上。

网易三周年见面会,被媒体围追的丁磊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描述自己的心情,表示自己不会随股市的波动而大悲大喜。他说:"网络首富的称号,只是创业过程中的副产品。"

网易上市后股价一直处于下跌之势,2001年初跌破2美元,至6月份因为"收入误报事件"跌破1美元,最低探至0.53美元。媒体一时风传,网易极有可能被摘牌。丁磊再也无法保持平常心,有传言说,喜欢泡吧的他曾在一次酒后大声说:"纳斯达克是一条鸡肋。"若以0.53美元计算,丁磊身价已急剧缩水30倍至900多万美元(合7633万人民币)。

丁磊对资本市场的翻云覆雨有点无所适从,甚至打算将网易出售,有关传言铺天盖地,在与新浪的并购谈判中,价格低至2000万美元。如果真成如此,丁磊不过是以一个小富即安的有钱人而终。

2002年1月2日,网易恢复交易,大多时候依然交投清淡,股价始终在1美元上下徘徊。转机出现在2002年第二季度,网易公布了第一份取得净利润的季度报表,宣布净利润为4600美元,这微不足道的利润对于网易乃至中国概念网络股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资本市场先知先觉。从2002年4月 起网易股价便拾起升势,一发不可收。2003年初,随着网易2002年财报宣布全面盈利200万美元,其股价逼近20美元,超出新浪和搜狐。2003年4月前后,网易一季度财务报告出台之际,股价再次掀起狂飚,直逼30美元关口。

丁磊位及首富,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在股权结构上的保守态度。从成立至今,他一直保持着绝对控股地位。如此风格,与大陆资本市场上的王文京如出一辙。

王文京间接拥有上市公司用友软件(SH600588)55.2%股份,以5月23日收盘价50.10元计,该部分财富达人民币27.66亿元。

简单清晰的首富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知晓丁磊的财富变动,中国人的财富第一次能以如此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尽管股价并不能全部代表一个公司的真实价值,但这是可以为人接受的标准之一。

曾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而在中国出名的英国小伙子胡润,他原是"一度美名与恶名齐名"的安达信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尽管他有良好的财务功底,也有借鉴国际通行方法而设计的评估体系,还有5年来通过访问而采集的大量一手数据,但每当一年一度给中国富豪排座 次时,他都对自己的数据库充满怀疑,他必须找中国的研究财富专家帮他核定后才敢出手。即便如此,这个富豪榜每每受到上榜人的抗议,以及传媒的攻击。

胡润在排定《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财富的虚实,有人夸大,有人隐匿,公开的数据难辨真伪。事实上,如何准确地衡量中国人的财富,头疼的决不是他一人。曾经名列中国首富的刘永行家族,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公司很赚钱,但究竟是多少外人并不清楚, 其积累的财富总量更是模糊不清。

与众多富豪回避"第一桶金"相比,丁磊可以坦然面对资本"原罪"问题,其财富积累脉络清晰可查,根本不用刨根问底。1997年,丁磊以自己的积蓄50万元创立网易,想作软件业务,而后靠出售电子邮件系统赚到了第一笔500万元。1998年底网易趁势而起,变身为门户网站,并融到了大笔资金。2000年,抓住互联网热潮的尾巴上市,通过资本市场放大其财富效应。从2002年以来,网易的业务模式逐渐清晰,专注于无线增值服务和在线游戏,营收持续增长并全面盈利,股价由此大幅涨升,资本迅速增值。

创业伙伴没有所有权

网易创立之初是丁磊一人投资,一人拥有。其创业伙伴也未分到半点股权,至今大多已离开网易。仅剩梁钧一人,现任网易高级副总裁。他向记者表示:"我没有一股网易的股票。"

直到谋划上市,重新搭建公司架构之时,丁磊才开始向外转让股份。1999年11月,丁磊将自己拥有的约占当时网易股份4%的近1.1亿股普通股股票转让给新加盟的几位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有报道说转让价格为每股0.414元人民币,相当于ADR每股不到5美元。他还承诺从自己拥有的股份中转让2600余万股普通股给这几位管理人员和员工,自2001年起的3年中每服务一整年即可获得三分之一。2000年3月,丁磊又一次承诺转让2600余万股普通股给网易员工,这次转让的成本将根据网易股票的市价而定。

丁磊在谈及转让股份时,否认了有关报道的定价方法:"我确实向员工转让过股票,但不是每股5美元,而是象征性地每人1毛2分,不是每股1毛2分,总共就1毛2分。"如此计算,凡获得股票转让的网易管理层以及员工几乎等于白白得到了这部分股权,如果可以一直持股到现在,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中国首秀

以搜狐(NASDAQ:SOHU)5月23日收盘价24.48美元计,持有26%股份的张朝阳身价为2.24亿美元(合人民币18.55亿元)。7年时间不到,张朝阳从模仿故事开始,如今成为亿万富翁,令人目眩。与丁磊个人投资创业不同,张朝阳的财富之旅更有典型的"互联网时代特征",以讲故事换来第一笔天使投资,再陆续不断地引入风险资本,最后成功上市。

故事变财富的戏法

1996年4月,张朝阳说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著名的风险投资家 爱德华·罗伯茨投资他构想中的公司,他模仿的目标是雅虎。

1996年11月,张朝阳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爱德华·罗伯茨、布兰特·巴尔德3人那里获得22.5万美元的"种子资金",成为中国第一家依靠风险投资资金运作的互联网公司。此时,张朝阳个人占大约75%的股份,而其他3人共占约25%。以此计算,此时张朝阳的身价约为75万美元(合人民币620万元)。如众人所知,张朝阳于1993年从MIT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93年担任MIT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与MIT的长期关系在获取第一笔资金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98年4月,在首笔为数不多的资金耗费殆尽之时,搜狐又从IT巨头英特尔以及美泰克(MaxtechEnterprises,该公司为晨兴科技-MorningsideTechnologies全资拥有)等公司那里融到了第二笔风险资金215万美元。1998年8月,道琼斯公司又投入搜狐公司30多万美元。之后在1999年,搜狐又进行了一次融资,获得600多万美元,投资者包括英特尔、道琼斯、IDG、恒隆公司等。2000年1月,搜狐在上市前夕,引入最后一批投资者,包括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日本光电信公司和中国IT巨头联想,一共引入资金3000万美元。

2000年7月12日,搜狐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3美元。张朝阳在搜狐上市前拥有的搜狐普通股为898.8万股,占33.1%,上市后因发行新股被稀释至28.3%,以发行价计算,张朝阳的身价为1.17亿美元(合人民币9.66亿元)。其后,搜狐的股价一路走低,直至2001年初跌入1美元以下。为了显示其对搜狐的坚定信心,张朝阳曾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少量搜狐股票。若以0.80美元价格计算,张朝阳此时的身价已缩水16倍,至720万美元(合人民币5954万元)。

之后,张朝阳也进行过一些小量的交易,有买有卖,但对其持股量并无显著影响。截至2003年3月31日,张朝阳持有搜狐普通股9165093股,占26.0%,为第一大股东。以5月23日收盘价24.48美元计算,其身价达2.24亿美元(合人民 币18.55亿元),比之创业之初的75万美元的身价,增长了300倍左右。

知本与资本的交易

张朝阳作为搜狐的创始人,主要以 智力资本作为投资,虽然其股权在几轮融资中不断被稀释,但其最终获得的巨大财富仍然极具传奇性。

张朝阳由于在美国生活了10年时间,对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比较熟悉,对资本的认识更为深刻,因此在融资过程中一直注意平衡"我们的融资一环扣一环,没有浪费一分钱,有时融资太多会使公司股本结构过分稀释,搜狐每次融资只融适当的资金。"拒绝过多资金进入,一 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速度,但张朝阳认为这是一种取舍:"回头来看,确实失去了一些机会,但好处是把变数减少了。宁肯慢,也不能失掉控制。"

尽管在媒体上,张朝阳一直给人以张扬的印象,但在做事之中,他实则沉稳谨慎。他一直和各方投资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董事会内部有着顺畅的沟通,从而一直稳稳地掌控局势。他坦承:"董事会的指点特别重要,如果我不能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而一味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也很可能在发生突然巨大的事变面前牺牲掉。"

作为搜狐第一大股东,其与第二大股东美泰克有默契的合作,在重要事情上共进退,两者合计持股接近50%,居于事实上的控制地位。在2001年北大青鸟 欲收购搜狐事件中,张朝阳充分表现出其沉稳风格,道不同不与为谋,宣布了"毒丸计划"防止被恶意收购。

坚定比投机更好

粗略计算,在上市之前的几轮融资中,搜狐一共引入资金4000万美元左右,投资者众多且不乏大牌企业。而在各个时期进入的投资者,其获得的投资回报则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搜狐早期的投资者获得了巨额回报。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以及爱德华·罗伯茨、布兰特·巴尔德3人最初各投入7.5万美元,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获得7.5万股搜狐A系列可转换优先股,拆细后相当于97.5万股普通股,以此计算每股成本约为0.08美元。即使以搜狐上市后的最低价格计算,收益也在10倍左右。其后,罗伯茨还以每股不到0.05美元的价格分几次买入近30万股普通股。最新资料显示,罗伯茨共持有搜狐1428197股,占4.1%,他又继续增持了搜狐股票。若以5月23日收盘价24.48美元计算,其原始投入部分的收益高达318倍!如今持有的股份总价值为3496万美元。种子资金的风险较大,但成功后获得的收益也最惊人。

1998年3月,搜狐第二次融资,英特尔、美泰克等以每股40美分的价格买入452万余股搜狐B系列可转换优先股股票。上市时,每3股B系列股票可转换成 5股普通股,这样计算下来每股成本为0.24美元。经此转换后,美泰克持有657万股,上市后占有20.7%的搜狐股份。英特尔持有335万余股,占10.5%。1998年8月,道琼斯公司以0.40美元的价格购入近88万股B-1系列搜狐优先股股票,B-1系列的优先股以1∶1转换为普通股,转换后道琼斯占2.76%。

在上市6个月的禁售期以后,搜狐的股价已经跌入2美元以下并且继续下 跌,英特尔和道琼斯依然迫不及待地要套现了。2001年1月29日,英特尔以1.47美元的价格卖出7000股,3月份英特尔和道琼斯不断抛售搜狐股票,使股价跌穿1美元的警戒线。英特尔共抛售27.7万股搜狐股票,平均价格为0.91美元;道琼斯共抛售37.15万股,平均价格为0.90美元。尽管他们抛售的价格几乎处于搜狐股价的最低位,但由于进入成本极低,投资回报仍在2~4倍之间。

与这些来来往往的过客相比,晨兴科技旗下的美泰克是最坚定的投资者了。美泰克从1998年开始投资搜狐,一直是搜狐的第二大股东。在搜狐股价跌下1美元的时候,还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入股票。最新的资料显示,美泰克持有搜狐7236519股,占20.7%,仍是仅次于张朝阳的第二大股东。坚定的投资信心也让美泰克获得了巨额回报,其第一次投资搜狐657万股的成本价仅为0.24美元,后来买入的成本价也在1美元以下,若以5月23日收盘价24.48美元计算,其初始投资的回报超过100倍,所持股份总价值为1.77亿美元。

谁赚新浪 第一门户独缺财富代表

与网易和搜狐相比,新浪的财富故事里显然缺少一个代表性人物。即使是2001年6月之前的王志东,与丁磊、张朝阳被合称"网络三剑客",但就个人财富实现而言,王则大大逊色,其在新浪上市以后持有股份不过6.1%,只能算是一名很普通的投资者。如今王所持新浪股份已经抛售,而新创立的点击科技还没有太大动静。

即便是刚刚辞职的前CEO茅道临和新上任的CEO汪延,他们也不过扮演着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其所持新浪股份都无足够影响,不足以作为财富符号。

反倒是新浪前身四通利方的初始投 资者四通电子是最大的赢家,新浪成为四通系掌门人段永基迄今各项投资里最为成功的一例,带来巨额回报。

新浪的股权结构是三大门户中最为分散的,在这种格局下,各方势力为了各自利益明争暗斗,以不同方式实现着自己的财富梦。

王志东:自我定位模糊

1994年12月,四通利方成立。这是一家由四通集团出资,王志东以技术入股的软件公司。当时国内还没有技术人员持干股的安排,四通集团通过其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出资350万元在香港成立利方投资,约定王志东、严援朝等核心人员持股30%,然后由利方投资在国内与四通集团合资成立四通利方,四通集团再追加投资150万元,占30%。如此推算,四通集团占四通利方股份79%,王志东等人占21%。以此计算,王志东的身 价估值约为120万元。

王志东加入的第一家公司是新天地,但他当时的认知只达到"技术转化商品"的程度,最后与投资人不欢而散,他几乎光身走出新天地。

王志东与段永基合作之始,已有"知识变为资本"的意识,经理人出身的段永基颇为认同这一理念,让其获得"技术干股"。但王志东太想做成大事情了,描绘了一幅够大的蓝图,得到当时在国内算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因此也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为后来埋下致命的隐患。

四通利方公司成立不久,便考虑融资问题。1997年10月,以华登集团为首的3家风险投资公司对四通利方投资650万美元,每股作价1.6667美元,而原来的四通利方被估值850万美元,如此其市值达到1500万美元。而在此次融资之前,21%的技术股全部落在王志东名下。3家风险投资公司共占43%,四通集团的股权稀释为45%,而王志东持有的股份稀释为12%,但估值已达1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万元),比创立之初身价已翻10倍以上。

1998年12月宣布四通利方与华渊达成合并,成立新浪。

新浪在1999年1月,完成一笔2500万美元融资,每股作价2.8美元。四通集团的股份摊薄至17%,而王志东的股权则为4.5%左右。1月28日,聘请原华登集团副总裁茅道临为新浪网运营长(COO),3月,又聘请沙正治(JamsSha)担任新浪网联席首席执行官(CO-CEO),沙正治在管理层进行了一轮大洗牌,王志东的地位岌岌可危。到了9月初,在董事会的支持下,王志东取代沙正治出任首席执行官(CEO)。

1999年10月底,新浪网又完成一次超过6000万美元的融资,每股作价8.32美元。戴尔电脑、软银等国际大佬进入。2000年4月,新浪挂牌上市,发行价17美元。

王志东在上市前拥有新浪4.2%的股份,上市后稀释为3.8%,以发行价计算,其身价大约为2000万美元(合人民币1.65亿元)。1999年9月,王志东出任新浪CEO后,曾两次执行所获股票期权,至此,王志东拥有的新浪股票共计257万余股,占新浪的股份上升为6.1%。2000年5月22日,新浪股价创下了54.50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位,以此计算,王志东的身价达到1.4亿美元(合人民币11.58亿元)。2000年,胡润将王志东列为 中国最富的50位企业家中的第42位,王志东的个人财富为5700万美元(合人民币4.71亿元),此时依据的股价依然在20美元以上。2001年6月,王志东从新浪离职。此时新浪的股价在2美元左右,王志东尚持有新浪多少股权不清楚。至今,王志东已不再持有新浪股权。

王志东黯然离职被媒体称为资本意志,实则是王自我定位不清埋下的恶果。从四通利方初创,他虽为创业者,却没有取得对公司的真正控制权。此后,经过几次大量融资,股份被极度稀释,王个人持有的股权已无足轻重。上市后他曾表示:"6%和60%其实并没本质的区别。公司只要能实现国际化玩出大事情,我内心便十分满足。"事实证明,他大错特错。6%和60%是有本质区别的。

至今,他幡然醒悟:"风险投资对中国新创企业是一剂补药,但吃补药需量力而行,补不好会七窍流血。"

在1999年其取代沙正治之时,董事会的决定与其说肯定王志东,不如说是在沙正治的硅谷概念和王志东的中国概念之间进行的选择。但给王志东一个错觉,以为自己在新浪的地位不可动摇。"王志东是一个神话,结果他自己都信了。"这就是其悲剧所在。

王志东技术人才出身,在新浪迅速做大的过程中,他也随着向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转换,但这种转换的结局是其被迫辞职。王志东对资本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能根据资本市场的形势调整经营思路,与投资人的沟通也显然出现了障碍。按理说,新浪的股权结构非常分散,在上市之初大股东四通持股也不超过10%,极易形成管理层实际控制公司的格局。但王志东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元利益势力,他本质上仍是一介书生,他本能反感资本的霸道,他低估了资本的力量。结果,资本反手重重地教训了他。资本抛弃了他,他抛了新浪的股票。

茅道临和汪延赚自己该赚的钱

新浪新任CEO汪延如此评价:"严格意义上讲,王志东、茅道林和我三个人, 都是职业经理人,但我们三人有差别。"

王志东是当之无愧的创业者,茅道临也算是主要创始人。茅道临从2001年6月接替王志东出任新浪CEO。实际上,从四通利方的第一次融资开始,茅道临就已介入并深深影响着新浪。当时,茅道临作为华登国际的副总裁,直接促成了四通利方的第一次融资,并且在与华渊的合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后的,两次私募融资和公开上市,茅道临同样功不可没。

在互联网的前景最模糊不清之际,茅的出任可谓受命于危难;而今离职,也可称为急流勇退。尽管他实现了带领新 浪盈利的诺言,但是新浪利润的相对落后和股价表现不佳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较于两年前王志东的离职,茅道临的辞职反应颇为平静,媒体上只有少数几篇关于"内幕"的猜测报道。究其原因在于,媒体容易同情一个技术出身的创业者,而茅道临本来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其出任CEO也是危急时的一种过渡性安排。

茅道临在任职期间,通过期权安排获得了新浪的一部分股权,根据最新资料,他共持有1734039股,占3.6%。以5月23日收盘价14.668美元计算,其身价为2543万美元(合人民币2.1亿元)。据知情人透露,如果茅道林借走人之机走了股票,其在新浪的直接所得将超过王志东。

与王志东明显不同的是,茅道临很 清楚自己职业经理人的定位,只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相应地拿到自己该拿的利益。而且王志东离职正值股价跌到低谷,而茅离职之际股价则处在升势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茅无疑是理智而聪明的。业内人土评价,茅道临骨子里就是一个生意人。

汪延今年不过31岁,他也沾新浪创始人的边儿,但非核心人员身份共渡创业之艰难。汪延从1996年开始,参与创办了利方在线,而后利用98世界杯的机会,使得利方体育沙龙一炮而红,为以后新浪成就中文第一门户的江湖地位打下基础。

与王志东和茅道临相比,汪延最大 的资本是年轻,是在新浪内部成长起来的新兴经理人,此前并不为外界看好,去年甚至一度有汪将淡出新浪核心层的说法。如今能出任CEO并进入董事会,也说明其能力得到董事会的认可。

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3月31日,汪延持有股票仅167582股,皆是通过股票期权安排获得,此前也曾执行并卖出少量期权。以5月23日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票价值为246万美元。随着汪出任CEO,其获得的期权安排将会大大高于以前,据可靠人士透露"可能达到30万至40万股",其持股数量会迅速增加。

最大赢家段永基

不管新浪股价涨涨跌跌,四通电子董事长兼阳光四通董事长段永基都可以开怀大笑。从投资回报来看,新浪是其迄今最为成功的投资项目。四通最早投资四通利方500万元,而现在阳光四通持有新浪18.9%的股份,以5月23日收盘价计算,这部分市值达1.30亿美元(合人民币10.73亿元)。若扣除后来从杨澜/吴征夫妇手中收购的10%股权,其市值仍达6100万美元(合人民币5.05亿元),9年间投资回报超过100倍。

四通集团最初投资500万元,占有79%的股份,在此后几次融资中股份不断被摊薄,上市以后只剩下8.9%左右,但段永基对新浪则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影响力。

四通对新浪的投资后来被全部置换进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因为四通电子是四通集团管理层实际控制、产权清晰的公司。而后,在2001年10月,新浪宣布与杨澜/吴征夫妇旗下的阳光文化达成换股协议,新浪从杨澜手中购入该公司29%的股票,成为阳光文化最大股东,新浪为此支付800万美元现金以及约460万股新发行的股票,占稀释后10%股权。

不久四通电子与阳光文化便宣布成立阳光四通控股,将各自拥有的新浪股权放入这家公司,而阳光四通由四通电子控股51%。去年末,段永基向记者透露,已经将杨澜/吴征名下的新浪股权全部收购过来,但未提及价格,如此,段永基以其控制的四通电子占有新浪18.9%的股权。但是由于现在仍不能确定段永基在四通电子里实际占有的股权,因此无法估量他个人由此而获的财富数量。

而吴征在换股事件中,似乎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此次换股的最初动议是阳光与新浪的交易,此时段永基开始强势介入,画下一幅更大的蓝图,新浪只是其中的环节,他要在四通的平台上搭建更大的跨媒体梦想,包括有线电视、互联网、平面出版等,最终换股得以完成。 吴征作为最大股东的代表出任新浪董事兼联席董事长。

但此后局势的发展,完全落入了段永基的掌控之中,在新浪董事会根本没有发言机会的吴征几个月之后便宣布离任。而段永基更是趁着阳光文化急需现金的机会,购入了其所持新浪股权。

华登也赚了

1997年8月,华登以每股1.66667美元的价格,购入新浪180万股优先股;1999年4-5月,华登又以每股2.80美元的价格购入285万余股优先股;1999年10-11月,华登再以每股8.32美元购入新浪优先股62万余股。其平均成本为每股3.07美元,总投入在1500万美元之上。优先股在上市时按1∶1转换成新浪的普通股,华登共拥有新浪普通股股票528万余股,超过新浪总股本的12%。按发行价计算,华登持有的股票价值高达8976万美元;若以2000年5月22日新浪历史最高价54.5美元计算,华登手中的新浪股票市值高达2.88亿美元(合人民币23.80亿元)。

华登从2000年10月开始不断卖出所持新浪股票,售价都在10美元以下,最低的出售价在2美元多。至今,其所持股票只剩140万股,占3.0%,以5月23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为2055万美元。可以肯定的是,华登的投资仍赚了不少。

主题二 第三类财富的性质分析

第三类财富

新浪新上任的CEO汪延问记者:"你怎样看待我与他们的区别?"他们指的是王志东、茅道临。王志东曾经问过同样的问题,但所指是张朝阳和丁磊。

业界对丁磊的评价比较单纯:有市场感觉的工程师,或者高级手工业者。定位基本是技术专才。对张朝阳的评价反差较大:褒者说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模仿秀,贬者说是懂得洋务的个体户。

有人给王志东的评价是:创业者,工程师,管理者。从新天地再新浪网到点击科技,王志东已有3次创业经历,但作为纯粹的创业者只有最近一次,惟一没变的是"软件工程师"。王志东早在新浪就开始从工程师转向管理者,但至今没人认定他是一个精明的经营者。至于能否成为一个卓越的创业者,除了运气外还需要时间证明。

业界公认,茅道临是个生意人。茅有较深的"新浪情结",但新浪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饭碗,是事业的一个阶梯。辞职时卖了股票,得到一份不错的资历和报酬,不亏就行。职业生意人也大凡如此。

王志东则不然,曾经视新浪为安身立命之本,甚至准备将为新浪奋斗终身。新浪在他眼里和心里,都当做"是我的"。新浪不仅是王志东身上的一块肉,而且是心中的一个魂,所以当失去时不仅有割肉之痛,且有失魂之苦。一个职业经理人产生这种幻觉,动作一定变形,也相当危险。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导致行为方式大相径庭。但是人们发现,这些网络界的风云人物的最明显的相同之处,那就 是赚钱的方式,昨天固有的与今天变化的几乎一模一样。

我们直观的感觉是,网络新贵们的赚钱方式有所改变。两年前,他们投身于互联网,施展浑身解数地拼命画蓝图,自己激动人心,是企图投资人热血沸腾。因为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是,虚拟的故事越激情、蓝图越真实,才越有人相信、当真的一样去玩。而今,他们懵懵懂懂闯进短信与在线游戏业务,并没有清楚的思路与构想,而消费者恰巧愿意为此付钱。互联网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真实,赚钱也像短信一样搞笑,如游戏一般好玩。彼一 时,他们曾经构思过无数个美丽童话;此一时,他们实现一个意外的梦想,资本市场适时推波助澜。

我们还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这些网络新贵们放下了面子与架子。在互联网汹涌澎湃之际,他们以"体面的生意"为荣为豪,人人都能勾勒"网络社会"的宏图,人人都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为己任。他们不屑于刘永行卖饲料,不屑于史玉柱把脑白金广告刷在农村土墙上。他们作的是"高级的",弄的是"全球的",玩的是"国际资本市场"。但事实表明,"体面的生意"挣不了大钱,甚至挣不到钱。

短信与游戏的钱是干净的,但不是体面的。不像钢铁石油甚至饲料那样关系国计民生,这类生意不可能成为一个产业,甚至不是一个行业,与开餐馆的性 质没什么两样,毫无宏图大志的味道。尽管这类生意眼下很赚钱,但无安身立命之感,让人看到了互联网赚钱的真实,没有显现网络时代的大好未来,从天而降的机会稍纵即逝。而且,个人英雄色彩几乎没有,一个时尚潮流涌来,你在此中顺势而起,无非时热造英雄,少了传奇,没了神话。

然而,就是这类不体面的生意,往往从细枝末节长出参天大树。一个很简单的念头,一个很基本的做法,一个很常规的盈利模式,重在一些很简单的实践。就像昙花一现的VCD行当,造就了销售百亿的新科,就像旁门左道的小灵通孕育了UT斯达康的声名赫赫。

财富积累的方式与速度都在发生变化,但最根本的变化是财富性质。丁磊、张朝阳及新浪高管层的财富是干净的,这些钱的真正意义是"没有原罪的钱"。

改革开放至今20余载,中国富翁的钱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轨体制下,一批人利用权力资源寻租完成原始积累,不清不楚,一塌糊涂。第二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专长,发现短缺经济时期的市场机会,以知识或勤劳转化为财富,取之有道,收入合法,大多是干净的"血汗钱"与"智慧财"。第三类,英雄能问出处,财富涨落都透明,被资本市场放大了的财富大多是外国人的钱。

网易、搜狐、新浪的财富故事属于"第三类钱"。这是中国网络经济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成长规律和游戏规则所决定的。

丁磊像谁

至2003年5月23日,丁磊身价为42.52亿人民币。如果美国的资本市场继续捧场,那2003年度中国首富,非丁磊莫属。

丁磊以及他的网易,似乎在-夜之间改变了中国财富积累的速度和方式。1997年,丁磊以自己的积蓄50万元创立网易,而后靠出售电子邮件系统赚到了第一笔500万元。而后,变身门户网站融到了大笔资金并上市,身价一举高达22亿元。资本市场以其特有的魔力成千倍地放大其财富。

丁磊的财富之路简洁而清晰。他成功的路数是典型案例,虽没有普遍意义,却具有代表性。

抽象地看,丁磊与郑跃文创办科瑞集团的路径颇有些相似。1991年,郑跃文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下海的知识分子,以5万元起家创办科瑞公司,他的第一桶金也是源于一抖机灵的一个创意,自拍自销《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录像带。

这单创利500万元的业务,虽然不是一项技术发明,但也出自郑跃文两大特有资源:在文化部的工作经历,使他能够想到并实现以影视产品作为市场的敲门砖;在江西财经大学的同学大多分配在银行工作,帮他发现了市场需求点并实现了市场切入。

从科瑞公司到科瑞集团,郑跃文也经历了一个快速膨胀期,也是一个大势把科瑞推到波峰又摔到谷底。从1993年到1999年,科瑞集团资产规模增至30亿元。在这7年间,郑跃文抓住了中国金融机构改革的机会,先是合办了十几家城市信用社,每家信用社都是1亿~2亿的资金蓄水池,然后投资于湘财证券进入证券市场,投资于华夏银行进入银行业,再以金融资本反哺产业。

2000年,科瑞集团也迎来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战略转折点。郑跃文被迫归还所有银行贷款,他也第一次真正尝到金融业的凶险。在危机关头,郑跃文做出一个生死抉择:卖掉科瑞集团最优良的资产金融股权,全部套现归还贷款。在"不欠银行一分钱"的前提下,科瑞的资产规模缩水一大半。

从虚到实,郑跃文以产业重整科瑞。以"十年正负零"的心态,他开始了稳扎稳打的实业之路,在自己原来所投的产业中选择了两个再传统不过的行业电器开关与果汁。3年过去,科瑞以原来控 股的中国三大开关厂之一的平顶山开关厂为基点,通过一连串漂亮的并购,成为中国电器开关的老大,并成功上市。同时,科瑞将原来投资的十来家果汁厂进行整合重组,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商和出口商。

郑跃文现在的追求与丁磊异曲同工:净资产、净利润、净增长。但两者在本质上是两类人。郑跃文骨子里是个投资 家,以金融心实现产业梦,擅长资产购并与产业整合,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是其阶段目标,资产价值最大化才是终极目标。尽管科瑞的资产估值现在不如网易的市值,但丁磊在所控资产规模与资源整合能力上,远不及郑跃文那个量级。

在本质意义上,丁磊更接近中国饲料大王刘永行。只不过刘永行的东方希望集团之路更平实,靠一斤一斤卖饲料而积攒财富,用20余载成为中国首富,所有的功夫都下足在饲料研发与营销网络上。市场好的时候,刘永行乘势大起,全行业平均利润率降至5%,刘永行处逆势也没有大落过。因为,刘永行有过人的 投资管理能力,精确投资,迅速盈利回本,然后赚进的都是净利润,而且很稳。近几年,他则伺机进入新的产业,继续着投资回报游戏。

丁磊搭上互联网快车,钻进门户网站的泡沫,也非其本能,而是资本市场诱之。如今,丁磊以年销售收入2.3亿元,年净利润1660万元,被资本市场放大为约75亿元总市值,个人身价估值42.5亿元。这个中国新首富直逼老首富,但比起老首富那站着的饲料厂与揣着的现金,这个身价显得虚乎悬乎。互联网和资本市场都是虚的,除了互联网,不知丁磊能否干点别的产业;眼下互联网发展前景向好,但资本市场不知哪天就翻脸。

李泽楷靠创办一家电视公司然后出手转让完成第一桶金,然后以兴建"香港数码港"的概念借壳上市融资,转头回来收购香港电信把业务落实。这一套路曾给中国PC巨头柳传志很大启发。曾经反感李泽楷以概念炒概念到资本市场圈钱的玩法,当"小超人"以虚做实回归传统电信业,柳传志在"看明白"之后也操练起"虚实结合"的打法。联想与李泽楷的盈动结为战略联盟,双方在道德上的认同为虚。更实在的是,联想由此而结束过去偏紧的财务状况。柳传志给传统PC企业赋予了互联网概念,借股票大涨以8000万股套现28亿港币。

柳传志与李泽楷的"网络泡沫"缘分,因鲜为人知而少有评价。算得上是同行,因此有人把"网络超人"李泽楷与"网络英雄"丁磊作比。虽然俩人都乘互联网大势而起,手法也基本类似,可业内人士一致公认: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李泽楷是以130亿港币投资的"数码港"而借互联网概念的,丁磊则以几百万人民币投入的门户网站而借势的。盈动市值曾高达百亿美元之上,而网易市值最高也就几亿美元。李泽楷以虚做实之举是出手130亿美元收购香港电信,丁磊至今在游戏与短信业务上的不足1个亿人民币。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曾洒毛毛雨般拿出4000万美元成为网易第二大股东,而拿出旗下30个电视频道欲与李泽楷进行全面合作。

李泽楷本质上讲是个商人,李泽楷把最初的香港卫视,曾经的数码港项目,甚至现在的香港电信,均视为可以买卖的商品。他的操作手法是,树起一块牌子,然后一帮人借他的公信帮他运作,卫视、互联网、电信都是组合资源的载体,这些工具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公司并非终极目标,借其载体在资源组合过程中获取利益,才是李泽楷玩法的实质。

比较而言,业界刻薄地把丁磊称作手工业者。凭借一门手艺,试图精心打造一个工具,以其良好的性能卖个好价钱。其操作方法是,守着家门口一方天地,练就一手绝活,立起一个名声,把最好的服务变成最好的商品,以期高额回报。

通俗地说,李泽楷是"养猪的",旗下任何一家公司不论卖猪崽,还是养肥后再卖,只要能卖出好价钱,他都会不失时机地出手。而丁磊则把网易视为"养儿子",儿子越能赚钱越好,不能赚钱则自己拉扯着,不到万不得已岂能买儿卖女。

时代变了,赚钱的道自然会变,所以富豪似是而非,像也不像。不论是玩实业资本,还是运作虚拟资本,不论是"养猪",还是"养儿子",赚钱是硬道理。资本市场下压力巨大而显见,关键是将压力化为动力,让旗下公司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这更是实打实的硬功夫,玩不得半点虚的。

主题三三大门户对垒

对决中的三大门户

借助SARS的掩护,2003年5月12日,人事变动频繁的新浪又完成一次交班,茅道临辞去CEO职务。"功成身退", 是新浪方面和网友评论比较一致的意见,毕竟茅实现了两年前接任王志东职务时全面盈利的承诺。

与此同时,坊间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视茅的辞职为又一次"逼宫事件",仿若两年前的王志东。为此说注解的是:尽管新浪在三大门户中,仍保持着营收第一的位置,但净利润却排到了最后,股价远远落下,徘徊在发行价之下。这是追逐利润和资本增值最大化的各方股东所不愿见到的局面。

2003年第一季度,新浪取得1811万美元的营收,其非广告收入也首度超出广告收入。这主要归功于今年1月新浪以2000多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广州讯龙,新任CEO汪延称:"这对新浪本季度在移动增值信息服务的业绩表现有很大的帮助。"业内人士估计,新浪短信收入的一半来自讯龙,若无此收购,其营收极有可能排在末位,这对于一直自居老大的新浪无疑是个打击。

网易在2003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420万美元,排在第三,净利润则高达830万美元,高出新浪和搜狐一大截。在股市上与业绩表现颇为吻合,最大涨幅超过5000%,网易牛气冲天,俨然成了中国门户概念第一股。

搜狐同期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刚好排 在第二,股价表现亦步亦趋。不显山露水,搜狐比之几年前成熟了许多。

股市表现似乎优劣立分,但这毕竟只是由少数投资者意志形成的价值判断,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公司的真正价值。在股市以外,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似乎刚刚开始。

谁是中国第一门户

汪延成为新浪最新一任CEO时,底气十足地向记者说:"我们在互联网传媒上的绝对优势,就是新浪的核心能力。"两年前当茅道临以CEO身份、汪延以总裁身份接替王志东时,哥俩拍脑袋加拍胸脯地承诺:两年之内扭亏为盈。 "当时我们完全心中无底,因为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更加心中无数,根本不知道盈亏点在哪里。但不能说不知道。实际上我们没有任何清晰的计划,更不要说战略选择,几乎看不出新增长点,就是突然加茫然。"汪延实话实说。

也许正因此,在外人眼里"多元化创收"就是新浪的策略。从2001年6月至今,新浪仿佛什么可能赚钱就作什么,功过是非也由此而生。新浪在网易、搜狐之后于2002年最后一个季度才实现盈利,2003年第一季度的盈利额也位于两者之后。市场人士评价,皆因新浪主业不清晰,多元化分散了资源,业务拓展成本过大。

拨开纷乱看真相,新浪"互联网传媒"的主干自始至终都非常清晰,其广告策略、收费策略、跨媒体概念皆源于此。汪延称:"我们有一个觉悟的过程,新浪源起并成长于互联网传媒,我们擅长的也是这个业务。传媒业务越作越强,战略定位随之清晰。这是发展之基,其他业务则是生存之源。"

不得不承认,新浪的内容吸引了最多眼球,因此其广告收入也遥遥领先,尽管今年第一季度稍稍下滑,但730万美元的收入仍使其居于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但也有业内人士称,由于政策所限和 原创内容的匮乏,目前新浪在互联网传媒上的领先优势是否能够持久。

搜狐一直没有放弃对新浪地位的挑战,在内容上下了很多功夫。其广告收入则稳稳排在第二,第一季度甚至有所上升,达到450万美元。张朝阳始终强调搜狐是一家正规的媒体,向传统媒体学习,但不会作跨媒体并购,"我们就是要立足互联网,搜狐只关注互联网"。

相比而言,网易的广告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门户的影响力黯淡了许多。丁磊曾否认网易不再做门户的说法:"我觉得说'网易退出门户'的人没有看透怎么做企业!我们并未放弃,而是调整了策略。"

网易1998年底推出门户,而后开始学做新闻,但影响力一直赶不上。丁磊认识到做门户不一定等同于做新闻,但并没有放弃,而是门户和技术两手一起抓,相互配合。这主要缘于资本市场对门户概念的认同,为了实现上市目标,概念不可轻言放弃。网易从2001年开始不再对门户新增投入。

事实上,丁磊一直对门户偏弱存有担忧。据其一位密友透露,丁磊可能要在这上面"补课"。如果网易不放弃互联网传媒这一身份,那它需要把两年落下的功课全部补回来,这并非小投入的一蹴而就。短信的金矿有多大

网易有拾起门户的路径。借助其在短信上的优势,反过来渗透门户,是一种可尝试的策略。只是短信优势并不明显,三大门户旗鼓相当。

短信绝对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当2001年,中国移动搭建"移动梦网"邀请SP入局,众多企业心怀忐忑,谁也看不清里面的商机有多大。张朝阳表示:"我们2000年最先作了奥运短信,只是后来落后了。现在正在发力。"

事实证明,近两年来,中国的手机用户急速成长,已超过2亿户,短信业务量随之不可思议地翻跟头。2002年,中国的短信发送量已接近1000亿条,即使以每条最低价格0.1元计算,已是100亿元的市场。据估计,今年有可能继续保持50%以上的成长速度。

在2001年中,丁磊坚定地抓住了短信的契机。根据有关统计,网易是移动梦网中短信方面最大的SP。彩信业务排在 第三,仅次于TOM和空中网。

在2002年的短信之战中落在了后面,新浪营收老大的位置岌岌可危,于是并购专业公司广州讯龙。

今年第一季度,网易的短信收入大约为700万美元,新浪为910万美元,搜狐为870万美元。这与中移动方面的说法明显矛盾,在于3家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自2001"收入误报"事件后,网易采取了保守的财务制度,在短信上以净收入入账,而新浪和搜狐则以毛收入入账,包含了移动运营商扣留的部分。根据2002年下半年的数据,此部分大概占到短信总收入的1/3。如此算来,网易应该是短信第一。

总之,短信是刚刚兴起的业务,目前很难说谁家占据绝对优势。而且,行家判断这是一个昙花一现且前景单薄的业务,不知谁能在一个市场机会而成长起来,像新科崛起于VCD领域。

在线游戏成长强劲

在线游戏,是网易发展出的又一个收入支柱。自2000年引入中国,游戏产品主要是韩国厂商开发。丁磊在2000年末,以500万元的代价收购了广州天夏公司。这是一家在线游戏专业制作公司,推出国内第一款在线游戏"天下",当时的注册用户已达20万。更关键的是,网易通过收购获得了一支成熟的开发团队。

2001年3月初,时任网易COO陈素珍表示:"在线游戏在全世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收入来源,网易也会走这个路线。"

2002年1月2日,网易正式推出自主开发的《大话西游》。同时,网易并不排斥合作。2001年4月,网易与台湾著名游戏厂商华彩和华怡达成合作,引入知名的《石器时代》: 2002年8月,从韩国引进3D游戏《精灵》。

今年第一季度,网易的在线游戏收入超过40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31%。网易CEO孙德棣表示:"短信收入的增长比较稳定,网络游戏的收入异军突起,增长 迅猛。下个季度网络游戏仍将是主要增长点。"目前,网易正在测试《精灵2》,并计划在年底推出2款全新游戏。

孙德棣认为网易在网络游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更懂得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另外在全国拥有很好的分销渠道和非常稳定的用户群。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开发能力很强,开发成本已经降低,非常具有竞争力。"丁磊则为自己对游戏市场的准确判断而得意:"游戏业务躺在床上都能赚钱。"

据说,网易在游戏上的独门秘密武器,是一项可以将在线游戏与线下游戏整合起来的技术。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步步高在开发有此功能的游戏机。资料显示,网易目前第二大股东为段永平和刘新,正是步步高的掌门人夫妇。此说不全是传闻。

在这个领域,新浪与搜狐都是迟到者。策略都是与国外强势的游戏公司合作,意图高举高打,威胁网易的市场地位。

新浪在今年1月携手韩国最大的网络游戏供应商NCsoft公司,正式推出全球排名第一的经典游戏《天堂》。

搜狐在2003年2月五周年之际宣布从韩国引进了3D网络游戏《骑士Online》,正式介入网上娱乐领域。张朝阳承认这是跟随战略,"我们现在作事情一般要一慢、二看、三通过。早年机会不多,看见什么就去作了。现在机会比较多,一定要看清楚想明白"。

据预测,到2003年底全球电脑游戏产业将形成一个1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而在线游戏的增长潜力将大大超过传统游戏。1999年,全球在线游戏营业额约为8200万美元,2004年将达49亿美元。赛迪顾问公司预测,我国的在线游戏产业未来3年将以115%的速度增长。

如此美好前景诱惑巨大,先入局者占据主动,而跟进者也来势汹汹,2003年的在线游戏市场必有一番龙虎斗。

强势、创新、跟随谁更优

从广告到短信,从游戏到电子商务以及企业服务,三大门户每家都有涉及,业务范围极其雷同,但侧重点明显不同。从1999年三大门户的名头叫响以后,他们的路径慢慢出现了差异。从一开始大家都依靠广告,到现在大家又挖到短信金矿,并开始争夺在线游戏大饼。

新浪一直努力保持其传媒特色和优势,巨大的运营成本直接影响到其近期盈利表现,个中取舍反映了其坚定不移 的选择。而网易依靠自身技术实力,专注于技术性更强的领域,试图以不断创新独辟蹊径。与张朝阳给外界的张扬格格不入,搜狐的策略则是紧紧跟随。只有成熟的机会才坚决跟进,虽然发展速度会慢一些,但避免了市场风险。

三大门户都找到了赚钱的方法,并开始全面盈利,都得到资本市场的初步认可。而持续发展之路又在何方?虚拟产业大有落地做实的感觉,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比拼功力的时机才真正到来,谁是老大,快见分晓了。

资料来源:

《竞争力》 2003.6 祝文让/方向明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迅速积累的第三类财富_王志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