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管理论文,持续发展论文,对策论文,金融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发展方向和相关配套政策亟待明确。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规定了存续期,在发展过程中,国家提出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赋予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三项新业务的市场准入政策,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谋求商业化转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怎样转型?是发展为金融服务企业,还是成为金融控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转型的业务范围和方向始终未能确定。此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从有限存续转变为持续发展,还面临财务重组和资本注入问题。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均为100亿元人民币,按账面价格剥离收购了国有银行1.4亿元不良资产,收购资金主要来源于央行再贷款(5700亿元)和金融债券融资(8200亿元),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后形成的资金缺口一直未明确解决办法。无论是金融服务企业,还是金融控股公司,均属资金密集型行业,仅靠100亿注册资本,显然难以奏效。是引进战略投资者,还是国家继续注资?无论哪种方式都需剥离政策性业务损失,实施财务重组。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亟待明确财务重组配套政策和发展方向,否则很难持续发展下去。
2.人员结构和业务素质亟待改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业务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于商业银行,业务技能和素质偏重于商业银行业务,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除少数创新业务锻炼外,员工主要从事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业务。虽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从市场上引进和通过自身培养锻炼了一批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和法律方面的人才,但总的来看信贷资产保全管理以外的业务人员数量不多,素质和能力尚需提高。加之强烈的政策性特点,公司不像公司,机关不像机关,员工社会理念、意识、效率、业务素质和能力与市场化业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操作市场化业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3.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亟待增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定位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剥离接收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业务仍来源于监管部门的委托和政策安排,自身开拓的业务不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虽然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开发了一些不良资产处置技术和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方法,但服务的领域仍局限于国有银行、业务关联的债务企业以及不良资产处置方面,产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在开发金融服务产品和开拓市场方面仍较薄弱,真正在市场中求生存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亟须提高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能力。
4.风险控制能力亟待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工作,致力于强化内部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信达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还推行了ISO质量管理工作,但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不良资产定价和处置程序上,更多的是在防范道德风险,具体说就是业务点上的风险。而一旦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服务企业,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还要防范经营风险,要在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上实现优化,要优化配置公司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控制公司全面业务风险。风险控制从点到面的转变,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5.客户关系亟待稳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有的业务格局和特点,决定了其与客户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一旦债权债务关系了结,便终结了与客户的联系和关系。在对客户的了解上,更多局限于资产负债,很少涉及客户的金融服务,没有与客户形成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给客户的形象更多是债权人和股东,与金融服务者相差甚远。没有密切稳固的客户关系,就失去了在市场中求生存的前提和条件。
二、几点建议
1.国家应站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战略高度,尽快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扶持政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国家应从建立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战略高度和顺应金融混业发展趋势要求来规划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业务定位。(1)可以定位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机构,赋予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职能,负责统一征集、管理和使用金融机构风险基金,接受金融管理部门的委托,对危机金融机构进行托管和对退出市场金融机构进行清算。(2)可以定位为不良金融资产专业化管理机构。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收购和处置社会不良资产,改革金融机构损失资产核销办法,鼓励金融机构由内部核销损失向打包转让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损失转变,最大限度提高损失类资产价值。(3)可以定位为金融服务企业,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证券、信托、租赁、基金管理业务、信用评级、担保和咨询顾问业务,通过市场手段对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并购重组,优化金融机构结构,提高整体金融服务能力。与此适应,尽快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业务损失解决方法,或核销处理,或挂账停息,适当增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资本实力。
2.公司应站在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建设专业化员工队伍。市场经济离不开优质的金融服务。优质的金融服务源自于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特点。有个性和专业的人,聚集了有影响的事,形成了有特色的业务,铸就了机构的辉煌业绩。有特色和业绩的机构不断吸引更多有个性、特长的人加盟和参与,成就了更大的事业,如此循环往复,人才越来越强,业务特色越来越明,事业越做越大,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员工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完善和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大环境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要有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立足公司,放眼全球,立足不良资产处置岗位,放眼金融行业的视野,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公司要根据未来业务发展需要,提前进行专业化队伍建设,在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上打好提前量,站住制高点。要结合现有队伍现状和未来业务需要,从现有员工培训挖潜和社会引进两个渠道,有计划地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打造学习型组织,做到公司转型,队伍建设先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员工更应在公司转型过程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要紧盯全球金融人才市场和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岗位要求,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强事业的荣誉感、岗位的使命感和竞争的危机感。
3.公司应站在立身之本的高度提高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直接决定一个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公司才有市场竞争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否从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成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服务公司,关键在于能否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产品。金融服务产品不同于物化产品,客户接受金融服务产品的最终结果不是拥有了金融服务产品,而是接受了通过金融服务产品所带来的服务,这种服务必须给客户带来效率和效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可能涉及到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信用评级、征信服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金融租赁、信托、汽车金融租赁、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方面,这些业务在我国尚属新领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有产品主要集中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对上述金融服务产品鲜有涉及。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持续发展,成功转型,必须加大产品开发力度,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研究和发现金融服务产品的规律、实现功能、表现形式、工艺流程、操作内容和规格标准,培育出成熟的金融服务产品。
4.公司应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为金融服务企业可能涉及到的业务领域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两大领域:中介业务和融资业务。无论是中介业务,还是融资业务都属高风险业务,金融业务本身就属高风险业务,因此风险控制尤为重要。由于历史、体制和单一业务原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沿用直线职能式管理方式,风险控制主要通过控制业务流程来实现,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道德风险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续发展成独立市场主体,在控制员工道德风险的同时,还要控制业务决策和经营风险,需要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既要控制单元产品的经营风险,又要控制资本投资风险;既要控制业务风险,又要提高业务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公司要真正按一级法人的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实行矩阵式管理、扁平化经营,进一步发挥总部职能部门的作用,将经营决策的重心上移,把职能部门打造成经营中心、利润中心、资源调配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真正做到公司上下一盘棋,将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高效合理配置,实行业务高效运转,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5.公司应根据价值最大化需要整合客户资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长期业务实践中掌握了一大批客户资源,其中有债务企业、参股和控股公司、中介机构和战略投资者,由于处置不良资产的单一业务需要,对这些客户的了解不全面,合作关系过于简单,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客户资源。在与债务企业和参股控股公司关系上,主要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和投资关系,一旦债务关系和股权关系了结,合作关系即终止;在与中介机构的关系上,主要表现为业务委托关系,只停留在委托业务合作上,一旦委托事项完结,合作关系即完结;在与战略投资者的关系上,主要表现为资产交易关系,没有资产交易行为,就没有业务合作关系。公司要持续发展为金融服务企业,这些客户恰好是公司发展的最大资本和资源。因此,要更新客户观念,树立客户是衣食父母的职业理念,全面熟悉了解客户、争取服务客户、稳定客户、壮大客户,做到单一业务了结,客户关系不了结,业务合作更全面,更长远。要建立客户分类档案,挖掘客户的市场价值,不断巩固和更新客户关系,拓展全面业务合作机会。在中介机构的开发和利用上,可以借用其专业优势进一步拓展其他业务,可以跟踪中介机构服务的其他客户,将其发展成公司的新客户。在债务企业、参股及控股公司和战略投资者的开发利用上,可以挖掘其他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将其发展为公司金融服务产品的使用者,最大限度地拓展业务关系,不断完善和扩大公司的客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