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的“灵魂和生命”与学生的“灵魂和生命”共舞——依据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教材设计的一节课“铝”有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灵魂论文,生命论文,山东论文,共舞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东科技版高中教材《化学1(必修)》,从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来处理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真正理解力,是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这套教材采取了学科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相融合的多元课程设计取向。教材在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时,围绕3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确立了3条基本的内容线索:
(1)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
(3)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
依据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理念,笔者尝试着设计了一节课“铝”,教学过程和课后的调查评价使笔者感到非常的兴奋和激动:学生从已有的对铝的知识出发,查阅了大量的铝的资料,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在调查评价中这样写道:“非常吃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如此紧密”“对于身边的各种事物,要看清问题本质,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优点,同时不要忽略它们的危害”“能把所学用于生活,体会到这才是知识的价值”“这节课非常兴奋,触动了我的心灵,化学奇妙之极”“知识、生活、趣味的有机结合”等等。笔者深深体会到:这就是理念的作用!这就是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的必要!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一节课“铝”。
一、教材分析
金属知识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本章是高二化学中无机部分的最后一章。铝是较活泼的金属。
在高一化学中,曾学过典型金属钠的知识,在元素周期律时学习了铝的两性等。在高二化学中,也学习了金属的通性,所以学生对铝的结构、铝具有的良好的物理性质、铝的化学性质、铝的用途不是陌生的。
同时,金属铝又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和接触最多的金属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铝的性质、用途、危害等知识多多少少是知道的,认识是浅层的、零散的,不深刻、不系统。
铝的知识容量较小,思维容量较小。
二、教学设计
化学是“有灵魂和有生命”的,它不应该仅仅是知识内容的堆砌,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化学,喜欢化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真正理解力,并利用化学去指导自己的生活、人生。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去体验、探究、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活动。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
学生于课前对铝在生活中危害、摄入途径、用途、制备等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在课上进行汇报,通过这些大量的生活常识、多种资料及呈现方式,一方面去分析、概括铝的性质、结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进而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这样,突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本节课的明线:生活线。
本节课的暗线:知识线,学法线。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铝的化学性质;
②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从大量与铝相关的生活实例出发,去分析、概括铝的性质、结构,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②通过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报,锻炼同学们的处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从生活实例提炼知识”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相关资料以及信息的多种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学习铝的用途,评价铝的功与过,进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思想、一分为二的观点;
③通过对铝的鲜活实例的学习,深刻体会化学是有灵魂和生命的;
④通过对铝的冶炼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化学历史的美感。
四、教学重点
铝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铝的化学性质、学习元素化合物方法的构建。
六、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过程。
七、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铝
一、危害结构
二、摄入途径
三、用途性质
四、预防
感悟:知识唯有在应用中才有活力,唯有在探索中才有生命,在知识的探索中,把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现、交流、体验,全方位的参与,品味化学中科学的、人文的素养,触动自己的心灵,打动自己的灵魂,塑造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在化学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