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星级酒店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星级论文,绩效论文,效率论文,结构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16.06.014 1 引言 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间的关系一直是产业组织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焦点之一,了解三者间的关系对了解企业行为与实施相关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我国住宿业的发展而言亦是如此。星级酒店作为我国住宿业的主体,其经营绩效和盈利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住宿业的发展。然而,近年来我国星级酒店的绩效水平持续走低,截止2014年净利润已亏损约60亿元。与此同时,新兴酒店业态的不断涌现、多元化竞争格局的逐步形成等因素也在极大地冲击着我国星级酒店的市场结构,呈现出非国有产权占主导、高星级酒店比例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等现象,酒店经营效率存在参差不齐的发展状态。那么,星级酒店市场结构的变化、经营效率水平的变化是否是导致其经营绩效不佳的引致因素,三者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关联性,如何提高星级酒店绩效水平等问题,学界和业界对此尚未有十分清晰的思路。 基于此,本文尝试以我国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结合产业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建立研究模型,通过实证检验方法来探讨其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间的相关关系,以求为我国星级酒店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2 理论机理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机理 目前,学界对三者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假说——“共谋假说”和“效率假说”[1]。尽管两种假说均认为绩效水平(盈利能力)与市场结构(市场份额或市场集中度)存在正向的统计关系,但对此解释却完全不同,其政策含义也相差甚大[2]。 共谋假说认为,企业超额利润来自于企业利用垄断力量对消费者剩余的剥夺。该假说认为,行业中存在规模经济,集中度越高,市场份额越大,越有利于大规模企业利用其市场势力公开或隐蔽串通或共谋,从而抬高商品售价或降低进价以获得垄断利润,并认为市场集中度水平与其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共谋假说包含传统的SCP假说(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与相对市场力量假说(Relative-Market-Power,RMP)两种假说。其中,SCP假说是学界运用较多的产业组织理论之一。该假说认为市场结构影响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影响企业绩效。企业可通过采取共谋行为获取垄断利润,共谋行为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RMP假说则认为,企业可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新产品等途径来扩大市场份额而获取额外利润。效率假说认为,企业超额利润和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均来自于企业较高的经营效率,而非其共谋行为。效率假说包括技术效率假说和规模效率假说。企业可通过提高其管理水平或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进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简称“技术效率假说”。而当企业的管理或技术水平相似时,企业可通过实现最优生产规模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率来获取利润,简称“规模效率假说”。企业利用其高水平的经营效率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提高其市场集中度水平。 总之,共谋假说认为高集中度和高市场份额短期内可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但从长远看会则会逐渐降低社会总剩余,影响全行业的整体绩效水平,因此应严格控制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防止行业垄断(图1)。反托拉斯法就是以该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考察企业占有市场份额的大小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垄断市场的势力。效率假说则认为,企业的高效率会不断促进社会剩余的增加,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绩效水平,故应鼓励拥有较高效率的企业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图2)。鉴于两种假说具有完全相反的政策导向性,因此验证它们在特定行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注:图中↑表示增加或提高,↓表示减少或下降。 图1 共谋假说理论解释与政策导向 注:图中↑表示增加或提高,↓表示减少或下降。 图2 效率假说理论解释与政策导向 2.2 研究综述 为检验两种假说在不同行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个领域的探索,如对银行业[2-7]、保险业[8-11]、证券业[12]、物流业[13]等。赵旭等以我国银行业数据为例,发现共谋假说与效率假说在我国银行业中并不存在,市场结构和绩效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认为银行的绩效水平主要取决于银行效率[3],贺春临、秦宛顺等学者也得出了与此相类似的结论[2]。但也有学者在否认市场结构与绩效相关性的同时,提出银行业提高绩效水平的关键在于改革产权结构而非市场结构[14]。杨思静等学者对审计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两种假说只有效率假说在我国审计市场适用,提高审计效率是当务之急[16]。然而,戚聿东认为,产业结构与其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应使其市场集中度维持在20%以下的水平,而且应提倡提高市场集中度,鼓励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15]。相反,对保险业的相关研究却认为,两种假说在保险市场均有一定的说服力,且寿险公司绩效水平的提高取决于集中度水平和规模效率水平两个方面[9]。由此可见,行业不同,其市场结构和绩效的相关性与理论解释也不同。针对我国星级酒店而言,其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是否具有某种相关性,三者间又该如何进行理论解释,这是理论界急需探讨的研究问题之一。 通过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当前学界对我国酒店业市场结构与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首先,研究内容上多是以“共谋假说”为理论基础,按照传统SCP范式设计研究框架,从酒店市场结构切入来探讨酒店业的组织结构状态及其优化策略,并且大多把行业的结构问题视作制约酒店业绩效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效率假说”尚未在酒店业中进行探讨。如张洪等根据SCP范式研究发现我国星级酒店市场集中度较低,地理分布格局失衡,应首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结构合理化来提高产业运行效率[17]。此外,赵小芸也按照“结构—行为—绩效”的研究思路分析了我国经济型酒店的产业组织现状与演进趋势,认为未来我国经济型酒店业将呈现“集中—分散—集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进入壁垒不断提高、价格联盟逐步形成、合作行为逐步深化等趋势[18]。魏洁文以浙江省酒店业为例,指出当前正处于低集中度、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的市场组织状态,因此应加强产业引导,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发展规模经济,促进酒店业发展[19]。同样,赵芳梅等以SCP研究框架对我国五星级酒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绩效的建议[20]。可见,当前学者们多以共谋假说为理论基础探讨酒店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但对该假说在酒店业的可适用性并未进行验证,同时也忽视了在效率假说下对两者间关系的探讨。因此,以往相关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有待进一步考证。其次,从研究方法上看,多数文献仅是按照逻辑推演而进行的经验分析,以规范研究、定性研究为主,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对市场结构、效率、企业绩效等产业组织结构要素缺乏数量分析和统计研究,因此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了解市场结构、效率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第三,从研究视角上看,目前多以经济较发达的区域性酒店业为研究对象,如上海市[21]、广州市[22]、长沙市[23]、浙江省[19]等,而较少从我国宏观酒店业来考察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此外,学者们对高星级酒店[20-22,24,25]和经济型酒店[18]的市场组织状态研究较多,而对我国整体星级酒店的研究相对较少。第四,从研究时段上讲,多数文献是基于酒店业某一特定年份的数据进行静态分析,而对较长时段内酒店发展的动态趋势性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此,本文将以我国星级酒店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星级酒店近十年(2005-2014年)的市场结构、经营效率和绩效水平进行逐一分析,其次以共谋假说和效率假说为理论基础展开实证研究,验证星级酒店市场结构、效率及其绩效的相关性,最后为我国星级酒店的发展提供理论解释和发展建议。 3 星级酒店市场结构、经营效率、绩效发展概况 3.1 星级酒店市场结构 Hay、Morris指出,市场结构是指特定市场中的规模、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等不同要素的比例结构,它反映了市场竞争和垄断的程度。本文通过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酒店规模与构成、进入壁垒等指标来衡量我国星级酒店的市场结构现状。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前几个最大企业所占的业务份额之和,有时也可以用地理纬度[17],即产业规模最大的前几位地区的销售额(或总产值、总产量等)占全国该行业相关数值的份额。一般而言,集中度越高,大规模的企业市场支配势力就越强,垄断地位就越高,市场竞争程度就越低。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酒店行业消费的地域性[26],本文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以营业收入为计量单位,用绝对集中度CR[,n]指数来说明我国星级酒店近年来的市场集中程度。从图3可见,近十年来,我国星级酒店CR[,4]处于0.35—0.5之间,CR[,8]处于0.45—0.7之间。根据Bain的市场结构分类理论可知,目前我国星级酒店的市场结构总体处于中(下)集中寡占型,集中程度较低,这也与张洪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7]。此外,近十年来我国星级酒店市场集中度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态势,一方面说明市场多元化竞争较激烈,市场垄断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我国星级酒店区域规模经济不明显,集团化程度较低,省域发展差异不明显。 图3 2005-2014年我国星级酒店的市场集中度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指单个企业的销售额(或营业收入、产品数量等)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它可反映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与垄断程度。星级酒店作为我国旅游住宿业的核心部分,在2005年几乎承载着我国所有的旅游住宿业务,其营业收入额在整个旅游住宿业中所占的比重高达99%。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逐渐增强,对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增加,市场上逐渐出现了经济型酒店、商务酒店、度假酒店等新兴酒店业态,对我国星级酒店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使星级酒店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到2014年已降至60%左右。面对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星级酒店亟需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 酒店规模与构成:近十年来,我国星级酒店的规模不断扩张,但2010年后有逐渐缩小之势;我国国有酒店的比重不断下降,逐渐变成以非国有酒店为主导,其中以2007年为分界线[24];高星级酒店数量在星级酒店中的比例持续攀升,成为星级酒店发展的关键。但是,高星级酒店的不断扩张已严重供过于求,并未带来相应的高收益。因此,近五年星级酒店增长缓慢,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说明酒店投资逐渐趋于理性。同时,非国有酒店比例上升,使我国星级酒店的产权结构更加多元化,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国有产权体制,从而促使星级酒店的竞争更加激烈。 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衡量潜在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的难度系数,也是反映该行业的竞争与垄断情况。以规模壁垒为例,发现2010年以前我国星级酒店的进入壁垒系数相对较低,因此酒店规模急剧扩张,而近五年进入壁垒不断提高,相应呈现出酒店数量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与其集中度变化不谋而合(表1)。 3.2 星级酒店效率 效率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通过对酒店业效率的评估与测算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酒店业的投入—产出是否合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经营效率和产出水平。因此,酒店业效率成为当前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主要包括对酒店业效率的评估和酒店业效率的影响因素两方面的研究。在酒店业效率评估方面,张洪等研究表明我国当前星级酒店整体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较高,多数地区已处于规模递减状态[27];杨德云等发现我国酒店业技术效率有所恶化,而规模效率却在持续增长[28];宋慧林等研究表明我国星级酒店整体经营效率水平持续下降,并无显著改善[29]。关于对酒店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有学者认为酒店技术效率取决于酒店自身投入,而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则受到旅游地吸引力与目的地接待与服务能力的影响[30]。可见,学者们对我国酒店业的效率并未达成一致结论,仍有待继续探讨。本文结合以往文献[28-31],最终选取星级酒店数量、固定资产原值作为投入指标,以营业收入、利润额为产出指标,运用DEA分析方法从产出角度对2005-2014年我国星级酒店的整体经营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估,以求了解我国星级酒店近十年来经营效率的发展水平。 结合表2、表3可知,除2005年、2007年、2011年、2012年四年外,其他年份我国星级酒店的运行均处于低效状态,发展低效的年份大多在技术和规模上同时存在低效率,且技术效率相对更低。如2008-2010年三年间我国星级酒店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所投入要素并没有达到最优规模,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酒店数量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后我国酒店数量不断增加,在2011-2012年均实现了酒店运行效率的最优状态。但随着酒店规模的扩大,酒店的配套设施、固定资产等方面并没有与之相协调,最终使2013-2014年的星级酒店效率又处于低效状态。总体来讲,我国星级酒店目前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效率水平波动较大,且相对不高。未来发展中,一方面可通过进一步扩大投入要素来实现规模经济,达到更高的产出;另一方面,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应更加注重酒店内部管理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3.3 星级酒店整体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19]。对酒店绩效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以下四个指标:资产利润率ROA、资本利润率ROE、客房出租率、平均房价等(表4)。我国高星级酒店的不断扩张占据了酒店大量的投资资本,为尽快缩短投资回收期,多数酒店不断抬高房价,致使近年来平均房价不断攀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客房出租率下降和利润额减少,2014年整个星级酒店亏损额高达60亿元。此外,我国星级酒店的发展也容易受到政策因素、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星级酒店的整体绩效水平波动较大且绩效不佳。 4 实证检验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国星级酒店的市场结构、效率及绩效的相关性,并检验MP假说和ES假说在我国星级酒店发展中的适用性。根据两个假说,可建立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关系回归方程式: 式中,分别代表星级酒店绩效测度变量、市场结构测度变量、技术效率测度变量及规模效率测度变量、环境变量及随机扰动项。按照共谋假说,方程(1)中市场结构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而效率变量均为外生变量对酒店的绩效影响很小;方程(2)中不存在对变量系数符号的要求,共谋假说甚至并不认为方程(2)所表示的关系存在。根据效率假说,方程(1)中效率变量PTE、SE的系数为正,而结构变量和其他变量的系数相对较小或为零;方程(2)中的效率变量系数至少有一个显著为正。 由于我国当前对星级酒店并没有详细的单体酒店数据,再加上统计口径的变化等问题,增加了星级酒店数据获取的难度,故本文仅以星级酒店近十年(200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由于我国对星级酒店资本并没有严格要求,且业界多采用资产利润率或资本利润率作为酒店经营绩效的考评指标。鉴于两个指标在绩效测评上的相似性,故本文选择资产利润率ROA作为星级酒店绩效测度变量。在以往的研究中[2-10],市场集中度指标已被广泛用来代表市场结构测度变量,且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因此本文也将采用市场集中度作为市场结构测度变量。技术效率变量、规模效率变量则分别采用星级酒店整体经营效率分解得到。其中,近十年星级酒店市场集中度、资产利润率ROA、规模效率SE、技术效率PTE、整体效率TE等研究指标的数据均取自本文第二部分发展概括中的计算结果。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会对酒店绩效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选取GDP增长率作为环境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将各指标的基础数据带入回归方程得到: 显然,方程(3)中的系数为负,此结论与共谋假说并不吻合;而规模效率指标和宏观经济状况均显著大于0,意味着该方程中只有星级酒店的规模效率和宏观经济状况是星级酒店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方程(4)中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系数均不显著,与市场结构并无显著统计关系,但宏观经济状况与市场结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故该结论也不符合效率假说的基本假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剖析原因可知:①近十年来我国星级酒店数量激增,截止2014年仅星级酒店就高达12803个,酒店数量已趋近市场饱和,酒店盲目扩张导致更多的设备闲置和出租率的下降而影响利润。②精品酒店、经济型酒店、家庭旅馆等多种住宿形态的发展扩大了消费者的住宿选择,更加开放的市场格局、更加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使仅靠规模扩张赢取利润已变得极为不可取。③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消费者通过网络媒体能获取更多的酒店信息,改变了以往与酒店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消费者有更多住宿方式和住宿场所的选择;同时,新一代消费者更注重体验、服务质量等消费个性也使他们对酒店的选择更倾向于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个性。④2007年以后,我国星级酒店的产权结构逐渐由国有主导转变为非国有主导。在国有产权结构主导期间,国有酒店市场的垄断地位更多的是通过政策优惠来获得的,而非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于国有酒店而言,绩效的考核指标可能并非利润额增加,还包含一些非利润目标,该因素也部分影响了星级酒店市场结构与绩效间的相关关系。 5 结论与展望 首先,本文对我国星级酒店市场结构、效率、绩效近十年来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逐一阐述。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星级酒店的市场结构总体处于中(下)集中寡占型,集中程度较低,且逐渐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市场垄断程度较低,星级酒店区域规模经济不明显。从星级酒店的整体经营效率来看,星级酒店的整体经营处于低效率状态,仅有个别年份达到最优状态,其余各年份的效率值在95.06%的均值上下浮动,尤其是近年来已跌至90.4%的最低值。从资产利润率指标来看,近十年来我国星级酒店的整体绩效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均值仅为0.266%,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十年来我国星级酒店利润额波动较大,2014年甚至亏损了约60亿元。 其次,根据共谋假说和效率假说的基本假设验证我国星级酒店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发现两个假说均不适用我国星级酒店的发展。但酒店的绩效水平仅与规模效率和宏观经济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市场结构并无显著统计关系,即酒店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其经营效率。对星级酒店而言,日后应着力提升酒店的接待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饭店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软件建设,塑造品牌个性等手段来降低成本或实现最优规模生产水平,从而获得长远利润。对政府管理部门而言,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效率星级酒店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其集中度水平。同时,逐步增加非国有产酒店的比例,降低国有产权酒店比例,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此外,应积极鼓励中低端星级酒店的发展,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的住宿体验产品,促进我国居民的国内消费。 本文仅探讨了共谋假说与效率假说在我国星级酒店的适用性,对我国整个住宿行业而言是否能用两者中的某个理论为其日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还不得而知,未来也将继续对此课题进行跟踪研究。此外,鉴于数据搜集的难度,本文仅使用少量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未来如果能获取酒店业相关的截面数据将会使研究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标签:星级酒店论文; 市场集中度论文; 企业经营绩效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经营指标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酒店服务论文; 经营利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