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3.0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63例前列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均在术前接受3.0核磁共振检查,对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核磁共振术前分期和术后诊断结果存在相关性(P<0.05);②核磁共振检查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77.77%,B期患者的诊断特异性最高,D期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最高。结论:在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3.0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可为手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3.0核磁共振;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分期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的临床发病率不断提升。目前手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首选,有报道表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前分期与早期诊断[1]。磁共振成像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手段,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应用广泛。本文将择期手术的63例前列腺癌患者为作为主要对象,评价3.0核磁共振在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63例前列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年龄最大83岁,年龄最小4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59±3.38)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纳入标准[2]:(1)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前列腺癌;(2)两组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或放疗;(3)所有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且均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前核磁共振检查。
排除标准[3]:(1)合并幽闭综合征;(2)曾接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3)依从性差,或对本研究存在异议。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接受3.0核磁共振检查,检查仪器为Philip双源3.0T核磁共振检查仪,用腹部相控阵线圈接收信号。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设定参数:横断位T2WI:TR为2920ms,TE为70ms,FOV为20×20cm,层厚为3.0mm,层间距为0.3mm;矢状位、冠状位T2WI:TR为2920ms,TE为64ms,FOV为20×20cm,层厚为4.0mm,层间距为1.0mm。横断位T1WI:TR为460ms,TE为10ms;横断面DWI:TR为3420ms,TE为70ms,FOV为18×18cm,层厚为3.0mm,层间距为1.0mm,b值为0.800s/m2。
1.3诊断标准
以前列腺种类侵犯程度和肿瘤浸润深度为依据进行术前分期判断,采用美国泌尿外科协会的临床分期进行判定[4],A期:偶然发现无临床症状的隐匿性病灶;B1期: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病灶直径在1.5cm以下;B2期: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病灶直径在1.5cm以上;C期:肿瘤有局部侵犯,侵犯至包膜、精囊、膀胱和静脉丛;D1期:出现A期、B期及C期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加盆腔淋巴结转移;D2期:出现A期、B期及C期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加骨盆骨转移远处转移。C期和D期患者仅可进行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冷冻治疗,仅有B1期和B2期患者可以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6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数据均纳入Excel表格和统计学软件SPSS16.0中进行分析处理,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等计数资料均用n/%表示;一般资料内涉及的计量型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 ±s)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核磁共振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的相关性以α=0.05为检验水准,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分期和术后诊断结果的相关性
核磁共振术前分期和术后分期结果存在相关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术前分期和术后诊断结果的相关性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确诊均为疾病的中晚期,患者五年内生存率相对较低。对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需要对腹部和前列腺淋巴结进行清扫,但大范围淋巴结清扫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性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在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分期,可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术前分期和术后诊断结果存在相关性,核磁共振术前检查B期患者的诊断特异性最高,D期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最高,该结果与相关报道结果相符[5],充分体现了采用3.0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可为疾病的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依据。3.0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高,周围影像更加清晰,对混杂的转移淋巴结也有较高的分辨率。
综上所述,在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3.0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可为手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艳娥.浅谈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59-60.
[2]张华权,吴修东,秦澜.GE1.5T核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联合多种功能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J].医药前沿,2017,7(3):197-198.
[3]赵殿阁.核磁功能成像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5):65-67.
[4]宋志强,杜向东,茹荷燕,等.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临床评估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9):1398-1401.
[5]王锋,倪文君,赵淼.3.0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46-47.
论文作者:杨异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核磁共振论文; 前列腺癌论文; 患者论文; 术前论文; 相关性论文; 价值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