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工建筑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对水工建筑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水工建筑防渗堵漏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工程整体质量经成为工程建设单位和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对水工建筑防渗堵漏施工技术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水工建筑;防渗透技术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防渗透技术不断创新和优化,将其有效的应用于水工建筑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防渗透能力,为使水工建筑长期坚固、稳定、安全的运用创造条件。在水工建筑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注意加强防渗透技术应用,提高防渗透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对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及周边地区的安全有很大作用。本文将从分析强化防渗透技术的重要性展开,探究水工建筑的防渗透技术。
1 防渗透重要性分析
1.1 影响因素分析
在水利工程中,水工建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水工建筑的选址、建筑物造型与建筑施工等方面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地地形、地质、水文以及气候等。另外,对水利工程进行选址时,其地区的地质条件通常都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水工建筑建设难度增加了不少。
1.2 建筑失稳分析
水工建筑一般都要承受非常强的水压力,而渗透压力是因为渗流产生,非常不利于水工建筑的强度及其稳定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如果没有对其建筑防渗透采取到位措施,则会使得水工建筑失去稳定性,从而对水利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
1.3 质量问题分析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工建筑是其投资非常大的施工项目。在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给予防渗透措施足够重视,就会导致水工建筑存在质量隐患。当质量问题真正显现出来时,会对水工建筑造成极大影响,甚至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使得有限的资源被严重浪费。
1.4 安全问题分析
在水工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没有做好水工建筑的防渗透处理工作,特别是挡水建筑物的防渗透处理,会很容易使得水工建筑物出现坍塌现象,为河流下游的人们带去非常巨大的影响,严重时可以导致其生命与财产损失。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必须给予水工建筑防渗透处理高度重视,从而为水工建筑的稳定性提供质量与安全保障。
2 水工建筑防渗堵漏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工程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学科,因为水利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同时因为过程复杂,所以使得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水利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中能够看出,大部分施工现场的安全员还属于兼职工作。所以因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造成安全员只是做到上传下达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管理人员根本无法做到现场的监督检查,无法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又因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很多建设单位忽视了监理单位人员的素质。部分监理单位为了能得到监理业务,也互相压价,低价承揽,导致高素质的监理人员的到位率降低。
3 水工建筑防渗堵漏施工技术要点
3.1 准确确定漏水水源
在水工建筑防渗堵漏施工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漏水点进行准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你对其予以处理,水工建筑当中可能会有比较多的漏水点,漏水的位置和水源之间的距离可能会比较大,在对其予以处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条件相对比较好的水源,不能只是将漏水的地方堵上,如果找不到漏水的源头,这一问题就无法彻底的得到解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不能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的,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2 堵水过程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在堵水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水工建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渗漏问题,在堵水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计划性,只是盲目的堵水,就可能会使得水没有办法引出,这样也就会使得其他薄弱地带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水工建筑物内部的水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压力超标的情况,如果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符合建筑物设计的实际要求,就会使得建筑物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比较明显的安全问题。
4防渗透技术分析
4.1 一般灌浆技术分析
对于一般灌浆技术的施工来说,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准备工作方面,应该将水库放空,也可以将水库的水位下降到需要灌浆的部位以下的位置,再进行相关施工操作,而且还应该将与灌浆工作有关的每一项内容都记录好。
2)要对灌浆孔与裂缝进行清洗。在进行灌浆工作之前,应该对孔壁、孔底以及缝隙等部位通过风水联合冲洗法进行全面冲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水压力与本段灌浆压力相比,不能超过其75%。而且应该根据灌浆孔的深浅程度来确定冲洗时间,通常都会等到回水变得清澈为止。
3)在帷幕灌浆这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段灌浆时,应该通过孔内循环法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来实现,然后再对灌浆孔进行全孔灌注。另外,要对灌浆压力进行控制,必须按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来进行,通常都会将其压力控制范围定为0.2兆帕至0.4兆帕。
4)在灌浆时,应该注意对浆液的浓度进行控制,由稀到浓。因此,应该以水压试验作为基准而实现逐步变浓。在制作浆液时,应该按照设计的标准来确定合理的制作水灰比。
4.2 截渗墙技术分析
截渗墙大多数都是临河截渗,采用截渗墙技术可以将提防加固,从而为大堤的安全提供保障。截渗墙技术具有比较低的工程造价、比较小的占地面积以及极快的施工进度等,但是截渗墙作为一种地下隐蔽工程,具有非常复杂的施工工艺,对技术提出的要求也很高。特别是在地基土层非常复杂的前提下,其施工会遇到许多无法及时预料的事情,从而导致截渗墙工程中断。
截渗墙技术主要由水泥土截渗墙和混凝土截渗墙等两种主要类型组成。其中水泥土截渗墙的施工成本非常低,通常都是将水泥浆通过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机喷入土体,然后再对其进行搅拌,从而形成水泥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将水泥作为固化剂使得土体和水泥产生化学物理反应,形成的水泥土截渗墙会具有更好的土体固结稳定性以及更强的防渗能力。而混凝土截渗墙与水泥土截渗墙相比,其工程造价偏高。一般来说,采用混凝土截渗墙技术进行造孔施工时都是在地面。
4.3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分析
1)钻孔分析
对于钻孔这一环节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为冲击钻进与跟管钻进两种。而在冲击钻进方面,应该在钻孔时将充填堵漏工作做好,并且确保孔内的泥浆循环状态正常,然后再返出孔外,直到到达终孔。而在跟管钻进方面,在钻孔时,应该使得钻机保持垂直的状态,其倾斜率应该低于百分之一。
2) 施工工艺分析
对于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来说,由于其高喷方法不一样,其全部使用的技术参数之间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地层不一样,施工方法却相同,不会导致水压、气压和浆压等方面的压力产生很明显的变化,但是速度的提升会很明显。砂质地层与砂卵地层相比,提升速度比较快,而后者的速度提升会渐渐慢下来。而先序孔与后序孔的提升速度不一样,前者应该适当加快,而后者应该适当放慢。如果孔内返浆量正在呈现减少的趋势,则应该将提升速度放慢。另外,应该确定好施工中的墙体位置,并且做好喷墙管理工作。
4.4 垂直铺膜防渗技术分析
在提防防渗加固工程中,可以有效应用垂直铺膜防渗技术。因此,在应用该技术时,首先应该通过垂直开槽机做好挖槽工作,而且还需要根据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当垂直开槽机将槽挖好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平整,以达到铺膜的相关要求。其次就是铺膜工作,可以通过挖槽机牵引膜来慢慢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认真仔细。因为铺膜工作是一项细活,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所以,相关人员应该注意轻拿轻放,不能将膜损坏。在膜的连接部位将首尾都连接成功之后,应该通过缝合的方式将膜结合稳固起来,而且针距应该保持适中。铺膜之后,应该及时将膜顶和膜底轻填土体,并且将膜固定好。
4.5 振冲防渗板墙技术分析
在一些地质比较疏松的土层中,可以采用振冲防渗板墙技术建设具有一定形状的防渗性墙体。振冲防渗板墙技术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造槽、护堤以及成墙等3个不同环节,可以通过其振动器的垂直往复高频振动功能对切头进行冲击,使其下沉。在这个过程中,振动力可以将切头挤压入土层里面,并且对周围土层进行挤压密实,然后再通过高压冲切水泥浆进行连续振动灌浆。因此,可以实现墙体的进一步充实,并且形成比较连续而且紧密的一道防渗幕墙。
4.6 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分析
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主要有2种,即单头深层搅拌桩技术与多头深层搅拌桩技术。而在当前深基坑的防渗处理中,一般都会采用单头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但是当单头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由于地质条件与施工机械成桩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而使得混凝土搅拌出现不均匀现象,降低了防渗墙体的强度,也难以保证桩体的垂直度。这种情况下,单头深层搅拌桩防渗墙连续性能比较差,防渗效果大幅度降低。因此,基于单头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推广了多头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而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双动力或者多动力的多头搅拌机来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与单头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的搅拌效果相比更加充分。然后再进行喷切灌浆,在混凝土形成连续墙体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墙体质量提供了保证,具有明显的防渗效果。因此,多头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是未来深坑防渗发展的方向之一。
5结束语
结合以上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在水工建筑防渗堵漏的施工过程中,工程负责人应在工程施工前就开始对施工环境、建筑材料选择以及施工方式进行严格把关,在根本上防范水工建筑中渗水漏水质量问题的出现。只有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做好工程施工设计、把握建筑材料的选择,才能更好的完成水工建筑工程建设,造福于社会大众。
参考文献
[1]施国权,应长钜.浅析水工建筑防渗堵漏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3).
[2]罗继辉.水工建筑物防渗堵漏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4).
[3]王达剑.水工建筑的防渗透设计要点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4,(14):2829.
论文作者:梁慧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水工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防渗论文; 防渗墙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