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教育公平政策的话语分析_教育论文

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话语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话语论文,公平论文,政策论文,OECD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年来也十分重视成员国的教育公平问题,2007年和2012年相继发布了两份报告《不再有失败:教育公平的十个步骤》(简称OECD2007)和《教育公平与质量:支持弱势学生和学校》(简称OECD2012)。201 1年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教育公平,[1]教育公平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教育公平的多元视角研究、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研究、教育公平与社会群体关系的研究、教育公平测量方法的研究以及对教育公平实现途径的探讨等六个方面”。[2]教育公平将成为政策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研究方法中需要重视对教育政策的话语分析。[4]本文拟以OECD2012文本为对象,使用语料库方法开展话语分析,主要对该文本进行主题分析,以期对国内的教育公平政策研究以启示。

二、教育研究的话语分析

当今,教育学研究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渐显示出“两种转向”,即社会科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学研究的“社会转向”。在后现代或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知识经济和新媒体技术主导社会进程,话语驱动的社会变迁日益显现,机构或组织有意识地控制语言使用实现其目标。话语研究和话语方法跨越应用语言学、心理学和语言哲学的范畴,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趋势。教育学研究者对话语的兴趣表现在教育政策、机构管理、教学实践、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学习过程、终身学习、职场学习、职业教育与培训等诸多领域或层面。

近十年来,话语分析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理论与方法。例如,《教育的批评研究》(原名《墨尔本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推出专刊,主题为“话语分析与新空间下的教育研究”,旨在说明话语分析在教育研究中既是理论又是方法,展示了如何在新型话语和社会实践中应用话语分析,研究对象包括教师职业身份的话语建构、海外求学儿童事件、计算机辅助交际、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氛围、中学科学课堂教学等,话语类型包括政策文件、访谈数据、课堂话语、媒体话语等。此外,特殊需求儿童教育、高中教育选择、教育政策变化等也是话语分析的对象。[5][6]

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地研究、行动研究等,[7]国内学者也逐渐意识到话语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8]尤其是认为批评话语分析是当代教育研究的新视角,能够提供以往的社会研究模式无法提供的新视野。[9][10]教育政策分析主要包括政策内容分析、政策过程分析、政策环境分析、政策价值分析。[11]话语分析属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旨在描述、理解和解释语言是怎样在社会交际中工作,以及揭示语言在社会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话语分析流派众多,没有统一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包括主题分析、文本分析、内容分析、叙事分析等。鉴于话语及话语方法在教育政策研究中的作用,话语分析可被作为解读和研究国家教育政策的一种认识论实验工具。[12]

三、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话语分析

本文采取的话语分析为基于语料库方法的主题分析。语料库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语言使用进行概率统计,获得词频列表、主题词列表,为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实证依据。主题分析旨在通过观察语言使用揭示文本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使用语料库方法考察OECD2012文本的语言使用以揭示OECD教育政策的话语变化及主要关注点。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库工具为Wmatrix,[13]它可将所研究语料与参照语料进行对比,产生使用频率超常的语义域即主题语义域。语义域是一组语义趋近一致的词语集合,因而以主题语义域为基础的主题分析比先前以主题词为基础的主题分析更能接近所研究语料的主题。本文使用该软件将OECD2012文本与OECD2007文本进行对比(对数似然比设为6.63,即p<0.01),获得了OECD2012文本中的主题语义域。表1按主题性值从高至低列出了20个与“教育”相关的主题语义域,以及每个主题语义域中频率较高的主题词。

表1中的主题语义域反映了OECD2012文本的主题,即OECD当前教育公平政策的关注点,包括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提出这些问题与措施的原因。相比而言,这些主题语义域所表征的问题、措施与原因在OECD2007文本中未获得足够重视。

(一)OECD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

表1中的主题语义域“评价:消极”、“小的”、“窄的”、“教育”、“评价”、“成功”、“阻碍”及其相关主题词等表明,OECD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中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中等教育中弱势学生的教育质量问题。“弱势”(disadvantaged)是OECD2012文本中的关键主题词,OECD2012文本使用了大量“弱势”短语,如表2所示。从这些词组中基本可以确定“弱势学生”或“弱势儿童”来自“弱势家庭”,即他们的“弱势父母”在“社会经济上弱势”,因而“弱势学生”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

(1)父母教育少的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家庭的学生和男生更可能为后进生。在某些群体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和后进生是等同的。弱势学生比同龄的其他学生更可能为后进生。(p.16)

(2)提高弱势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能鼓励他们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参与民主机构和其他公民社会组织。(p.25)

如句(1)和(2)所示,社会经济地位弱势的学生容易成为受教育上弱势的学生,即在读、写、说、听或数学等方面教育准备或教育结果低于同龄人或同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的学生。弱势群体是现代社会经济利益、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和社会结构不合理的结果,扶持弱势群体是社会民主进程的一部分。OECD认识到关注教育公平和弱势群体是追求社会、政治与经济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定的社会控制以避免过度的社会不公平。

(二)OECD教育公平的措施

表1中主题语义域如“策略”、“职责”、“评价:积极”、“变化”、“权势”、“天气”、“环境”、“学习”、“艺术”等是OECD2012的措施部分。表3以这些语义域中的关键主题词“领导者”、“领导力”、“氛围”、“环境”为中心列出了搭配的形容词和动词。

从表3中的主题词的搭配词来看,OECD为应对上述问题当前要采取的措施为支持和加强学校领导能力,使学校领导者具备管理能力,促进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学习氛围,如句(3)和(4)所示。

(3)在示范学校中,优秀的领导力培育了高效的教学水平和学习环境,以克服与弱势环境相关的问题。(p.113)

(4)学习需要有秩序的、合作的学校环境,以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和参与性。政策要保障弱势学校能够创建有利于学习的有效环境。(p.110)

“领导力”和“环境”是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领导力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具体包括指挥能力、激励能力、感召能力和造势能力等。其中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和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因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成员的热情和效率。由此,目前OECD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中重视学校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三)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动因

表1中的主题语义域“困难”、“财经”、“经济”、“商务”、“失业”表明,“经济话语”充斥着整个OECD2012文本,如句(5)、(6)、(7)和(8)。表4是这些语义域中关键主题词“经济”类词丛。

(5)当前经济衰退导致高失业率,加剧了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紧迫性。(P.3)

(6)在这些教育体制中,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个人和社会背景及经济状况,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获得高水平的技能……教育水平较高的人能对民主社会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并较少依赖公共救济,较少受经济下滑的影响。有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能更好应对目前和未来潜在的危机。(p.9)

(7)我们旨在使教育制度更具融合性,确立机制提供多种方案保障每个人都获得学习成果。这虽然是巨大的挑战,但也是形成具备竞争力的经济的必备手段。(p.14)

(8)OECD最近经历了金融危机,这造成了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仅在2009年,OECD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下降了4个百分点。工业生成和国际贸易受到明显影响,失业率升高。政府已经采取各种财政、金融措施应对这次危机,各种政策包括教育政策都旨在提高生产力水平。(p.29)

上述句子和词丛表明,OECD当前的政策旨在使弱势学生能够适应经济变化的形势,在就业市场中具备竞争力。换句话说,政策取决于当前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状况。2008年和2009年相继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这两次危机已发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导致全球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就业前景更加疲弱。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弱势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培训高技能人才,成为教育公平政策的新核心。

此外,OECD的教育政策也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典型表征。20世纪初,“新自由主义”成为发达国家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自然过程。因而,OECD一直秉承的宗旨之一为促进成员国的持续经济增长、就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保持财政的稳定,以此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竞争力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政策文本自然就被“管理话语”和“经济话语”所“殖民化”。此外,全球教育政策也呈现趋同化,建设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逐渐成为共识。教育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策略的重要工具。

四、结语

本文通过使用语料库方法对OECD2012文本进行了主题分析,尤其是主题语义域和主题词分析,揭示了当前OECD教育公平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动因,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如何定义教育目的。扶持弱势学生的“社会民主话语”体现了“教育为民主”的宗旨,即教育是为了启迪学生使他们适应未来的公民角色。以领导力为特征的“管理话语”和以竞争和技能为基础的“经济话语”则认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是服务于经济发展。Carpenter[14]指出了广义上的四种教育目的: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公民责任和经济效率,而OECD教育政策主要突出后两者。

中国与OECD在教育领域内的对话与合作始于1999年,二者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增强。2008年,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OECD、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了“中国——OECD教育决策与教育指标”研讨会。对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话语分析必定对中国教育公平政策有所启示。首先,我国国情在确保解决入学难问题的同时还应积极采取措施保证质量,也应考虑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教育公平范畴。OECD2012中的弱势学生大致等同于《纲要》中的“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等,OECD这些发达国家要应对的是中等教育的结果公平问题,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正着力解决基础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OECD认为“学生若未完成高中教育或无掌握相关技能则生活前途渺茫,这表现在收入低、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而面临高失业风险”。OECD设计了不同的高中教育途径,如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实施鼓励学生完成高中学业的激励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其次,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要加强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如开设“学校领导准备课程”,确保学校领导具备面临挑战时所需的一般专长和专门知识。还要促进建立有利于学习的学校氛围,因为“弱势学生比例较高的学校更容易面临风险,造成学生成绩不良,从而影响整个教育体制”。

标签:;  ;  ;  ;  ;  ;  ;  ;  ;  ;  

经合组织教育公平政策的话语分析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