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论文_史习恩1 杨梦婕2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论文_史习恩1 杨梦婕2

(1.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道德是人类所独有的现象,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高校教师道德与责任如何定位?本文探讨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并对其职责进行了划分和定位,以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的新理念。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责任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面向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战线发表的首次重要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1]。

教师职业道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还不成熟。高校虽然制定了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但缺乏规范、统一和规范。现在高等教育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体制下,如何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责任应该如何实事求是划分?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述

人类生存智慧的一个重大体现就是道德,道德教育即教育者当局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人们施加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活动[2],而高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特殊性,教学虽然仍以教师为主导,但是更加强调学生自由自主自愿平等的师生关系。德育教育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传授专业知识的搭桥人,其职业道德水准的评判尤其重要。现在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在这个大背景下,树立新型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观、明确细化教师责任尤其重要。对于高校教师培养德高并举的职业理想、治学严谨的职业责任,以及对于职业纪律的提高具有反思作用。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人格需要一套规范的体系,以此来明确定位教师师德模式,从而树立一套标准体系,量化并且引导塑造教师职业道德实践的培养。我们高校教师道德素质队伍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下述问题亟需解决:

(一)人们比较关注经济利益,讲求实惠,思想道德政治观点有待培养提升

高校引进师资队伍,高校教师经历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阶段学习,政治观点明确,思想态度端正。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不良风气渗入,“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抄袭风”、“浮躁态度”不免进入高校校园,部分教师存在专心发展“第二职业”,部分教师政治观念不强,职业理想错位。不少学校在利用自己科研成果、互联网开放共享等优势等兴办校园产业,开展教学以外的收入活动,并且允许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必然出现精力分散,上课态度散漫随意,不关心教学情况,因此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现在高校大多为学校设立的教师准则规范,范畴比较笼统,囊括了吸收大学教师,入职准则等,强调高校教师科研实力,但是对于教育职业道德与责任普遍缺乏核心的指标与严格标准。此外,对于教师校外兼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并没有设定兼职附带要求与准则,很难达成统一标准去规范教学氛围。

(二)高校教师群体一些不良习气仍然存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少

不可否认,在现在环境下存在“向钱看起”的错误思想道德观,这对高校实施师德控制造成了不良后果,政治思想一手硬一手软的现状时常存在。此外,有些课堂环节并没有做到师者传道解惑,常出现老师备课授意与课堂实际不符,轻理论但实践,或者过重实践轻视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不能较好面对全体同学,从自身主观意志出发,并没有做到把“一碗水端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育和示范作用降低。

(三)组织的号召、约束减弱,部分高校教师组织观念比较淡薄

现在随着人们自主独立意识提高,民主意识的增强,法制观念的提高,尤其是利益主体的复杂多元存在,在学校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上,部分教师存在不满、发泄情况,而不是齐心解决问题,另外,部分领导干部不作为甚至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捞取自身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老虎苍蝇一起拍,这其中不乏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等,不正之风、腐败之气需要铲除,这样才能为教师职业道德搭建起一座良性健康发展的桥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培养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师智,学高为师;势能,技高为师;师表,身正为师;在新时期,高校教师提升自我素养需要抓住时代脉搏自省自查,同时社会也需要营造将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来抓的良好氛围。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落实好以下重要环节:

(一)加强领导,强化落实,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在院校管理过程中,主要领导干部除了以身作则,还需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开展专题研究,及时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处理多方关系,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抓好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二)把握教师德育风向,把教学工作质量德育考核放在日常

在高校本科评估工作、迎接上一级检查中,高校往往表现得异常积极,整治校园环境,老师上课“点名热”,后勤教学督导员走课听课,积极开展教学评估反思,开展教师带领学生科技课堂,“空中课堂文化月”,言传身教成了应付检查的环节,师德建设形象提升也成为了一纸空谈。

(三)建立考评,奖惩和督促的体系

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和教育十分重视民族和集体的整体利益,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与发展,尤其是网络革命的迅速提高与日新月异,人们道德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西方文化正在影响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青少年,现在的大学生,其不免进入高校,甚至成为主战场,这一传统文化极具挑战性。高校教师如何积极应对也体现了师德素养与责任。综合来看,建立考评,奖惩和督促的体系,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友好的师德建设环境。此外还离不开社会法律大环境,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高校教师工作条例》,制定教育部及学校中使得建设各有关部门的监督激励惩罚规章。还有组织实施教育评价机制,通过民主会议自咎自查,专题汇报,高校课题研究等。将考评情况载入教师档案,在教学评价中增添“师德表现”的栏目,而且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系统化归档,具体化归类,在年度考核中,教师不仅仅需要述“职”,还要述“德”。

(四)加大师德建设的投入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是争取学校的生存发展权”[4],道德的形成与锻造并非一日之功,高校教师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他们的责任与担当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有担负起振兴民族复兴的使命,在青年知识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习得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学生处于明显被动地位,课堂应该是师生的课堂,是老师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勤奋好学,求索求知求实向上的课堂。教师课堂上抽烟,玩手机等现象不时发生。师德建设不仅是专题德育座谈会的召开,一次次宣传汇报课题的探讨,一条条横幅的启迪,也应该是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共同探讨制定,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从每个人做起,师德教育一环扣一环地深入下去。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也期高校在寻求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迈出夯实而卓越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刘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4.

[2][3][4]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90.

作者简介:史习恩(1996-),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论文作者:史习恩1 杨梦婕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论文_史习恩1 杨梦婕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