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分析论文_曾春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310051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2例,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中接受查体的健康新生儿8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检测患儿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情况,对比两组新生儿体格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患儿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占比均高于健康组,治疗后,患儿组各项血清生活指标值均低于治疗前,患儿组智能发育评分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体格发育情况与健康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预后状况比较差,尽管体格发育与健康新生儿无异,但智能发育程度比较低,因此,应积极给予患儿干预,加强随访,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与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相比,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较低,但由于难以诊治,患儿预后情况比较差。在本研究中,以本院收治的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多个方面的随访,对患儿的预后状况进行了解,便于临床尽早的给予患儿积极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2例,男46例,女36例;随访年龄6个月~2岁;首次就诊年龄13~28d;自然分娩50例,剖宫产32例。纳入标准:符合高直接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排除已死亡新生儿。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中接受查体的健康新生儿80例,男44例,女36例;随访年龄5个月~2岁;自然分娩52例,剖宫产28例。纳入标准:各种检查结果均显示新生儿正常,无明显发育延迟、躯体疾病等。经比较,两组新生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收集两组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包含出生记录、住院病历,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情况等。由儿童保健科医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含两大部分:(1)现场问卷:统计两组新生儿的早产儿、足月儿等情况;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体质量,统计低出生体重儿比重;(2)临床预后检查:检查治疗后患儿的血清生化指标,指标包含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DB/TB、丙谷转氨酶(ALT),并与治疗前的数值相对比;测试两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体格包含头围、体重及身高,智能包含感觉(MDI)、运动(PDI)。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占比

患儿组82例新生儿中,早产儿16例,占19.5%;低出生体重儿21例,占25.6%。健康组80例新生儿中,早产儿4例,占5.0%;低出生体重儿7例,占8.8%。患儿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占比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儿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比较

患儿组82例新生儿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共治疗7d,治疗后,各项血清生活指标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s)

注:与患儿组相比,*P<0.05。

3讨论

新生儿时期,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约为25%~50%,尤其是早产儿,具有更高的发生率。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与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为高胆红素血症的两种类型,与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相比,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具有更为良好的预后[1]。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致病因素比较多,而且致病因素不同时,患儿的预后情况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别,胆汁淤积为导致此疾病的主要因素,特发性新生儿肝炎、感染、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胆道闭锁、胆汁浓缩等均为可能引起该疾病的病因[2]。

黄疸、肝肿大、呕吐、发热等为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症状表现,非特异性多核巨细胞为主要的病理改变。先天性感染、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均为引起新生儿直接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之一,治疗此种疾病时,关键在于及早正确诊断,以便于新生儿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接受相应的治疗,改善患儿的以后。早期诊断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时,诊断难度非常大,尽管辅助性检查手段比较多,但由于患儿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导致检查手段的特异性比较低,降低诊断的准确率。研究显示,患儿已经持续超过3周的黄疸伴深色尿或浅色便症状,需要给予患儿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检查,如果提升血清结合胆红素水平,表示存在胆汁淤积,应立即进行进一步的评估[3]。一般来说,诊断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时,患儿体格检查、病史询问、肝功能常规检测、肝脏活检、腹部超声检查、同位素扫描、放射影像学评估应尽量的全面进行,以便于准确的确诊,促使患儿尽早接受治疗[4]。

由本研究可知,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尽管在体格方面与正常健康新生儿并无显著差别,但在智能方面,会出现智能发育障碍,原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成熟,过多游离在血液中的胆红素较易穿透血脑屏障,损伤中枢神经,影响患儿的智能发育,而且一旦发生的损伤为不可逆性,将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听力等方面的发育,因此,患儿预后效果比较差[5]。基于此,临床中准确确诊新生儿患有高直接胆红素血症后,应立即给予新生儿对症治疗。通常,临床上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研究表明,治疗CMV肝炎患儿时,更昔洛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时,可将患儿的黄疸症状有效消除,改善肝功能状况,而且治疗期间副作用并不多,不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预后状况比较差,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均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临床中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有效消除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肝功能状况,促进患儿康复,同时,还应加强对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随访,给予患儿家长相应的指导,定期检测患儿的只能及体格发育情况,依据检测结果给予相应的干预,促进新生儿健康的成长,改善新生儿预后,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姗,包蕾.足月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及评估方法[J].临床儿科杂志,2015,23(02):136-140.

[2]李春蕾.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在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12(13):83-86.

[3]陈秀,蒋犁,许立伦.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随访评价[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24(04):23-26.

[4]李文梅,丁晓春.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预后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27(02):346-349.

[5]陈华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探讨[J].海南医学,2011,12(14):72-73.

论文作者:曾春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分析论文_曾春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