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术室患者局麻药中毒风险管理的思考论文_张翼

张翼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患者局麻药中毒风险管理的思考。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进行局部麻醉手术的50例患者,根据其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局部麻醉中毒的发生率、麻醉医师和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局部麻醉剂中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局部麻醉中毒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

一、引言

局部麻醉以其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麻醉方法。当麻醉剂用量过大或浓度过高时,容易引起局麻药中毒。较轻的人有胸闷、头晕、易怒等症状,较重的人可能会抽搐、精神错乱甚至死亡。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为了及时治疗中毒患者,加强预防,我院采取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和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50例局麻患者,根据其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5.82±6.21)岁。选择局部麻醉方法:局部阻滞3例,硬膜外阻滞8例,骶前阻滞4例,臂丛阻滞5例,颈丛阻滞3例。对照组男性16人,女性9人,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4.23±6.74)岁。选择局部麻醉方法:局部阻滞5例,硬膜外阻滞9例,骶前阻滞3例,臂丛阻滞4例,颈丛阻滞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的总体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对照组在手术室使用局部麻醉药进行常规风险预防和护理,辅助麻醉医师进行局部麻醉,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心理支持。

(2)观察组对手术室局部麻醉中毒进行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第一加强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选拔骨干出国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规范操作前后的流程。第二加强术前用药:为了减少局麻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中毒反应,护理人员应当在行局麻操作前遵医嘱给患者肌注一定剂量的镇静药物。第三合理用药:合理掌握局麻药物的使用剂量、浓度,防止出现给药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两使患者出现中毒症状的情况。第四药物准备:在局麻开始之前,护理人员应准备好抢救药物及抢救设备,且保证设备的良好运作。患者入室后于较大的静脉处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必要时抢救药物能有效进入患者体内,及时发挥药效”’。第五合理推注:局麻药物中加入肾上腺素,减慢麻醉药物吸收速度,减少过敏及中毒反应的出现概率。在推注局麻药物之前,应当用适当压力回抽,无气无血方可将药物缓慢注入。第六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室后,应当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态度亲切,语速适中,告知患者局麻药物的有毒性,并非用量越多效果越好。注意不同患者的区别对待,对于年老体弱或者幼儿,应当适量减少局麻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浓度,在进行局麻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变化,出现疑似过敏或者中毒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进行抢救。第七积极配合抢救:若患者出现过敏或者中毒征象,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抢救。停止用药,吸尽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开放气道,给予高流量的氧气吸入,调节适当氧浓度及氧流量,提升患者动脉血压"。如果患者舌下垂或气道开放困难,应给予口咽通气道或使用压力面罩,如有必要,他应配合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

3.观察指标

(1)局麻药物中毒率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局麻后,患者出现局麻中毒情况的百分率。

(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麻醉师和病人一起给护理人员打分。两组各评10分,总分20分,优17-20分,良好12-16分,一般8-11分,较差<8分。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 8.O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观察组局部麻醉中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两组患者相关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四、讨论

局部麻醉剂是指能暂时、完全、可逆地阻断人体范围内神经传导的药物,即使人体的一部分失去知觉而不丧失知觉,以便于手术。局部麻醉药与神经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上的某些特定部位结合后,通过钠离子通道减少钠离子从而改变神经膜电位,导致神经冲动的传导被阻断,最终实现麻醉效果。而在使用局麻药时若未做好全面的防范措施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中毒现象,若救治不及时,将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风险管理一直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不到位导致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忽视,在遇到中毒现象时,手忙脚乱,导致延误救治时机,且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仅在术前告知患者所需注意事项,以及及时告知不适反应,该护理效果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中毒率,但其效果并不佳,且患者的满意度也不高。

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和护理干预是常规管理和护理的连续性。术前对护理人员和麻醉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并严格监督其工作质量,使其在手术中能高度集中精神,且还可有效的提高其应对能力,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服用可预防中毒的药物,并对局麻药进行皮试,避免一系列中毒现象的发生;术前给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以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并在术中给予患者肢体安慰,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术后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该管理以及护理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中毒率,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五、总结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局部麻醉中毒的护理人员和患者的综合素质,同时降低中毒率。

参考文献:

[1]张卫平.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20):175.

[2]徐海丽.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9,(3):183.

[3]张爱玉.风险管理对急诊剖宫产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18,25(2):58-60.

[4]张强,许惠春.手术室局麻药中毒的风险管理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141-143.

[5]滕清宇,李玮伟,袁红斌等.全麻药发育期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9):929-931.

论文作者:张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关于手术室患者局麻药中毒风险管理的思考论文_张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