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实质脉络膜乳头状瘤1例论文_罗晨旭,岳梨蓉,向述天(通讯作者)

罗晨旭 岳梨蓉 向述天(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昆明 650021)

【中图分类号】R79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6-0040-02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1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9年入院。患者自述约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并间断性头痛,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失语、无大小便失禁。曾就诊于外院,予以积极对症处理。患者2天前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加重,自觉缓解。自起病来以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专科查体:四肢肌张力可,腱反射(++),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力约Ⅳ级。双侧病理征(±),余无异常。

1.2 磁共振检查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侧基底节区见小片异常信号影,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图1),T2WI病灶中央呈高信号(图2),周围见环状低信号带环绕,GRE T2*序列示病灶边缘及其内可见低信号影,提示病灶内存在陈旧性出血灶(图3),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其内见小血管影(图4);余脑实质未见明确异常,右侧侧脑室较对侧稍增大,脑中线结构居中,脑沟、脑池未见增宽。诊断:右侧基底节区混杂信号病灶,结合临床病史,考虑海绵状血管瘤可能。

1.3 手术与病理结果

手术所见:术野可见一囊实性占位,包膜完整,大小约1.8×1.2cm,周围可见滋养血管,断离滋养血管后切开囊壁,囊液呈淡黄色。

病理结果:HE(放大200倍):立方上皮围绕血管中轴呈乳头状增生(图5),免疫组化标记(放大200倍):S100(+),Ki-67(+)1%,GFAP(-)(图6),结果证实诊断,即脉络丛乳头状瘤。

2.讨论

脉络丛乳头状瘤是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的原始神经上皮—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5%,其中约40%病例发生于第四脑室(成人常见),10%的病例见于三脑室,43%的病例见于侧脑室(儿童多见)。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和(或)蛛网膜下腔阻塞、肿瘤出血可造成脑室粘连,脉络丛乳头状瘤常发生脑积水[1]。显微镜下可见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围绕纤维血管核构成指样乳头状结构,有丝分裂罕见。MRI扫描平扫T1WI多呈等信号,少数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或高等混杂信号(因肿瘤内可囊变、钙化、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强化,强化不均匀的程度依肿瘤内钙化情况、血管多少及囊性变的情况的不同而异。本病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发生于脑实质内,十分罕见,仅偶有报道[2-3]。肿瘤形态呈分叶状,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呈高及稍高信号,周围可见出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信号改变较一致。因其发病位置不典型,占位效应程度很低,也未见引起明显脑积水改变,因此对诊断上造成了一定难度,导致本病例误诊。在今后的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应提高对本病认识。

【参考文献】

[1] Atlas S.W.李坤成译.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M].第3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63-764.

[2] Kishore,Sanjeev,Negi,Gita,Meena,Harsh等.Choroid plexus carcinoma in an adult[J].Neurosci Rural Pract. 2012 Jan-Apr;3(1):71-73.

[3] 李建军,杨海鹰,王兆熊等.脑实质内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2):110.

论文作者:罗晨旭,岳梨蓉,向述天(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  ;  ;  ;  ;  ;  ;  ;  

脑实质脉络膜乳头状瘤1例论文_罗晨旭,岳梨蓉,向述天(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