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抢夺建设银行上市的第一笔财产和核实资金,并在建设银行上市时冲刺_毕马威论文

KPMG抢夺建设银行上市的第一笔财产和核实资金,并在建设银行上市时冲刺_毕马威论文

毕马威抢得清产核资第一单建设银行上市冲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银行论文,清产核资论文,抢得论文,毕马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虽然只是一个前奏,但市场上已经听见了其中暗蓄的风雷。毕竟,作为一个力图在资本市场上舞蹈的大象,它的每一步都不可小看。

9月初,位于长安街东方广场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各审计部人烟稀少,不少审计师办公席位空空,而此时在西北各省和江苏建设银行各分支机构,却迎来了毕马威的大批人马,一场规模空前的“清产核资”行动拉开帷幕。

建设银行总行一人士表示,建设银行审计工作共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已于9月初开始,毕马威审计师已开拔到西北和东南沿海,包括宁夏、青海、新疆、甘肃、西藏、内蒙和苏州在内的建设银行10余家分行:第二期审计队伍在10月份开始已经分批进驻北京、广西和上海在内的10余家分支机构:第三期审计目前尚未正式启动,全部三期审计将囊括建设银行国内的全部38家分支机构。

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次审计工作回避了上市和股份制改造等敏感话题,但是有关建行上市的三个方案却一直在市场的视野中,它的每一次转变,都让人侧目。

建行2亿元审计费争夺

自从四大银行上市的消息传出后,来自官方和坊间的猜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京城广为流传的、最具黑色幽默的版本是,经常在四大行总部附近停泊的出租车司机是知情者之一。他们每天接载的客人中,经常有人在车上以移动电话商量工作,这些内情不知觉就送到了司机们的耳朵里。

最早嗅到四大行上市气息的还有一帮早起的人——几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去年年中,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均向外发布审计招标公告,建行和中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其目标直逼上市。而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银行其资产规模巨大,如果要进行上市,要对众多分支机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还涉及以前几年财务报表的重新调整,要进行的工作十分庞大。

面对如此庞大的审计单子,毕马威、普华、安永和德勤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无一缺席,均向建设银行外部审计委员会提交审计方案。

对建设银行的审计单子争夺尤为激烈。毕马威一人士坦言:“建设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只有五家,各家规模均不太大,其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都相对较少,资产相对‘干净’,因此建设银行审计单子为各家会计师事务所所看好。”

包括毕马威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同时都向建设银行投标,“但面对庞大的审计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手,目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安永和德勤虽然在国际上并不逊色于普华永道和毕马威,但安永和德勤在国内分支机构较少,人员较普华永道和毕马威要少很多,对这么大的单子其国内审计队伍明显人手不够,所以真正的竞争是在普华永道和毕马威之间展开。”

“而最后,因为中国银行复杂的海外资产使毕马威最终放弃了中国银行的审计单子的争夺,专心一致的为建设银行设计方案。”毕马威一名审计师道出缘由。

建设银行总行一人士也表示毕马威争夺建行审计单子投入巨大,其竞争主要落在了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之间,最后毕马威胜出。

“此次建行审计所涉及费用大约2亿元左右,”一位银行界人士表示,此人士一直关注建设银行股改和上市工作。“因为四大国有银行都彼此关注对方股改情况,但四大行一直都各自进行自己的方案设计,对对方银行处于绝对保密状态,所以难以得到确切情况。”

就建设银行审计标的一事,记者向毕马威北京办事处求证时,毕马威方面只说数额大体如此,但拒绝透露具体数额。

据悉,毕马威对建行审计投入了巨大精力,第一期审计队伍按省分为10余个工作组,每组由5~15名审计师组成,投入审计师100余名。而第二期审计工作目前已陆续开展,建设银行审计巨大的工作量使毕马威颇感人手紧张。从11月开始,毕马威将从原中石化审计组中抽调人马支援建设银行二期审计。即便如此,毕马威仍觉不够,近日毕马威香港方面将派出审计队伍加入建设银行内地各审计大军之中。

毕马威北京办事处一审计师表示:四大行的审计工作难度在国际上可能也前所未有,包括毕马威在内的原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银行机构不计其数,包括资产规模远大于四大行的国际跨国银行,但这些银行大多按照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且分支机构相对四大行要少,审计难度相对较低。

“四大行以往按国内会计准则编制报表,各分支机构上报的报表质量参差不起,现在换一个系统来重新审计,难度肯定很大。”

“清产核资”是最准确的说法

“毕马威目前的审计工作回避了上市和股份制改造,统一说法为‘清产核资’,因为上市审计太敏感,但我们清产核资工作将会一直进行到上市为止。”毕马威上海办事处一人士说。

此次审计毕马威一开始就放在了建设银行的核心资产——信贷资产上,将严格按照国际通用五级分类标准审查建设银行各分支机构的前三年的信贷资产。

从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传来消息,毕马威审计师已开始与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各下属机构的客户经理进行面谈。“毕马威此次审计重点是信贷资产质量的审阅,核查北京分行信贷五级分类状况。”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一人士称。

“毕马威将审查我们分行前三年的几百张报表,按照五级分类重新对信贷资产进行调整,编制符合国际标准的各财务报表。毕马威与建设银行协议期限大约两年,在未来两年内,毕马威将直接按照国际会计标准为建设银行编制财务报表。”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一人士如是说。

与普华永道对中行的审计区域不同,在毕马威与建设银行达成的协议中,毕马威首先对建设银行资产规模较小的西北各地开始审计;而普华永道则首先对中国银行资产质量最好、资产规模最大的北京、辽宁和沿海各分行首先审计。两大行不同工作方式是否应视作对不同市场与资产的选择趋向,现在尚不得而知。

系统的对接也将是毕马威的一项主要工作。10月中旬,建设银行新的营业系统升级完毕,此套营业系统由IBM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而毕马威将提供资产分类和报表报送系统,并负责两套系统的对接。两套系统的建成将使建设银行信息系统基本完善,使建设银行在营业层面和管理层面具备与外资银行进行竞争的硬件条件。

三报上市方案

在建行的清产核资有序进行之时,另一个更重要的信息从总行传出来。

今年2月份,建设银行第一次向国务院上报了股改方案,建设银行计划将国内38家分支机构与国外的5家分支机构和总行营业部的一些业务及资产经股份制改造后,组建成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由其母公司建行集团持股。首先以H股的形式到香港上市,然后在内地发行A股,最终实现在内地和香港两地挂牌上市的目标。据京城金融界权威人士称,国务院的有关回复是“要继续研究”。

一位银行界人士分析,这实际上是对建设银行上市方案有不认同的地方,但并不意味着要消除建设银行实现首家上市的雄心。

8月2日,建设银行新成立的资产保全部再次拟定出一套方案上报国务院,其核心框架是希望将长三角上海、江苏等地的分行进行重组然后到海外进行上市。

据一位金融权威人士在一次小型座谈会上指出,建设银行因为对国内资本市场容量的顾虑,一直希望首先在海外进行上市。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移动和中国联通在海外的成功发行使建设银行萌生分拆上市的想法,而正逢国家支持长三角破除行政壁垒、建立统一大市场之机遇,建设银行提出将长三角上海、江苏等地分行进行资产重组组建股份公司到海外上市,目的是希望借助国家政策支持实现上市计划。

此时,四大行中也传出新的思路:国务院对四大行上市提出了解决方案,准备将四大行的资产再次剥离,成立股份公司。

据该权威人士分析,建设银行新设计的方案与国务院的整体思路有些微距离,可能暂难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因此最终放弃了这套方案,重新对第一套方案进行了修改,这就是建设银行的第三次方案。

在这次方案中,建设银行提出将组建建设银行集团公司和建设银行股份公司,将不良资产剥离给集团公司,将剥离后股份公司的优良资产实现在国内整体上市。

建设银行设计的第三套方案与2月份的方案略有不同,建行放弃首先到香港上市的打算,而是计划将国内38家分支机构的全部业务和资产进行打包在国内A股进行上市,然后进一步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在条件成熟之后再到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上市。其次建行在此次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国内A股市场出售20%的股权,充实资本金。再次,建设银行将上市时间表由原来的2004年推到2005年。

建设银行总行一位人士也表示:“建设银行计划将向国内资本市场释放20%股权。”据分析,此点值得特别关注。

记者就建设银行的三个方案向银监会求证时,银监会一人士称:“四大行上市方案并不直接上报给银监会。”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建设银行正在对第三次方案进行完善,目前尚未将第三次方案上报给国家有关部门。

财政部金融司一人士表示,国家有关部门目前并未对四大行上市拟定具体方案,大体思路正在酝酿之中,暂时难以评判。

上市之争

四大国有银行纷纷聘请国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业务审计,其上市的迫切心情表露明晰。

从今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营业税已降为5%,各银行的利润大幅增加,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明显加速。在央行维持存贷款高利差的利好政策下,四大行经营状况大为改善。

截至9月底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实现经营利润389.02亿元和377.6亿元,此后两年中建两行仍然可维持较高的利润,这将解决上市前三年盈利问题。

同样截至9月底,按五级分类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已降至11.92%,比年初下降了3.98个百分点,已经达到国内上市的标准;而中国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则为18.07%。再过一年中国银行也将会使不良资产比例下降到15%以下,且中银香港的成功上市更是加强了中行的信心。

“四大银行哪家首先上市将决定未来的竞争地位,”人行研究生部一学者认为,“四大国有银行上市将可能打破目前的竞争格局,谁首先上市就意味着能够最先解决历史的遗留问题,融到更多的资金,改变整个银行的运行机制。而竞争力的大大增强,将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谁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2002年年末,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表示力争实现建设银行的首先上市。中国银行显然不甘于居后,但考虑到自身不良资产高企,所以提出在2005年实现整体上市。一年过去了,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下降颇为迅速,中国银行再次萌生首先上市的想法。

中建两行谁为首家上市,国内流行版本甚多。日前有媒体报道原来确定的两家股改试点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目前已经改为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中行已被剔除在外。但记者向有关方面求证此事时,并未得到明确的答复。

中国人民银行一研究人士认为,建设银行股改方案迟迟未能通过,为中国银行再次提供了机遇,按目前的进展情况,中国银行很有可能在2005年率先实现在国内整体上市。

四大行上市方案争议良多。对不良资产处置、如何上市、中央财政如何为四大行补充资本金等均未有明确措施。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李若谷在回答四大行上市问题时,表示应该先解决四大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问题后,再进行上市,“此时应头脑冷静”。李若谷的沉稳姿态再次表露央行对四大行上市的谨慎和周密考虑。

标签:;  ;  ;  ;  ;  ;  ;  ;  ;  ;  ;  ;  

KPMG抢夺建设银行上市的第一笔财产和核实资金,并在建设银行上市时冲刺_毕马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