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评估及分析论文_何全斌

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评估及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进修时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即OCTD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即LCTD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应用效果

胆总管结石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和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为胆囊结石的常见合并症[1],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胆总管结石占所有胆囊结石患者中的9%-16%左右。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治疗方法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但是该方案具有创伤性大,恢复慢,手术风险大的缺点,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其临床效果欠佳。为了改善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的效果,就需要寻找更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为了评估及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女性胆总管结石患者=52:68,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入选标准:经过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和临床医生确诊,均符合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术前无休克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排除标准: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狭窄的患者;有手术禁忌的患者。

对照组:男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女性胆总管结石患者=24:36;平均年龄(67.85±5.53)岁。

观察组:男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女性胆总管结石患者=28:32;平均年龄(68.45±5.61)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OCTD治疗,常规开腹,右肋缘下斜切口,将胆囊顺行切除,探查胆管及取石,最后经胆道镜探查确认无结石后,置入T管引流。

观察组:采取LCTD治疗,予以患者全身麻醉,采用“四孔法”进行穿刺[2],将腹腔镜和操作器械置入腹腔,探查及解剖胆囊三角,将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分离。切断胆囊动脉,切除胆囊,夹闭胆囊管。暴露胆总管后,切开胆总管前壁,置入胆道镜。注水,取石,探查Oddi’S括约肌活动情况后,置入T管后,间断缝合切口,注水观察缝合处有无渗漏,最后留置乳胶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情况,统计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具体如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数据均采用SPSS18.0版处理,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计量资料,用( )表示,进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对照组和观察组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治疗方法为OCTD治疗,也就是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虽然该手术方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确切,但是其手术创伤性大,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易发生结石残留现象,高危患者对其耐受性差,恢复速度慢,延长住院时间。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逐渐将其应用到肝胆外科手术治疗中,如LCTD治疗胆总管结石。

LCTD治疗方案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组合,简言之就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同时具备了微创手术和肝胆外科手术的特点[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其创伤性小,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并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通过胆道镜可以探查到胆道内的详细情况,从而能够一次性取石彻底,不留残余,减少复发现象的发生。此外,术中还通过胆道镜对Oddi’S括约肌进行探查,有效避免T管引流术导致Oddi’S括约肌丧失功能,遵循了不破坏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原则[5]。与OCTD治疗方案相比,LCTD治疗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胆道镜取石无需采用胆道探条探查,从而减少了对胆道及乳头的刺激,避免了术后轻微水肿。(2)创伤性小,减轻患者痛苦。(3)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机会减少。(4)几乎不发生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

虽然LCTD治疗方案具备有多优点,但是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口缝合、打结均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对手术操作者的腔镜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此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术中肝内外胆道有时会出现局部粘连,严重时会致使解剖不清而需要进行开腹或术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所以在实施LCTD时需要格外谨慎,术中要注意胆总管切口的位置,对于胆囊管入口在胆管前方的患者要求将切口从胆囊管切开并向下延长。缝合时进针距离切口边缘过大会引起胆管狭窄,过小则引起胆漏。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LCTD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综合上述讨论,可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整体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尹飞飞,孙世波,李志钰等.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胆道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防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2):113-116.

[2]鲍军,郭定刚.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技能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3):178-180.

[3]杜强,张小斌,余燕傧等.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探查与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77-80.

[4]于澜,张抒,黄德全等.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4):323-325.

[5]王晨,陶文雅,徐韦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2):230-232.

论文作者:何全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评估及分析论文_何全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