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有制论文,初级阶段论文,我国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后提出的,是对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和条件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全部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决定着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和劳动产品的分配原则,从而直接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社会和国家的性质。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及其结构,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提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更快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就不可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贫穷。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的,因此必须允许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但是,由于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在我国毕竟已占主体地位,所以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从而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更快更好发展。邓小平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他认为,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页。), 这种优越性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作用体现。因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促进生产力更快、更高发展的重要条件。
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贯彻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客观事实表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促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 )实行按劳分配,只存在由于劳动能力、劳动贡献和赡养人口多少而引起的收入上的差别,而不存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引起的占有别人剩余劳动形成的收入上的差别,因而不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3页。)“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111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这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政策,其根本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基础就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要坚持社会主义,就一定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我国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经济基础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上层建筑赖以存在和巩固的前提条件。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存在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根基。因此,“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注: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
公有制为主体,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依靠,也是保持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的前提条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工人阶级才能占有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才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这样,工人阶级才可以利用这种经济上的优势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并保持本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地位。而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也才能因此而保持其执政党和领导党的地位。如果公有制不再是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社会生产就不会再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工人阶级就会重新沦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甚至连劳动的权利都没有保障,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就丧失了存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共产党就会丧失政权。
总之,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并坚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做到公有成分的量和质的有机统一。这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条件。
首先,就量的方面而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保证社会总资产中公有制经济所占的份额要大到足以占优势的程度。只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才能保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占优势。主体地位不能自封,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势力和物质资料作为后盾和基础。没有量上的优势就谈不上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不同所有制经济相互交叉、相互混合的所有制形式,有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联合,也有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或与私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之间的结合,还有公有制经济与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合成的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因此,在统计公有经济时应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包括在内。
其次,就质的方面而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保证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并以其质量上的整体优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住,它们的经济活动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国民经济的全局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只有在这些部门和领域保持国有经济的支配地位,国家才能对整个国民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才能根据国民经济的总体形势和发展目标调节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指引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向,从而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一方面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虽然在性质上有别于公有制经济,但是由于它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虽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但也并不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就性质而言,非公有制经济就是私有制经济。但是,我们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有制经济称为非公有制经济,就是为了表明我国当前存在的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有着很大的区别。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经济是“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2页。),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它不存在剥削,个体劳动者以自食其力为主;私营经济是存在着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是一种“不完整”的私人经济;中外合营经济从总体上说是半社会主义半资本主义的,而外商独资经济则完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由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不仅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都要受到公有制经济的影响,而且在活动范围和发展方向上也要受到我国政策法令的引导、规范和控制,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同以剥削和掠夺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发展前途也不会是资本主义私有化。
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就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处于非主体地位。当然,非公有制经济的非主体地位,一点也不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是可有可无的,也不妨碍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其特殊的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由我国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而且是这一历史阶段发展生产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党以前提出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的理论的新的发展和突破,也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进一步肯定。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虽然在所有制上属于非社会主义经济,但由于受到国家的监督、管理和公有制经济的制约、引导,因而它能够服从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的同时,需要纠正一种错误的提法。即把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误解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与作为非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的。而社会主义经济其实就是公有制经济。因此,两者的内涵不同,不能交替使用。况且,非公有制经济是非社会主义经济,怎么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三、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既否定了要突破公有制为主体的界限、实行“私有化”的观点,也否定了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太快太多、必须予以限制的见解。特别重要的是,它将我们以前制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确定为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更表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党长期稳定不变的方针政策,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质上是多种公有制经济和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和我国现阶段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它们各自在不同领域里为发展国民经济、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一切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被大胆地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存在一个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问题。以往囿于“左”的思想影响,人们认为它们之间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对它们的同一性认识不足。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逐渐使人们认识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冲突的一面,而且存在着统一、相溶的另一面,它们彼此相关,交互作用,共同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矛盾、冲突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的激烈的利益竞争。市场竞争认可的是经济规律。就经营结果而言,你争我夺,此赢彼输,优胜劣汰。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就在不断地同公有制企业争夺原料和市场,从而使公有制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并使许多具有权责不明、管理不善等缺点的国有企业陷入了困境。而一些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引进技术设备等措施,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对非公有制企业毫不相让,并依靠自身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等条件而取得了竞争优势,也使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被迫停产转产,甚至宣告破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突出的是,某些国外跨国公司控股收购我国内企业,企图垄断我国某个行业的市场、挤垮国有企业。这种利益竞争发展下去,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为争夺主体地位的斗争。因此,在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不能只讲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忽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待非公有制经济,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其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和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其主体地位上。
其次,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统一、相溶关系,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种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不仅仅是一个构成要素,而且是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而独立存在了。一方面,各种所有制经营主体展开公平竞争,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公有制经济创造了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外部竞争环境,推动了公有制经济走向市场,并使之在竞争的压力下增强了生机与活力,从而有利于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发挥。而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则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客观环境。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所创造的巨大的物质财富以及国家培养的大量人才,是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提供的利税,仍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这使得国家能够采取种种优惠政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在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各种所有制形式都有其强点和弱点,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非公有制经济对公有制经济而言,有利于填补公有制难以全面照顾的方面,如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扩大就业;增加国家税收;等等,而公有制经济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而言,则是其重要的支撑。不仅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有制经济控制的某些基础产业,如能源、交通等,而且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市场的拥有,国外市场的开拓,都建立在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上。公有制经济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标签:所有制论文; 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公有制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