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结构是各类地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存在于任何形式的地质构造中,只是分布范围分布深浅不同罢了。由于水文地质结构的特性,地下水位会产生水压、岩体压力、以及水流动力,水文分布范围和深浅度以及岩体压力的大小,造成地下水流对岩体的作用力不同,从而对工程地质基础产生影响和危害。
1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工程地质勘查的工作中,应该仔细查明与地质条件相关的工作,检查地质中存在的危险源头,这是工程勘察工作中最主要的原则。对于没有明显出险的位置可以不用勘察,除非工程项目方有这方面的要求。有的堤坝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增加了堤坝的工作量,但是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堤坝的水质环境进行勘察,不能肯定此堤坝能够承受这样的重量,那么就会造成堤坝质量出现问题,在实际的水工程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许多工程项目在建设中,会忽视这方面的工作,有的工程在安全报告中并不会特地提出这样的需求,但工程勘察工作人员应该引起重视,主动和施工方进行协商。在一些比较特殊的项目工程中,如果需要对堤坝进行加高的作业,需要对堤坝坝基进行详细的质体研究,保证最后得出的勘察结果具有科学性。
2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足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人们往往忽略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和分析,总认为水文地质存在于各类岩体下,不会对工程建筑造成危害,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导致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只对软土地质、岩石地质、沙层地质进行勘察。一是水文地质一般位于较深的位置,因此施工者不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勘察,地质勘查越细致,则投入的勘察费用越高,而且每一层地质勘查都要勘察后进行数据分析,这样就会加重工作负担。二是对水文特性认识不足, 水文地质往往存在很强的流动性能和渗透性能。在水文的作用下某些岩石层就会变得脆弱,岩石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2.2 简化工作环节
由于思想认识不足,那么在各类地质勘察中就会简化工作环节。各类地质结构在数亿万年中相互是彼此影响的,影响的结果就会改变原来地质结构的构造和特性。因此在工程建筑施工中,对地下各类岩体结构进行细致的勘察分析。
2.3 勘察方式单一
由于缺乏了对岩土地基的勘察, 因此在很多工程中只是进行人工进行勘察,这种勘察方式单一,不能覆盖所有施工区域,因此也就无法准确判定岩土类别。如用人工挖井桩的方法进行岩土勘察,而人工开挖井桩的深度是有限的,所以对深层岩土的勘察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其岩土勘察分析只能提供局部的数据分析。
3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危害
3.1 水位下降
一是地下水位下降,下降的空间没有其他物质进行填充,这样只能造成地面塌方、岩体移动,在这样的地质构造下怎么能进行工程建筑呢,及时建造了还能保证工程建筑不会出现下称、位移、倾斜的现象出现。二是地下水位的下降,将会抬升海水平面的上升,进而出现倒灌陆地的现象,一旦出现倒灌,那么含盐成分很高的海水就会腐蚀土壤、植被,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干旱疫病油然而生, 直接威胁人类生产。三是水位下降严重破坏地质结构的稳定性,改变了各类地质结构受力均衡问题,从而容易出现地质岩层变形、沉降、位移的现象,支撑力的下降使得地层结构无法形成原来的形状,底层形状的改变就会失去稳定性支撑性能力,再这样的地质结构上面进行工程建筑是无法满足建筑要求的。
3.2 潜水位上升
一是潜水位上升会会破坏岩石的结构特性,使得岩石结构失去原来的平衡性,受力不均必然造成山体滑坡的现象。二是潜水位的上升会软化岩石土层,这样岩石土层就会失去坚固性,无法支撑建筑重力的压迫。导致建筑地基稳定性能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是水位上升,会加速砂石层的上升,从而砂石层与其他岩层融合,加速了其他岩层沙化程度。
3.3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筑中如果开挖的地质勘查井口越多,事实上对水文是不利的,因为地下水位也会出现深浅不一致的现象,那么就会产生受力不一致的情况, 造成对岩石土层的破坏不一样。
4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问题及危害的措施
4.1 重视对水文地质的勘察
首先从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做好以下方面 :一是全面勘察和研究现场工程施工的环境,弄清楚工程施工的所在位置,包括地面流水渠道。认真勘察各类岩体土层,加强对水文地质的勘察研究分析。二是学习地质勘察技术知识,以全面掌握勘察的技术要领, 然后对勘察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弄清水文地质分布范围和分布深度,以及地下流水的速度和大致流向,水位标高等,以采取对水文的处理。
4.2 做好排水系统的设计
一是改道引流,这种排水方式只改变地下流水的流向,而不改变流速和流量,因此也就不会产生对周围岩体的损害,那么周围岩体任然受力均衡不会出现塌方和位移的情况。所以引流改道适合于断流水系和流量较小的地下水系。二是人工抽取,这种方式施工速度快,但是也不利于地下水的排出,同样抽出的速度的越快, 其他地下水就会流过来。而且一旦抽空那么也会影响地质结构稳定性。
4.3 做好工程建筑地基施工
排水系统的设计是从内部解决水文地质危害的措施,但是不管是改道引流还是人工抽取的方式都不利于危害的消除,因为地下流水相互是联系的,而且在水压和岩石压力下被抽空的地下水仍然流过来再次填满。因此这种做法一般是不用的。我们应该从外部想办法进行解决 :主要是做好工程建筑地基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技术直接插到岩体底部,地下水流再怎么作用,都不会对建筑地基产生危害的,因为数根钢筋混凝土桩可以将正座建筑托起。这样地下岩体和地下水怎么作用都不会对建筑工程产生危害。不过在这里必须对钢筋混凝土桩进行严格施工,以增强桩基稳定性和兼顾性。经得起地震和地下水流的冲击。
4.4 全面勘察分析岩体结构
全面分析岩体结构主要是弄清地下水流分布的广度和深度,若是广度和深度都不会对建筑地基产生过大的危害,则采用上述方式进行解决,若是影响大,则建议避开这些岩体地段,重新选择岩体符合工程地基施工的地段进行施工。避让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为了节约建设用地和更好的全面掌握和分析地下掩体,还必须加强施工者和设计者工程勘察知识。我们不能觉得水文地质灾害的严重性而感到无计可施,要根据实地勘察的结果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掌握工程勘察技术知识。随着电磁波勘察岩体技术的引入,极大提高了勘察速度和质量,但是我们要懂得使用该技术。
总之,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是相统一的,勘察是做好地基工程的前提,它可以准确分析各种岩土层的渗水性稳定性,土质颗粒结构,只有在勘察准确的前提下,才能按照不同类型的岩土层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为了提高地基处理质量和效果,采用混合处理技术进行,这样地基处理才能更好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温树锦.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地球,2016,(6):298-298.
[2]何足惜.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其发展相关探讨[J].地球,2015,(5):289-289.
论文作者:黎华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