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 牛新清 (通讯作者)
(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 随着医疗机构业务量的提高,临床血液输注量增加,临床各科室与输血科的沟通交流却日益减少,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分析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目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入手,探讨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衔接策略。
【关键词】临床科室;输血科;信息交流;质量控制;输血过程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67-03
近年来,输血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输血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是一个程序规范,步骤严谨,涉及多个岗位和医护人员参与的治疗过程。为了使人类的稀有资源---血液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的应用于临床,真正做到既保护血液资源不浪费,又保证对患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必须要求输血科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护士全面合作,相互理解,加强沟通。
1.临床科室与输血科室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相互监督,相互依存。
近年来,随着各种疑难病例及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医疗机构的手术量增加,手术范围的增大,术中用血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临床医生渴望通过术中输血降低手术风险,就患者而言,也希望通过接受输血降低住院天数。输血科作为临床用血的执行科室越来越深的被临床科室所依赖。
2.临床科室与输血科室存在的沟通障碍
根据对我市临床科室对输血科的满意度调查显示,(一般在80%以上),输血科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输血科对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培训力度不够。近年来,随着“输血新技术”在临床输血中使用日益广泛,只有对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关人员进行不断培训,加快知识的更新,才能跟上输血医学的步伐。目前,很多地市级医院输血科尚未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输血科本身尚缺乏规范化管理,就更谈不上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血液是稀有资源,经人体获取的途径是无法取代的。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产科手术的逐年增加导致临床用血量随之增加,部分临床医生不能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盲目输血,造成了血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又加大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各脏器的代谢负担。临床输血培训就是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管理者、临床医师、护士、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对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知识、技能及态度等的学习,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2)输血科应加强对临床输血科室的监管力度。目前,很多医院输血科缺少输血医师,输血医师不仅能够掌握输血科的各项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不同疾病患者输血治疗的注意事项和存在的风险。还要在临床急诊用血、大量输血,特殊输血的情况下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血,输血医师还应参与临床输血病例的会诊,讨论。严格审核输血申请单的内容及输血合理性,对于不规范填写和不合理输血申请,要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尽量规避输血风险。医院要建立《输血科对临床输血病例监管制度》并抽查输血病历,内容包括:输血前的传染病筛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医嘱、医护查对记录、医生输血过程记录、护士输血过程记录、输血后评估。定期对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血情况及病理记录完整情况进行公示并上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发放临床科室对输血科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只有将双层监管模式贯穿于输血全过程,才能保证临床输血的科学、安全、有效。(3)部分临床科室对输血科工作的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受传统因素影响,输血科被认为仅仅是一个输血执行科室。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输血科(血库)不仅要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还要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改进措施
3.1 加强医疗机构的输血培训管理
(1)培训有利于医疗机构对临床输血实施有效的管理。通过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学习,调动临床输血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整体临床输血技术水平。(2)培训有利于加快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关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行业竞争力,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3)进一步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联系。
3.2建立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制度和平台
输血人员要定期深入临床收集临床医师的问题和建议,定期开展输血病历的评估和汇总,及时反馈,与临床医师共同解决临床输血存在问题。定期开展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活动,也可通过网络技术和座谈形式建立信息化平台,让临床医师更快更准的了解到与输血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达到共合作,共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建立和完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采供血工作已初步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运行轨道,血液安全有了基本保证。但输血安全仍然存在较大隐患,由输血引发的医疗事故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使临床输血全过程规范化。
3.3.1输血前的评估
(1)输血前准备包括从临床医生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血开始到正确的血液成分合理的用于患者的全过程,是临床输血最重要的阶段,此阶段是最容易产生人为性失误的阶段,将严重影响输血安全及输血疗效。在作出输血的决定之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临床医师还要明确下列问题:①希望患者临床情况得到怎样改善?②能否使失血减至最少以减少患者输血需要?③是否有其他替代输血的疗法?如静脉内替代液或氧气?④患者输血的临床或实验室指征是什么?⑤患者输血感染经血传播病原体的风险有多大?⑥输血的益处是否大于所冒的风险?⑦如不能及时得到血液,有何其他措施可供选择?⑧当患者出现急性输血反应时,是否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监测并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⑨是否已在病例和输血申请单中记录输血的决定和理由?⑩如果患者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在此情况下,是否接受输血?这是安全、合理输血的基本条件。
(2)当有必要输血,决定输血时临床医师要明确常用血液成分的输血适应证。要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年龄,体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给患者输什么?输多少?以及怎样输?何时输?要遵循个体化输血原则,切忌盲目或凭经验输血。接下来有申请医师完整的填写输血申请单。我国2012年修订并于同年8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并规定: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ml~1600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紧急情况下申请用血必须严格遵守紧急用血申请程序。该程序包括迅速确认患者身份、采集血标本并正确标示、申请单和血标本快速送达输血科(血库)、明确血液需求的紧急程度、向该患者提供血液的数量和时间、确定取送血人员和血液送达地点等。
输血错误最常见和最主要因素是识别患者有误,因此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床边核对尤为重要。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的第一大目标就是要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要求健全和完善患者识别制度,在抽血、给药、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3.3.2输血过程中的全程监护
(1)输血过程首先要根据不同患者建立正确的输血通道;要求使用标准输液器,连续输注要求12小时更换一次;何种情况下血液需要加温以及如何加温;不同的血液制品(悬浮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及血浆制品)不同的输注方法及注意事项,
(2)护理人员全程对患者进行心理监护及输血不良反应监护。及时发现并解决不同的不良反应应采取的不同救治措施。
3.4 输血后评估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输注的血液制品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估要求记入病例。对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临床科室要与输血科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客观分析,对输血治疗后效果的正确评价,能够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不断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在输血医学领域中,“零风险”是不存在的,据报告在很多“输血错误”事件发生中,虽说70%发生在临床,其实在于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不良。不论是输血科人员或是临床科室人员 本着“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理念,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输血安全不单单是输血科的事情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双方有机高效的配合,互相协作,只有加强临床输血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输血安全,才能整体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才能实现临床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梦。
【参考文献】
[1] 鲁波.加强临床与医学检验的沟通[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14,6:72.
[2] 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7—39.
[3] 李建国,顾标.输血科在临床输血工作中的作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349.
[4] 陈平,姚健,刘红等.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监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6.
[5] 丛玉隆.重视分析后质量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289-292.
[6] 王霞,王秀菊,高明等.输血评估工作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效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868—869.
[7] 孟庆宝,王雷萍,雷厉.临床用血合理性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2):88-90.
[8] 李秀芳.临床输血管理若干问题及解决策略[J].当代医学,2014,20,31期:3—4.
[9] 谭庆芬,李聚林,许建荣.临床输血科疑难配血现状及配血方案的对策与展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1:1576—1581.
论文作者:崔明,牛新清 (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科室论文; 患者论文; 医师论文; 用血论文; 血液论文; 医疗机构论文; 医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