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推动工程建设自动化方向发展,不仅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进度也加快了,同时还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受到诸如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等等的影响,导致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针对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建设;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
1前言
水利工程作为利国利民的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发展农业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逐步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从20世纪末至今,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今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大量地运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例如卫星遥感技术、空天遥测技术、信息采集处理传输技术等都广泛运用在水利工程上,从以前的水情和雨情等天气信息采集监控发展到现在的联网预报,信息化数据分析,水利工程一体化等,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可以有效瓜贩组织机构和运行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水利枢纽的管理水平和调度能力,提高水利工程设备自动化水平和防洪抗旱水平,并能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用信息自动化技术的问题
2.1引用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力度不够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引用信息自动化技术,主要是为了克服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困难,并提高工程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现了大规模的改革。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往往会着重于使用信息自动化技术,但是并没有从工程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自动化技术,就导致应用信息自动化技术,但是并没有发挥时效性。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在采用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同时,对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不到位,加之资金投入不够,且受到物力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信息技术的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单位往往依然采用传统的技术。信息技术没有得以充分应用,就必然会导致投入资金浪费。
2.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虽然已经应用了信息自动化技术,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就会导致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率不高,特别是信息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性,就会导致技术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甚至会由于操作无法而影响施工质量。在引进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同时,还要采用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够真正意义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在设备操作中更为专业,而且能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可以使信息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效率得以提高。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还可以对信息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情况综合性分析,基于此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具有针对性地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问题。但是,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3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强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领域较多,并且整个建设过程的科技含量、智能水平都非常高,这就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一是对于水利工程部门来说,要对现有管理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教育,将信息化技术全面贯彻到管理队伍中,并依据管理队伍的人员构成特点,采用科学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实现对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进行专业化培训,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水利工程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网站、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调度中心,将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转变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弥补自身管理队伍存在的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水利工程信息化实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信息的网络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点。要加快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建立辐射范围广的公共网络,各个地区的水利系统构建适合自身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在得到验收确认之后再与辐射全国的公共网络进行连接。此外,水利部门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对信息化设备进行引进,包括计算机、微电子设备等,切实为信息化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3.3加强信息化的安全建设
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将安全建设作为第一关注点。信息化发展速度越快,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就越多且越复杂,这就需要水利工程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信息资源传达的保密性统一对待,同时要加大反黑客技术研究力度,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化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4水利工程中相关自动化技术应用
4.1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GPS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军方研制的卫星定位系统,具有连续性、实时性的定位功能与导航功能,可以对所要监测的目标进行准确的位置定位。目前,GP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为快速静态定位模式与动态定位模式两种定位模式。在快速静态定位模式中,GPS接收机在一个流动站上对水利工程进行静止的观测,同时接受来自卫星发送的同步数据,并且可以保证接受数据的精确性。因此,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或者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普通的设备无法进行水利工程监测,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模式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数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也减轻了工作人员因工作条件恶劣而受伤的情况,避免人为测量不准确等误差条件的存在,在省时省力的基础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监测的精确性,促进偏远地区的水利工程的高效实施。而动态定位模式在观测之前需要选定一个控制点进行静止观测,然后进行同步数据的追踪,该定位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精确程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别。
4.2 GI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GIS技术自身带有立体的动画描绘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需要建设的水利工程进行动画描述,从各个不同的视觉角度,对水利工程进行分析与设计,可以做到全方位视角观察与调整,工程建设的精准度更高,更加符合实际环境的需要,并且工程建设的成本较低,适用于时间工作中的运用。在水利工程监测与运用的过程中,GIS技术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工程建设的选址方面,GIS技术会针对地理位置的水容量等整体环境进行勘测,同时具体计算出水利工程建成后的防洪部署工作以及自然灾害的处理等分析,甚至可以进一步模拟出救灾的路线以及对灾难等级进行评估,及时向附近的区民发出警报信号,维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近些年,由于气候的不稳定,每至7、8月份,我国一些地区常常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极大地威胁,GIS技术利用系统自身的虚拟定位技术和数据分析大容量,对地区气候特点进行数据化分析,从而预测天气变化,解决了水利工程建设的一大难题。
5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化的全面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要求,更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在其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从各方面入手,为信息化的全面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宋涛.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295.
[2]陈斌.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4,10:95+98.
[3]周斐.基于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1:63-65.
[4]杨辉林,徐炜.水利信息自动化系统在西营灌区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8:51-53.
论文作者:史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