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农情怀推进乡村振兴论文

用爱农情怀推进乡村振兴

□ 周其森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办派驻河南省光山县挂职扶贫的同志,并同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亲切交流时指出,脱贫攻坚是一项深得人民拥护的民心工程。党的政策再好,也要靠大家去落实。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做好民心工程,必须有为民情怀。2018年6月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应该认识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是对各级干部爱农情怀的考验。培养深厚的爱农情怀,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和前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具备深厚的情怀支撑。

广育自然情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自然观的集中体现。这个“天”指的是自然万物,表现了古人对“天道”的敬畏之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目标,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成败。与城市相比,农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良好,景色优美,宜人宜居。如何保持并进一步扩大这个优势,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生态振兴成为越来越多基层干部的共识。

筑牢家国意识。粮食是维系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基本物质资料。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土地在国人心中由依赖演变为崇拜,粮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故土情结则是华夏民族独有的一种特殊的家乡情怀。我们不能把乡村振兴停留在口号上,不能使之概念化、抽象化,而要使之具体化、生活化,使之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的不断改善,让爱农情怀变成实实在在的物质成果。

目前,三方共同创新研制了名为“智宝”的移动式病虫害智能化感知设备,填补了国内外移动式病虫害智能测报技术与产品的空白。该设备集成了包括视觉、温湿度传感器、地理位置、移动终端等多种信息获取手段,有效提升了现有病虫害监测能力。

厚植爱农情感。爱农情感缘于朴素的平民情怀,在古代,这种平民情怀往往表现为“悯农”。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政治上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培育爱农情怀尤为重要。从实践中看,一名农村干部能否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取得信任,关键在于从感情上贴近农民,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这样才能取得农民群众信任,打开工作局面。

常怀感恩之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农业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特色鲜明。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推进了历史发展,也不断完成着自身的更新换代。从原始农业到沟洫农业,再到精耕细作时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农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培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只有不断筑牢爱农情怀,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在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更扎实、更有效。

此外,尝试权衡农技推广岗位的公益性与市场化之间的关系,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扶持并参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活动的开展。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中,既要避免“一刀切”地引进市场激励机制影响农业科技公益性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又要避免过度扩大社会公平影响盈利性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公平性和市场机制激励的有效性[5]。通过制度的推进,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有专业人员的引领,另一方面使农技人员工资构成体系更加多元化,有浮动性,刺激其工作积极性、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取得双赢的效果。

(摘自2019年10 月8日《光明日报》)

标签:;  ;  

用爱农情怀推进乡村振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