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建筑混凝土进行研究,对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包括裂缝、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等,对各类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力求通过本文研究,使混凝土施工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问题;施工对策
引言: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背景下,混凝土的应用频率不断增加,其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结构性能和整体建筑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应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但是由于受到原料、工艺、施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施工时混凝土常常出现裂缝、蜂窝、麻面等情况,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修正。
1.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裂缝
混凝土结构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裂缝现象,对构件的承载力、防水性产生直接影响。在混凝土硬化中,因脱水、温差等因素也容易出现胀缩不均等情况,从而产生裂缝,具体如下:
(1)收缩裂缝。主要受湿度影响产生,属于非结构性裂缝。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等多种材料拌合而成,在浇筑后成型,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提高其和易性,通常加入大量水分,超过水泥水化的实际需求,多余的水分以游离态存在,在硬化作用下逐渐蒸发,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大量空隙,使其体积收缩。另外,在混凝土硬化后,水化和碳化作用也会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据实验结果可知,混凝土的收缩量在0.04%—0.06%之间,可见收缩属于物理特性之一,当水灰比较大时,水泥强度越大,骨料越小,在高温情况下表面失水量越多,收缩值便随之增加,进而产生裂缝;
(2)沉降裂缝。在工程竣工后,由于各部分出现不均匀沉降而成,回填土没有经过有效的夯实处理,地层中仍然存在软弱下卧层,在建筑使用时地基被水长期浸泡等,均容易导致建筑物沉降,从而出现混凝土裂缝;
(3)温度裂缝。由于构件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在浇筑时水泥在水化反应下释放大量热,常规水泥释放热量在502J/g左右,使构件内部温度上升,在一定龄期温度降低,构件内部散热较慢,但表面的热量散发较快,因此形成温差。为了达到温度平衡,混凝土表面会产生一定拉应力,当抗拉强度超过某一数值时便会出现裂缝[1]。
1.2蜂窝
主要体现在混凝土表面上,外形与蜜蜂窝相似,石子较多,泥浆较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混凝土的比例搭配不合理,水量过少,石子较多,导致泥浆较小;二是搅拌时间不足,没有使各个原料达到一定的黏合度;三是模板间仍存在缝隙,导致水分和泥浆流失。
1.3麻面
主要是指混凝土表面的个别位置存在缺浆、粗糙或者小坑洼等,但未出现明显露筋情况,由粒径不超过25mm的气泡或者孔洞构成。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模板的水分不足,混凝土吸水不足导致麻面;二是模板表面过于粗糙,杂质过多,在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受损;三是模板存在缝隙,容易出现漏浆情况;四是模板隔离剂的涂抹不均,导致模板和混凝土粘在一起,引发麻面;五是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内部含有大量气泡未被排出,气泡附着在模板之外,从而形成麻面。
1.4孔洞
混凝土内部存在空腔,个别地方没有混凝土,或者出现大范围的蜂窝情况,主要由于混凝土内部存在诸多杂物,使其被卡主;钢筋密集处存在空洞,在下料过程中掉入孔洞之中;下料量没有控制得当,如若下料过多,很容易导致部分区域振动不充分,从而形成孔洞[2]。
1.5露筋
在混凝土浇筑中,如若振捣不到位,使保护层垫块移动、混凝土坍落度较小、提早拆模等,均可能导致剥落,在构件成型后出现露筋情况。此外,如若混凝土中石子和水泥砂浆相互奋力,石子与钢筋相接触,使水泥砂浆作用丧失,从而出现露筋情况;也可能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匀称,石子量较多、水泥砂浆量较少产生露筋;还可能由于浇水不足或者未浇水,导致混凝土的水分不足而出现露筋。
2.建筑混凝土施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2.1裂缝措施
(1)提高施工质量。混凝土裂缝产生的95%原因都是因施工质量而起,如若在施工过程中对裂缝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在后续应用中出现开裂的概率便会有效降低。可见,施工是预防裂缝产生的关键时期,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科学配置材料比例,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由于水泥水化热量聚集,很容易使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增加,在温差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应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通过降低内外温差的方式,控制混凝土温升,避免裂缝问题产生;二是钢筋成型、模型安装位置应准确,预防施工中出现变形,及时清理杂物、氧化铁皮等,以免对黏结力产生不良影响;三是正确进行振捣和浇筑,如若过度振捣会对砼均匀性产生不利影响,如若振捣不到位会影响砼的密实度,因此在振捣中应把握好度,使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加强温度控制。混凝土中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之差应在20℃以内,适在抗裂能力充足的情况下,温度应保持在25—30℃之间。在拆模过程中,混凝土中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之差应在20℃以内,通过加强温度控制,使温度裂缝得到有效预防[3]。
(3)重视养护。养护的主要目标在于砼硬化,强度增加,减少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养护技术的重点在于采取措施使砼温度逐渐降低,最大限度的接近外界温度,使内外温差缩小,以免出现阻力裂缝。通常情况下,通过喷水的方式进行养护,对于常规砼结构来说,通过减少表面受缩可有效减少龟裂情况;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由于内外温差较大,强度增长不同,一般在强度增长缓慢的表面易出现裂缝情况,此时再采用常规养护方式效果便不够明显。对此,可延长拆模时间,在拆模后立即进行覆盖,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因素影响,养护期以砼强度增长最快时期为主,一般在7—28d之间;
2.2蜂窝措施
对于混凝土中出现的蜂窝情况,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在设计原材料配比时,应认真检查,准确计算,使各项比例均搭配得当;在搅拌时应控制好时间,将混凝土充分黏合起来;对模板的缝隙情况进行检查,如若存在缝隙则要进行封堵,以免出现漏浆、漏水等情况;对于已经出现蜂窝的情况,可先对蜂窝进行刷洗,再用一定水泥浆进行抹平即可。
2.3麻面措施
对于麻面问题的解决措施有以下几点:对模板进行浇水,使其水分充足;对模板表面进行清洗,不可存在任何杂物;模板周围不可留有缝隙,如若存在缝隙,则要将其封堵严密;将模板隔离剂均匀的涂抹,不可出现漏刷部位;在振捣时应尽量振捣充分,直至内部无气泡为止[4]。
2.4孔洞措施
对孔洞问题的解决措施为:采用压力水对孔洞四周杂物、混凝土等进行清洗,仔细观察内部是否存在杂物,如若有杂物应立即进行清理;对钢筋密集处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存在空洞,如若存在预留空洞,则应在两侧同时下料,并在侧面增设浇灌口,以免局部区域振动不均匀;在下料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把握下料的量,以免下料过多且厚。
2.5露筋措施
在露筋问题的处理时,主要措施如下: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仔细检查是否存在钢筋垫块,以及垫块的位置是否得当;对于钢筋较为密集的区域,应采用粒径较小的石子;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精准计算,提高其和易性;将模板之间的缝隙封堵岩石,对模板进行适当浇水,确保水分充足。对于出现露筋之处,应首先对钢筋表面进行清理,再使用特定比例的水泥浆将其抹平。
3.混凝土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在材料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等,以特定比例混合而成,水泥类型尽量为低热型,骨料中的砂石质量、强度、物化性能等要求较高,细骨料最好选择粒径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值的1/4,细骨料选择中粗砂,外加剂做好选择粉煤灰,可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度;
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大体积混凝土应分层、分段浇筑,不可一刀切,通常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使用长度的1.25倍,最多不可超过500mm,如若使用平板振动器,分层高度通常为200mm,在振捣时要保证空气排出,保
障均匀浇筑,以免出现离析情况;
在混凝土养护阶段,混凝土硬化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加上水泥的水化作用,应在养护中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工作。一般浇筑温度在35℃以内,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在15℃以内;如若在高温条件下必须进行湿润养护,养护天数大于7天,尽量在低温环境下养护,并配有挡风、喷雾、遮阳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养护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施工中的重要内容,施工质量对整体建筑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此,应对混凝土施工前期的材料准备到后期的养护成型进行监督管理,从整体上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使裂缝、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常见的施工问题得到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在未来的发展中还要不断创新技术,使施工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宗宁.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8(7):46-46.
[2]曾光.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7(2).
[3]侯国辉.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7(28):228-228.
[4]王磊,李亮.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8):238-238.
论文作者:黄志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孔洞论文; 水泥论文; 水化论文; 温度论文; 模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