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糖尿病中心 北京房山 102400
【摘 要】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按比例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常规用口服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肌肉注射弥可保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温阳通脉汤口服,对照组用前列地尔静脉点滴。两组均连续治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6.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通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确切的疗效,较对照组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温阳通脉汤
【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37-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为主,本病起病隐匿,造成保护性感觉缺失,发生各种无痛性损伤,导致糖尿病足溃疡,发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10年以来,我们运用中药加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72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19 例, 女17例, 年龄43-70 岁,糖尿病病程6-1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12年;对照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41-70岁,糖尿病病程4-10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11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1] 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糖尿病诊断明确。[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 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肌无力等,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 肌电图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神经病变。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 予糖尿病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 并禁用其他抗凝、扩血管药物。2组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餐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查肝肾功能、血脂分析、 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询问并记录主观神经症状。
1.3.1 治疗组口服中药加弥可保。中药温阳通脉汤 : 黄芪30g, 熟地15 g, 肉桂12g,巴戟天15g,菟丝子15g,牛膝15g,当归15g,赤芍12g,川芎15g、地龙15g,白芥子12g,威灵仙15g,桑枝15g。中药一日一剂, 水煎分两次早、晚口服, 连用4周。弥可保( 日本卫材株式会社) 500vg+维生素B1 100m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 连用4周。
1.3.2 对照组前列地尔( 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BH20030671) 10μg+NS 250mL 静脉滴注及弥可保( 日本卫材株式会社,批号:H10980024)500μg+维生素B1 100m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 连用4周。
1.4 疗效判定
1. 4.1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消渴症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运用等级症状积分法,将症状按发生程度分为重(记3分)中(记2分),轻(记1分)无(记0分)。
1.4.2中医症候疗效评定[2]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1.4.3西医疗效评定[3]:
显效: 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腱反射明显转或恢复,深、浅感觉改善或恢复正常, MNCV、SNCV 较前增加5m/s 以上或恢复正常。
有效: 自觉症状减轻, 腱反射好转, 深感觉好转,MNCV、SNCV 较前稍有增加。
无效: 自觉症状无减轻, 腱反射、深浅感觉无改善, MNCV、SNCV 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分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对照( )
组别例数时间FBG(mmol/l)PBG(mmol/l)HbA1C(%)
治疗组36治疗前7.8±1.3610.8±1.627.3±1.56
治疗后6.7±1.127.1±1.336.9±1.21
对照组36治疗前7.7±1.5310.6±1.337.2±1.49
治疗后6.8±1.427.2±1.526.8±1.36
结果显示,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但经t检验显示,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整个试验中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也排除血糖的波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使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具有可比性。
2.2 临床安全性评价
所有病人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3 讨论
根据临床特点,本病属于中医“血痹”,“痿证”,“麻木”等范畴。《丹溪心法》:“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疼”。消渴发病始于脏腑虚弱,正气不足。《灵枢.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善病消瘅”。祖国医学认为消渴病痹症主要为初期气阴亏耗,阴虚内热而伤津液,血液运行不畅而致脉络瘀阻。日久阴损及阳,阳虚温通无力,经脉痹阻,气血不能濡养四肢,阳气不能布达四末而至。《王旭高医案》记载:“消渴日久,单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素问 刺志论》:“气主煦之”,气虚阴寒内生,不能温养四肢,多见肢端麻木、灼痛,触之发凉等虚实寒热夹杂之证。“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贵”,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笔者自拟温阳通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中熟地黄以滋阴补血,填精补髓;肉桂补血益精,温肾助阳,温通经脉,《本草求真》曰:“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擅长温肾助阳,通利血脉,化气行水,阳气得布,阴血通流,水津布护,共为君药。二者配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是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体现。黄芪甘微温,益气升阳,气行则血行。菟丝子,巴戟天温肾壮阳,强筋骨。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共为臣药。方中熟地黄得当归,赤芍,川芎,地龙,则补而不滞,温阳而不偏亢;当归,赤芍,川芎,地龙得熟地、肉桂之滋补,则活血而不伤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威灵仙、桑枝祛风通络,利关节;牛膝培肝肾之阴以壮筋骨共为佐药。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即所以宣通腠理,以化阴凝而布阳和为使药。全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阳气振奋,脉络畅通,共奏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之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它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高血糖引起微血管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微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加之血液流变性和血造成神经组织缺血缺氧以及多元醇通路激活,肌醇减少,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等代谢障碍导致神经损害是主要原因[4]。弥可保可促进神经细胞的神经组织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形成,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的修复,临床上证实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实有效[5],但仅用弥可保不能改善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我科应用中药温阳通脉汤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他们的作用互补,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有效率达到86.1%,神经传导速度亦有显著改善。因此,笔者认为温阳通脉汤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安全可靠,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仁和主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91
[2] 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 尤巧英,李益明.凯时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9(7):471-473.
[4] 何涛,郝拥玲.血塞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66
[5] 金杰,陈海燕.糖脉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3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4,45(6):429
论文作者:王素梅,袁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周围神经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神经论文; 地龙论文; 症状论文; 治疗糖尿病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