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过热趋势: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_宏观经济论文

抑制过热趋势: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_宏观经济论文

抑制过热趋势——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论文,中国论文,抑制论文,形势分析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总的来说是不错的,现在的问题在于是不是有点太好了。“太好了”也会是个问题。一个基本的判断,现在还是有过热的趋势。如果说前几个月讨论有过热的趋势,还不那么明显的话,这一两个月以来,生产资料价格迅速上涨,特别是这一个月来,钢材、水泥、建材这些大概各地上涨了20-30%。现在不仅仅是电力短缺的问题,而且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上涨,粮价也在上涨。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中国粮价什么时候上涨?每次都是在过热的形势开始形成的期间就要有一次粮价上涨,现在已经发生了粮价的上涨。消费品价格指数9月份已经是1.1%,以前是负的,现在是正的了。按照月度算,9月份当月上涨了2%,按照同期比8月份才是0.7%,9月份按照同期比算上涨了1.1%,粮价上涨这两个月实际的数字出来会更高。物价上涨的态势已经形成。如果说前几个月物价还没有涨,这个问题还不明显,现在已经到了物价上涨的时候,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现在是10月份。等11月份的数据出来以后,我想这个问题会更加明显。因此,我觉得现在应该进一步来讨论宏观经济形势的问题。2003年第一季度GDP增长9.9%,第二季度因为“非典”的影响,是6.8%,第三季度又迅速回升到9.1%,而且还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单GDP的一个高增长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的说它是恢复性的。

问题在什么地方呢?GDP高增长的背后,是投资的高增长。这次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投资的高增长,投资增长了多少呢?1~9月份,按照实际的价格,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涨了30.1%,30.1%是什么概念呢?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实际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比1992、1993年都高,当时名义的投资增长是百分之五十几,92年当时生产资料价格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二十几,扣除这个因素,当时固定资产投资也不过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几,现在是百分之三十几,这是历史上最高的投资增长,由此拉动总需求迅速提高,导致经济现在增长率迅速攀升,而这个投资增长的趋势不是刚刚形成,2002年第二第三季度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趋势,2002年的钢材、水泥、化工、煤炭等等这些价格就开始上涨,到2002年年底2003年一季度的时候达到了5%、6%,后来出现了“非典”,从而使情况有所缓和,但是这个月情况又在上涨。表明总需求扩大的速度大于了总供给增长的速度。

而这个总供给增长速度受到什么限制呢?受到一些瓶颈的制约,特别是某些生产资料供给瓶颈的制约。突出的表现就是电力,大家都知道,电力从2003年“非典”以后,南方各省拉闸停电,现在仍然是20%的电力不足,一个星期拉一回电闸,电的总供给量只有70~80%,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缺口。这是不是就是过热的趋势呢?就是过热的趋势。对这个判断有争议,几种观点可以讨论一下。

第一种观点,我们消费增长很平稳,消费没有增长因素,经济不会过热,这是最近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的判断。不过热是因为消费没有过热,消费没有增长。但是消费的增长基本上都是稳定的,消费不会大波大动,中国的经济过热从来不是因为消费过热引起的,都是由于投资过热引起的。消费历来是总需求当中比较稳定的因素。这是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问题。

消费需求在总需求里面历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它的增长率不会有很大的波动,人总得吃饭,人总得进行消费。我们经济最热的时候,扣除物价因素,消费也就增长了11%~12%,消费最冷的时候也还是增长9%左右,大概就是在9~11%的增长率之间波动,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总需求当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投资需求,中国历次波动都是由投资波动引起的,经济过热是由于投资过热引起的,经济过冷是由于投资不足引起的。前两年通货紧缩是由于投资不足引起的,不是由于消费不足引起的。

有人说农民还不富裕,农民消费才那么点怎么会过热?我们不禁要问:农民为什么消费不足?不是因为农民不想消费,不是因为农民的需要太少,农民一样需要吃好穿好。但是为什么消费不足?是因为收入不足。为什么收入不足呢?是因为就业不足,需求是什么?需求是有购买力的需要。我们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比现在穷多了,人人都穷,仍然有投资,仍然有经济过热,仍然有通货膨胀,仍然有短缺,这和人穷不穷没有关系,再富的国家也可以经济过热,再穷的国家仍然可以经济过热,用农民消费不足来论证中国经济不过热,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经济过热不过热,应该是由需求的大小和供给程度的大小来决定的。

第二个观点,前提是价格还没有变动,不能说现在是过热。在过热趋势形成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价格不会变动。过热趋势形成了,第一不一定很热,第二过热趋势形成到价格变动中间有一段时差,为什么?总需求变动通常经历这么几个阶段:总需求扩大,投资扩大、需求扩大。第一步先引起存货的下降,原来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可能生产者存货比较多,先消化一点存货。然后需求进一步扩大的时候,开工率提高了,原来生产能力是过剩的,不能够充分开工。开工率扩大,价格也不会上涨,因为成本没有变化,需求仍然有供给,供求平衡仍然可以保持,因为不需要增加设备,不需要增加投资,是原有的投资增加一些变动成本,扩大生产,开工率提高了。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开工率提高,需求进一步上涨,大家看到有需求了,更多的企业开始考虑投资、扩大生产能力的问题了,因为生产能力不足了。这就是2002年发生在钢铁行业的事情,前些年钢铁行业都不景气,2002年开始,钢铁需求开始上涨,然后大家开始开工率高了,利润率高了,利润率高了大家觉得需要扩大生产,然后2002年开始钢铁行业扩大投资,钢铁行业2002年的投资增长率59%。开工率一提高投资就进一步扩大,这时候开始引起投资供给价格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这时候消费品价格仍然还可能没有上涨,因为需求还没有到消费品,需求只是对生产资料,消费品价格仍然不涨。

然后,随着投资的增长,就业的增长,消费需求也开始扩大。同时,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生产资料价格逐步地体现到消费品价格的成本里面去,这时候从成本的角度和从需求的角度两方面一凑,一个是拉动,一个是推动,消费品价格开始上涨。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有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所以要判断经济过热趋势形成没形成,得早早的就开始判断,不能等消费品价格上涨了之后才判断,那就晚了,已经形成过热了。

我们这次经历的情况大概就是这几个情况,这与历史上的情况也都没有什么差别。很多分析都很健忘,92年分析和现在的情况简直是一模一样,生产资料上涨到了百分之二三十的时候,还有人说消费品价格没有上涨不能说过热,还不是过热。结果,最后价格水平上涨不可避免,想压都压不住。到了94年的时候,当时出现了20%通货膨胀,这是一个过程。当时,也是相当长时间,消费品价格没有上涨。所以,判断这个问题要从各种迹象来判断,不能仅仅看消费品价格。但是,早晚会体现在消费品价格上。

第三个观点,现在我们的体制不同了,因此,不会再发生过热了。这句话92、93年也听说过,当时也有人说过,我们不是计划经济了,我们搞市场化改革,体制不同了,不会过热的。经济过热可不是计划经济的专利。所有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可能会发生过热,最近的一次是美国的IT泡沫,九十年代末期美国的经济也疯了一样的过热,后来也崩掉了,价格不一定上涨,但是股市的价格、财产的价格上涨也很过热。

市场经济一样会发生经济过热,一样会发生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基本的道理是什么呢?它发生的原因可能不一样,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花国家的钱,或者花国有银行的钱,无边无际,总需求永远可以膨胀下去,因此那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过热,而且那种过热是属于计划经济国有企业那种条件下的过热。私有制经济为什么发生过热呢?原因不太一样,原因是追求利润的动机。企业要追求利润,就要改善技术,提高效率,提高利润,压缩开支,压缩成本,甚至包括降低工资,要维持工资不变,然后要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这个过程持续进行下去,不断改善技术、追求利润。但是,消费需求就会受到抑制,因为你工资不能增加了。尽可能的使工资压低,这时候你投资投下去,早晚会遇到消费需求的障碍。然后投资一旦遇到这个障碍,市场经济整个的增长就靠投资增长。一旦投资增长遇到了消费不能增长的障碍,投资的增长就会下降,一旦下降就会出现恶性循环,需求开始紧缩。这就是马克思分析的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出现周期性的生产能力过剩,周期性萧条的原因,是因为先有了投资的高涨,投资高涨了之后,遇到了消费的界限,然后突然扭转,发生生产能力的过剩。

凯恩斯分析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他怎么分析?他用人们心理预期的变化来分析。他说经济波动出现了高涨,是因为有“动物精神”,投资者、企业家的“动物精神”。但是看经济不好的时候,预期不好的时候,大家都不投资,于是经济都萧条;等好的时候,大家都拼命投资,需求就会扩大,经济就会过热。然后,突然有什么风吹草动,大家预期一变,就不好了。

前两年总是找不到好项目,这两年看什么项目都是好项目,所以我说银行贷款增加,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经济过热造成的,不是因为银行愿意多给贷款。银行现在放贷的压力是很大的,2002年找不到好项目贷款,现在形势一好,大家预期一变,哪个项目都是好项目,哪个项目都给贷款。结果,就推动了经济的过热,所以,市场经济不会出现过热,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市场经济一样会发生过热问题,这是第三个论点。

第四个观点,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了,我们全球化了,全球化我们经济不会过热。全球经济都可能会过热,你怎么不会过热?全球经济都会波动,你怎么不会波动。全球化对我们这次波动有没有影响?确实有影响,它会引起一些新的经济波动的特点,这是我们要研究的,它仍然会波动,但是波动的特点可能会不一样。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可以通过进口来平衡国内总供求关系的情况下,我们价格上涨的幅度可能不会很大,通货膨胀的程度不会很高,这是可能的,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多产品都受到了国际市场的抑制,我们可以进口,2003年的进口增长40%,出口才增长百分之三十几。为什么这么大进口?就是因为国内需求增长,引致了大量的进口。而国际市场现在存在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国际市场的很多产品价格上不去。因此,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程度会受到国际价格水平的抑制,这一点是真的。因此,这次我们过热和九十年代初期的过热情况可能有一点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价格可能不会提得很高,通货膨胀会有,但是可能不会很高,所以我们不必太担心通货膨胀程度太高这件事。

美国前两年拼命鼓吹新经济,什么叫新经济?美国人怎么定义新经济?新经济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但是物价水平不是很高,美国人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是什么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全球化导致美国那些产品价格上不去,那么就导致他的产品竞争力很低,所以大量地流到中国来,实际原因是这个原因,导致增长很高,但是物价水平不高。所以,现在发生经济波动,再发生经济过热,可能我们物价会上涨。现在,有些生产资料价格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二三十,但是通货膨胀上涨百分之二三十可能性比较小。

第五个观点,通货膨胀不高担什么心?经济过热以前就是担心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没有你着什么急呀?热就热吧,热我们增长速度高一点,有什么不好?增长速度高一点是好事。担心是担心什么呢?担心短暂的高增长之后紧跟着的是深度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为什么这么说呢?

所谓“过热”的结果,是导致生产能力的过剩。现在拼命投资就是形成下一阶段的生产能力,现在投资过热,首先是引起需求扩大,而这些需求变成投资,这些投资形成下一阶段的生产能力。下一阶段的生产能力扩大很多了,而你这个需求有可能永远维持这么高的投资,这么高的增长,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国际市场变化一点,国内市场变化一点,消费需求就不能够同样迅速增长。刚才说消费需求相对稳定,一旦这个需求不能够保持现在10%总需求的增长,一旦稍微减少一点,就会发生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大家一旦发现生产能力过剩,于是大家就都不投资,迅速减少自己的投资,然后总需求会迅速的下降,引起新一轮的通货紧缩,而且过热的程度越高,今后通货紧缩的程度也会越深,这是现在担忧的事情。

经济波动为什么有坏处?经济过热为什么是不好的事情?就是因为他增长速度过快,导致生产能力的扩张过快,需求最终会跟不上。导致过剩生产能力,然后进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越是生产能力过剩就越不投资,越不投资需求越少,需求越少增长率越低,增长率越低,过剩生产能力越高,经济萧条,企业倒闭,失业增加,这才是担心的。担心过热不是担心过热本身,是担心过热之后的这些东西。

为什么要防过热?你是想挣100%、200%的利润一年两年,然后就马上萧条,倒闭亏损好,还是你挣20%、30%的利润,连挣十年二十年好?是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稳定的增长是使大家能够长期的挣钱。92、93年以后的情况怎么样?大量的企业经营亏损倒闭,烂尾楼,银行坏帐,长期的萧条。日本二十年的泡沫,导致经济整体十年的萧条,为什么要防过热?防过热就是不让他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让他有持续稳定的增长。

宏观经济和我们企业的运行有什么关系?就有这个关系,宏观经济是一个大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事情,为什么宏观经济是政府需要提供的重要的公共服务,经济不好的时候,需求不足的时候,政府要做点事情扩大需求;需求过多的时候,政府要做点事情把需求压下去,保持稳定的增长,使经济增长有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环境。经济增长低不好,太高了也不好,太高了就会产生今后的低,这是大家担心的问题。很可能2003年如果不采取措施,一下子高上去,很快我们就深度通货紧缩,大家前两年都经历过通货紧缩的日子,中国的理想状态是8%、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我相信8%、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是可持续的,然后物价下跌,物价下跌百分之一二的这种有一点小的通货紧缩的状态,连续增长它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于三十年,这是我们理想的状况。

为什么要防过热,防过热是为了防紧缩,天下没有老过热的状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谈论防止过热趋势,目的是要做到减少这个过热,使经济比较平稳。

第六个观点,前些日子老有人说,即使有一些增长过快的苗头,还没有出现过热,就不要谈论过热,不要用过热这个词。我本人前一阶段谈论的是过热的苗头、过热的趋势。过热的问题必须在趋势和苗头刚刚出来的时候就开始讨论它,讨论的目的就是防止它真正到过热的程度,等你真正到过热的程度再讨论它就不是防止过热了,那就是怎么治理过热了,那时候已经大起大落,已经大起上去了,还有什么意义。谈论它就是趋势刚刚形成的时候,就开始采取措施,才能实现所谓的微调,而不是下猛药。真正过热了就不是微调了,就需要下猛药了,就是大规模抽紧银根,收回贷款,企业就难受了。

那么及早讨论这个问题,就是使企业发展比较平稳,大家的预期都不要涨得太高,心态比较平和,不被狂热的心态所左右,使整个经济运行比较平稳,要使波动小,就得早点采取措施。格林斯潘为什么大家认为他做得比较好呢?他就是很早就采取很小的措施。当然,这种宏观调控措施也不见得有效,整个经济如果都“疯”了的话,你也抑制不住。但是,当时他很早就采取措施了,提高利率。但是,那时候经济还是“疯”了,整个美国经济“疯”得不行,然后还是导致过热,纳斯达克刚一出现,马上就开始降利率,一点一点降利率,本来一开始想少降一点,但是一下子一年降了很多次,然后就一直采取一些微调的办法,但是很难抑制一个大的泡沫,泡沫已经形成了,没有办法,但是依然可以采取这种微调的办法保持经济持续的增长。

所以,恰恰要在趋势刚刚形成,苗头刚刚产生的时候,来讨论抑制通货膨胀,来防止过热的问题。现在,还不算太晚。2003年很可能全年的增长率到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百分之三十几,通货膨胀百分之二三,一年之内就到这种程度,这个趋势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抑制的话,2004年再进一步有所恶化。现在我们报的增长率第三季度是9.11%,国外一些大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因为对我们的GDP指数不太信,他们设计了一套经济活动指数,他们不光是看GDP,看其他活动的指数,存款增长多少,投资增长多少,把所有的东西都糅合成一个指数,现在有三个机构报出的数,中国经济活动指数都是在11%左右,我比较信这个数,中国GDP确实存在误差。

有什么误差?世界银行认为我们的误差是一个百分点左右,那么就是7~9%之间。我是说1~2个百分点。为什么呢?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概是减2个百分点,经济景气的时候加2个百分点。什么原因?就是不太景气的时候,大家都高报,说8%、7%的时候,大概也就是5%左右,很多地方都高报。而当经济好的时候,经济景气的时候,基本的情况大家都瞒报,特别是沿海企业,经济好的企业,大家都瞒报,还不说民营企业瞒报,地方政府都瞒报,我记得98、99年的时候,到南方地区,他们说了一个GDP的数,我说你这个数是不是高了点?他说高是可能高了一点,没关系,前两年我少报了,这两年我平了,我补上了。大概就是这个情况。现在到南方各省,大概市长都跟你说什么话呢?典型的说法是这种说法,说我们GDP增长9%,但是我不信这个数,我给你报另外一个数,报什么数?电力消费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27%,你想想,民营经济为主的地方,财政收入涨了27%,实际经济活动涨了多少?现在中国经济60%的GDP和百分之八十几的GDP增长都是由沿海地区产生的,这个地区这么火,整个经济需求这么大,就是供不应求,就是价格上涨,典型的经济过热的苗头,经济过热的现象将要形成。

好不好?好,都是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就不过热了?日本是不是民营经济?美国是不是民营经济?私营企业一样会过热,都是市场的盲目性。但是,这里面潜伏的问题就逐步的出现,进行了积累,生产能力增长过快,早晚会脱离实际需求的规模,导致后面的生产能力过剩。我们现在是典型的回到了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周期波动的情况,大家现在回头来看看马克思的资本论,看看马克思上上个世纪分析的经济波动的情况。

所以,现在企业家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从企业的投资角度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有的企业说我趁着过热再捞一票,再捞一票然后怎么办?前一段时间钢铁行业开过一次会,七月份的时候,因为国家发改委采取某些措施要抑制某些行业发展过快的势头。我对这种做法不是很赞成,宏观调控关键是看总量的关系,光是一个行业不是很清楚。开这个会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论证我们不是过热,我们投资有需求,整个经济投资实际增长30%的情况下,对钢铁一定有需求,要按照这个需求来扩大你的生产能力,投资需求不可能总是30%那么增长下去,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明天投资增长率降到正常水平,降到百分之十三、十四的时候,按照30%需求的增长来设计生产能力,一定会过剩,那时候大家日子就不好过了。钢铁行业中国有没有前景?当然有前景,前两年讨论新经济的时候,我说别投入网络,投入钢铁、水泥去吧,最基本的龙头产业,中国那么多路要建,那么多城市要建,将来钢铁、水泥的需求量大了,但是这个需求量不是每年增长30%、40%的需求量,而是一年增长百分之十几的需求量。如果按照30%的增长需求来建设的话,一定会陷入需求不足的境地。

如果不采取措施再维持这种状态,那就变成香港的情况了,变成日本的情况了,就是不断的维持怕这个泡沫崩掉,最后还得崩掉,就是二十年的泡沫导致十年的萧条,香港的房地产那是二十年的泡沫,最后导致形成了一大批负产阶级,挣点钱还不够还银行按揭贷款。

当然,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是,我想这一两个月的形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长期来讲确实看好。

(本文系本刊记者专访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的录音整理稿)

标签:;  ;  ;  ;  ;  ;  ;  

抑制过热趋势: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