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东区东四区产科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9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经过培训的护理师与指定医师从受孕后至分娩前以及产后一个月内,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心理安慰等。结果:干预组抑郁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抑郁时间要短,抑郁症状显著减轻。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减轻患者的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530-01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无差异: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失眠、担心多虑、悲伤哭泣,情况严重时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与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产后抑郁症在初产妇中发病率较高,通常在生产后的两个星期里发生,四到六个星期之后症状逐步明显。有报道表明,产后忧郁症在国内达到11.38%~15.01%的发病率,是妇产科中需要被郑重对待的护理问题之一。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9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9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9例。初产妇87例,经产妇11例;顺产的35例,剖腹产63例;生女婴的85例,男婴14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4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23例,高中的36例,初中的15,小学的24例。对照组与治疗在分娩方式、年龄、文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判标准: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SAS标准分超过50表明存在焦虑,SDS标准分等于或者超过50则表示存在抑郁症状。所有量表都是在护理医师以及主管医师的指导下严格依据量表要求进行测验的。
1.2.2护理措施: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性护理,干预组在实行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①在产妇临生产前,对其进行按时作息、饮食规律、科学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教育。重视与产妇亲属的沟通,以便对产妇的心理活动更加了解。对于产妇可能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要认真观察,寻找可能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因素,对症下药,从各个环节给予产妇细心的照顾与安慰,用亲切关怀的语言、诚挚的态度拉近与产妇之间的距离,让其吐露心声,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尽力消除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稳定其情绪,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使用镇静剂,确保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1]。②注孕妇孕期的保健宣传教育,让每个孕妇都意识到自己即将身为人母,给予孕妇心理上的安慰及精神上的鼓励,告诉她们怀孕分娩是成为一个母亲的必经之路,无需担忧和害怕。与产妇家属做好沟通,营造孕妇周边温馨的家庭氛围,注意倾听患者心声,及时了解她们所思所想,尽早消除其可能存在的焦虑、恐惧心理。③对于一些“重男轻女”观念较为严重的家庭,要重视加强与产妇、产妇亲属的沟通,宣传现如今的社会“男女平等”的现代观念,消除其思想及心理上的负担,消除其焦虑、忧郁、恐惧的心理[2]。
2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产后抑郁患者在经过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之后的效果如表1所示。
表1对照组与干预组在不同时间内SAS、SDS的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如表1中所示,SDS与SAS在初次评定中对照组与治疗组差异并不显著,这表示两组的焦虑与其抑郁程度是一样的,有比较意义;在二次评定中,对照组与治疗组的SDS与SAS评分差异显现出来,虽然两组评分都呈下降趋势,但是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效果明显。
3讨论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多重因素,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①从受孕至分娩过程,产妇一直处于精神紧张、身体疲劳的状态中,促进了内分泌机能不稳定状态的产生,进而引发抑郁症。②受孕后至分娩前,孕妇体内的孕激素、雌激素会明显增多,甲状腺激素、皮质类激素等也会有所增多,而在分娩后这些激素却会快速减少,致使产妇内分泌组织与脑内的儿茶酚胺下降,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障碍。③有报道显示,孕产妇抑郁障碍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与丈夫的关系、所生婴儿的性别、产前接受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次数等[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对孕孕产妇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有效的减少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在孕妇入住医院时,应及时与孕妇亲属沟通,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孕妇的心理活动,给予孕妇细心的照顾及真心真意的关切,为孕妇待产营造温馨的环境,从各方面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吴洁.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11):31.
[2]马平仙.产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9):21.
[3]李娜.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12):75.
论文作者:王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抑郁症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抑郁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