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疗法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临床观察论文_高文贤1,罗铭艳2,何敏忠3,张媛媛4,王勇5

云南省禄丰县人民医院 云南禄丰 6512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溶栓疗法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次的研究观察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60例)及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予以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疗再通的有36例,再通率在60.0%,好转有60例(100%),病死率0例(0.0%);对照组中治疗再通的有12例,再通率有20.0%,好转有58例(96.67%),病死率有2例(3.3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栓治疗开始的越早,再通率越高。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溶栓疗法;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的局部血栓形成引起血管急性闭塞导致。该疾病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致死率较高的一种主要疾病。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时,加强急性期的溶栓治疗,积极的降低梗死面积是抢救的关键。现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因经济条件以及技术设备的限制,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为经济有效的一种手段。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次的研究观察对象,对溶栓疗法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本次研究的内容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及观察组(n=60),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年龄在(61.35±6.34)岁,梗死部位中广泛前壁的有10例,前壁13例,下壁12例,前壁+侧壁有6例,前间壁11例,高侧壁8例,发病至溶栓时间中4小时的有16例,6小时的有24例,6—12小时的有2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42—76岁,平均年龄在(62.06±5.84)岁,梗死部位中广泛前壁的有11例,前壁13例,下壁14例,前壁+侧壁有5例,高侧壁9例,前间壁8例,发病至溶栓时间中4小时的有15例,6小时的有27例,6—12小时的有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中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予以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解除患者的焦虑及止痛,并予以连续的夕阳、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扩冠脉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予以尿激酶,将其150IU溶在100ml的生理盐水之中,半小时内滴入,在溶栓前没有禁忌症的患者可以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者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每天一次,在3天后可以改为每天一次100mg,予以长期服用,溶栓后的12小时开始予以应用肝素等。

1.3观察指标 溶栓前予以全导心电图同时定位,实验室检查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心肌酶谱以及肌钙蛋白等。在溶栓后的三小时内每隔半小时对定位心电图进行一次复查,在发病后的两天内每隔2—3小时检查一次心肌酶,定期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同时密切的对胸痛缓解情况以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观察。

1.4再通指标 ①ST段抬高后在2小时内回落能够达到50%;②2小时内胸痛能够迅速的缓解;③CK—MB酶峰提前到发病14小时内;④在溶栓2小时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具备其中2项或以上的患者能够考虑再通,其中②、④不能够搭配间接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的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中治疗再通的有36例,再通率在60.0%,对照组中治疗再通的有12例,再通率有20.0%,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以及肌钙蛋白I的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中血清CK峰值及出现时间、肌钙蛋白I值及出现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病,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后的6—12小时内梗死部分心急发生坏死,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终目的是尽量、尽快的完全恢复梗死部位心肌的灌注。溶栓治疗能够使冠脉再通,对冠脉灌注进行恢复,减少了梗死面积,并有效降低病死率。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确诊后应马上予以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尽可能的抢救梗死部位周边将要坏死的心肌。在目前虽然具有更好的介入治疗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但介入治疗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并且费时费力,比较容易错过最佳的溶栓时间,因此在基层医院中静脉溶栓治疗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1]。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行心脏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理的基础,在其病理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当血栓完全、持续的将冠状动脉闭塞,从而引起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在闭塞性血栓的主要成分中以纤维蛋白是网状结构的红色血栓,是纤溶药物的底物,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2]。在溶栓治疗中是经过对纤溶酶原进行激活,溶解富有纤维蛋白的血栓,使闭塞的相关动脉血管再通,来挽救濒死的心肌。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治疗再通的有36例,再通率在60.0%,好转有60例(100%),病死率0例(0.0%);对照组中治疗再通的有12例,再通率有20.0%,好转有58例(96.67%),病死率有2例(3.3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溶栓治疗开始的越早,再通率越高。提示了在基层医院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及应用。在冠状动脉闭塞后的半小时进行开通血管,可以完全的不发生心肌坏死,在心肌梗死后的2小时,特别是1小时之内是再灌注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进行心肌水平的再灌注,能够有效的挽救心肌数量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溶栓治疗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中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及早的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也就越小,病死率的发生情况也越低,在基层医院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5]。

参考文献:

[1]张士梅.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30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0,14(8):964.

[2]周亚利.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9,32(10):39-39.

[3]陈辉.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159.

论文作者:高文贤1,罗铭艳2,何敏忠3,张媛媛4,王勇5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溶栓疗法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临床观察论文_高文贤1,罗铭艳2,何敏忠3,张媛媛4,王勇5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