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论文_郑志丽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论文_郑志丽

(山东省汶上县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5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并观察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且护理满意度高达95.2%,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4%,患者术后恢复较好。结论: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184-02

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其自身胰岛素分泌出现异常或胰岛素未能正常发挥作用,而导致的患者体内血糖长期超标,并且将会引发身体其他各部位出现功能障碍,包括有眼部、肾脏、心脏以及神经等[1]。而眼部将会受到糖尿病影响,出现白内障等疾病,白内障将会导致患者视物模糊、近视等症状,两种病症同时发生后,对患者自身工作生活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急需使用积极有效的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通过手术能够使患者白内障得到较好的治疗,使患者视力一定程度的恢复,而手术前后的护理亦对患者恢复与治疗有一定的帮助。本次研究则主要观察分析了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62.48±3.57)岁,疾病类型:1型糖尿病28例,2型糖尿病14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开展此次研究。

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白内障手术,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护理流程与小组制定:患者收治入院后,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专门临床护理小组的设立,并为每名患者安排专人进行负责,1名护理人员最多对应5名患者。由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好护理流程,包括术前、手术日、术后护理。规范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遵循路径进行井然有序的护理,最大程度降低护理工作上的漏洞。针对每名患者自身特异情况制定风险预案,在风险事件发生时采取对应措施积极处理。

术前护理:患者收治入院后,由专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患护关系,使患者对于护理人员充分信任与积极配合护理。而后通过日常交流了解患者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舒缓患者内心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进行健康知识讲解,使患者对于手术治疗流程、方法、效果以及疾病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与积极性。提醒患者饮食,指导家属准备符合糖尿病及白内障患者的饮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手术日护理:注意患者口腔清洁,预防患者呼吸道发生感染,为患者进行眼部术前处理,包括去除患者眼睫毛、结膜囊的清理以及泪道的冲洗,防止眼部感染,通过阿托品为患者进行扩瞳处理,帮助手术顺利实施。

术后护理:观察监控患者常规生命体征情况,并进行卧床护理,包括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翻身等。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在医嘱指示下,给予患者止痛药物缓解其疼痛,或消炎药物促进患者恢复。

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其中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表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观察患者出现前房渗出、角囊水肿以及感染的发生情况。

4.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患者在护理结束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患者31例,一般患者9例,仅2名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5.2%。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在护理结束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并且为角膜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4%。

5.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主要分为遗传与环境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因而具有一定几率发病,而后者主要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而导致,患者患病后即可出现多食、多尿、多饮以及消瘦的症状,若不加以控制将持续恶化病情。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较多,但无法完全根治糖尿病,只能通过治疗来维持糖尿病的发展。其中包括使用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运动治疗以及饮食治疗等,根据患者的糖尿病严重程度进行病情的控制[2]。

而糖尿病对于机体中眼部影响较大,并发各种眼科疾病的患者亦较多。白内障的病程较长,由早期逐渐发展至晚期,患者的视力受到的影响亦将不断扩大。在临床治疗早期白内障时,可通过药物治疗进行病情的控制,例如维生素C、B2等,并在延缓病情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当患者病情发展至后期时,药物治疗即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可采用手术治疗进行积极应对。通过对于白内障囊的摘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能够较为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并且恢复时间较快,效果较好,已发展为一种常规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式[3]。

而患者在收治入院后,由于其自身同时患有糖尿病与白内障,自身视力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患有糖尿病后又具有较多的禁忌与持续治疗[4-5],特别是服用药物以及胰岛素治疗,均需要每日持续不断的进行才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难以仅通过自身完成[6]。因此对于患者的护理将会对患者起到较大的帮助,并使患者在术后可更科学有效的进行恢复。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可知,在采取临床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5.2%,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4%,说明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与效果,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提升患者治疗与恢复效果,加快患者治疗进程的作用,是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的方法。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使患者具有高护理满意度,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娜,蔡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3):219.

[2]李美静,李宁.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术后护理观察与分析核心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9,16(1):253.

[3]高彩琴,李鸿儒.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1):179-180,183.

[4] Huang G,Crooms R,Chen Q,et al.Compliance with follow-up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rural China[J].Ophthalmic Epidemiology,2012,19(2):67.

[5]李淑清,吴九妹,李淑芳.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白内障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7):454-455.

[6]楼春花.结构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自我护理依从性和焦虑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9(5):70-72.

论文作者:郑志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论文_郑志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