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提高论文,教育质量论文,减轻学生论文,课业负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天津耀华中学的教学改革起步较早。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指导下,80年代初我校首先在单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这些单科教学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总结了一些经验,在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学科工作会议上交流了经验。1987年,根据天津市普教工作改革规划的要求,耀华中学由完中校改为高中校,开始进行高中校整体改革的试验。1988年,受天津市教育局的委托,耀华中学又试办超常儿童早期智力开发试验班,从学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超常教育的途径和规律。经过七年多的努力,在超常教育和试办高中校两项改革中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不仅每年能保证向高等院校输送400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新生,而且能把一批又一批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尖子生输送到国家重点、急需专业继续深造。现在仅就以下两个问题简要谈谈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一、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政治方向和办学目标。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重点高中办学的着眼点不能停留在仅仅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新生的水平上,必须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从21世纪科学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严峻挑战来考虑教育的目标、途径和措施,积极主动地、超前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总结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我们拟定的培养目标是:耀华中学要为四化大业培养跨世纪骨干人才,即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鲜明、志向远大、有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我们的具体要求是:
第一,跨世纪的骨干人才必须具备时代要求的较高的政治素质,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终身,具有改革开放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以人民利益为第一生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当然,对跨世纪骨干人才的养成教育也不可忽视,在他们身上应该体现出:
1.热爱学校、热爱集体,主动为集体服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抵制狭隘的、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2.积极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爱护比自己年幼的人,精神文明素质高。
3.艰苦奋斗,勤俭朴实。
这里包含学习上的刻苦钻研,生活上的艰苦朴素,思想感情朴实,待人真诚,不浮华虚夸,不口是心非,做一个正直的、光明磊落的人。
4.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拚搏进取。
克服独生子女身上的骄娇二气,能经受得起艰难困苦和挫折、失败的考验。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
第二,跨世纪的骨干人才要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强。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善于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第三,跨世纪的骨干人才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既能承担常人难以挑起的重任,又能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冲破层层障碍,走向成功和胜利。
第四,跨世纪的骨干人才,要在全面打好德智体美劳的基础同时,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志趣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在学科、科技或文艺、体育某一方面的特长比较鲜明、比较突出。
培养跨世纪骨干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校的整体改革规划,明确提出耀华中学的办学目标,即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南,以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为突破口,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加强学校基本建设为保证,努力培养跨世纪的骨干人才,使耀华中学成为一所现代化、高质量、实验型、有特色,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能与全国著名学校相比拟的、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重点中学。
二、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
教学是学校的主旋律,在学校的整体改革中,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起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是培养跨世纪骨干人才必须采取的重大措施。
(一)革新教学内容,要少而精,逐步形成耀华的体系。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框架下,我们从重点中学的总体任务和21世纪科学技术挑战的要求出发,充分考虑高等院校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学生智能潜力的挖掘以及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不断更新、充实、完善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打好基础,突出重点,删略繁杂的、次要的内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每一个学科都要从知识结构、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训练及检测环节等六个方面来形成自己的体系,并明确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达到什么层次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的积累、筛选、分析整理,使学科教学进一步规范、系统、科学化。
(二)改革课程结构,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活动课。
课程结构的改革,是建立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教委下达的新教学计划,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组织好必修课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必修课的课时数要压缩,调子要降下来,难度不超过教材要求,广度不超越大纲范围,把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能力教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增设选修课和活动课,使学生能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特长。
选修课和活动课可以不受教学大纲的局限,便于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独立钻研的机会,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手脑并用的能力。目前,我校开设的选修课有:《电子技术知识》、《生命科学基础知识》、《英语听力与写作》、《国际关系发展简史》、《四级英语》、《天文观测》、《水粉画与油画》等二十多种课程,采用尊重学生个人志愿报名与兼顾全校统筹的原则接纳学生,并聘请各学科有专长的教师任教。为增强选修课师资力量,近几年来学校还聘请了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担任选修课兼职教授,使选修课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为保证选修课、活动课的时间,我们把必修课由每节45分钟缩短为40分钟,着眼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在试点年级开始突破班级授课制,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对某一两个重点学科,可以选择适应自己水平的A班、B班或C班,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三)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实现四个突破。
压缩必修课的课时,不能用简单的减法,更不能降低必修课的教学质量。出路只有一个: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四个突破。
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课堂吸收率上有新的突破;
二是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精神上有新的突破;
三是广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实现微机、录像、音响、常规实验等多媒体在各学科教学的系列化、常态化上有新的突破;
四是精讲精练,在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钻研能力上有新的突破。
为了实现这四个突破,我们把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要求各学科组的教师上好四课:老教师上好示范课、中年教师上好研究课、青年教师上好试验课、全校教师上好电教课。在课堂中提倡少精活,反对多杂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质量的一条新路。
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高考体制不改变的情况下,不能用简单的“减法”来解决学生负担问题。我们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探索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每一分钟教学效率,从而摸索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途径和做法。从1992年起,我们就把计算机技术做为一种重要手段、引入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试验。三年来的探讨与实践,我们认识到,计算机是现化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建立起空间概念,是多年来教学的难点,用粉笔板图、实物模型的效果很有限,我们采用计算机三维动画软件进行空间图形教学,色彩鲜明、图像直观,而且把作图的动态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图形的关键部位可放大,不同图形可比较,往往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时间就能把过去用一节课学生也难于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巩固。
物理、化学课中涉及分子、原子、带电粒子等微观世界的教材,以及电磁场理论、波动理论等,过去只能靠挂图、定态模型说明讲解,枯燥、抽象、难懂,学生学起来很费劲,现在用计算机把微观世界的图景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学生不仅理解得深、记得牢,而且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和想象力。
生物课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变异部分,特别是细胞减数分裂、DNA的结构和复制等教材,内容繁多,过程复杂多变,教学时数又不多,学生很难搞清楚。现在,教师使用计算机,把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过程编成计算机软件,在课上用彩色动态图形,清晰有序地描绘出复杂多变的生物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难点一一突破。
历史、地理教学离不开挂图,但挂图往往分布密度大,学生看不清,版图变迁就更难展示。有了计算机手段,用三维动画进行版图变迁教学,并且把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的原版录像带都编入计算机程序,活的图景在课上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大大增进了教学效果。
对于高密度、大信息量的知识传授,以及在课堂教学中迅速地收集、统计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确能起到常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在这条路上积极探索,逐步培养起一支由各学科教师组成的老中青三结合的软件开发队伍,编制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90多个,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使课堂教学出现了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面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索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把电影、录像、常规实验等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形成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格局。同时,集中人力、物力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取得新的突破。在这方面,三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第一,努力挖潜,立足本校,培养计算机人才。
1.学校里原来没有计算机专业人才,我们就把物理系毕业的青年教师送到大学去系统进修计算机专业,作为学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骨干。
2.面向全校教师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普及计算机常识,并展示试制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课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将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强烈愿望。
3.举办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班,共七期,参加培训教师达185人次,培养出40多名具备编制教学软件能力的骨干力量。
第二,精心组织建立起三结合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队伍。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一般由三部分人结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1.教学专家 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编写课程讲义,提出教学目的、要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策略等,并对软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负责。
2.脚本编写专家 具有较丰富的计算机知识,能按照教学软件设计原则和要求,将“课程讲义”改编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脚本。
3.程序设计专家 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能按脚本要求编程序,使教案、教学环节变为计算机程序。
第三,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建立起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室。
几年来,逐步建立起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和三间专用的多媒体教室。除学校原有的50台PC机网络外,又添置了21台386、7台486微机及彩色图形扫描仪、光盘读写机、2台250英寸高清晰度投影仪等设备,并有五名自己培训出计算机专业人员积极配合,服务和支持全校各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
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我们学校的干部、教师尝到了应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甜头,深切地认识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新路。现在,耀华中学正在向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系列化方向发展,力争在两年内开发出一套高质量、成系列的普通高中各学科的教学软件,并向将计算机软件与声像合成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人机对话的综合性复习、自学方式、由课堂教学走向课外活动的方向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