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预防及康复的影响论文_廖雯婧,覃红桂,刘菊,刘紫琳

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预防及康复的影响论文_廖雯婧,覃红桂,刘菊,刘紫琳

廖雯婧 覃红桂 刘菊 刘紫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肝胆腺体外科 54100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妇科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上肢出现水肿的预防效果以及康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00例乳腺癌切除术的患者,并对其进行了上肢功能恢复训练指导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接受了诊治后的临床表现。结果:出现上肢水肿症状的患者有29例,占比率29.0%,转院期间发生5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有10例,出院后一年出现症状的患者有6例,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水肿症状,均得到了恢复,且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患者在接受到了科学合理的恢复训练后,其预防性措施,也为其适应性提供了可能。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对患者上肢出现的水肿症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字:早期护理干预;乳腺癌;上肢水肿;预防;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几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过程中也只能达到局部治疗,通过化疗放疗辅助等房子进行相关临床治疗,但是乳腺癌术后容易产生上肢肿胀、肢体乏力、易疲劳等不良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丹毒和感染等严重后果[1],因此,早期预防和发现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十分重要,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乳腺癌手术后的良好恢复,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了早期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预防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00例乳腺癌切除术的患者,均为女性,术后经病例监测后,均定性为乳腺癌。其中左侧43例,右侧57例,标准根治术19例,改良根治术50例,保乳手术31例,在手术后住院21~55天,后采取化疗进行,其治疗全程均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1.2.护理方法

术后的6h至2d时间内护理方法:全麻及手术后的6h当患者得以清醒后,采取半卧体位,保证患者的患侧上肢有软垫,可进行高抬处理,其中手腕应高于肘关节,且保证床体和上肢呈30°,肩外展30°。其处理办法主要作用在于预防患者发生肿胀,与此同时定期进行手指屈伸练习,以保证能够在离床情况下保证其关节的屈伸活动,并促进其肢体静脉得以回流恢复。

引流管拆线出院后:拔去引流管后,如管内无积液且伤口愈合较好,能够进行梳头等简单动作。其手臂的屈伸动作和手指柔性方式等,基本动作都能够缓慢完成。则在患者出院后,应当按时进行练习,并根据患者的基本症状情况进行特定训练。

在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及时叮嘱患者进行及时的锻炼,并进行定期复查,确保患者的身体在正常的恢复环境之中。在随访的过程中,应极力禁止患者在观察期间进行抽血和静脉注射,其中尤其注意的生活则为患者不应当进行重体力劳动,且避免过久的下垂,如发现肿胀症状,应进行及时的就医诊断。

2.结果

出现上肢水肿症状的患者有29例(29.0%),其中5例患者在转院期间发生上肢水肿,经治疗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例患者上肢水肿症状完全缓解,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水肿症状,均得到了恢复,且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患者在接受到了科学合理的恢复训练后,其预防性措施,所有患者均得以缓解,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在患者出现了不良症状后,及时采取按摩、护理等,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健康。

3.讨论

乳腺癌手术后出现的上肢水肿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出现时间也有不同,部分患者在术后早期就能够发现,而部分患者在术后几年后才会出现[2]。出现此症状的原因在于乳腺癌手术后破坏了患者的肢体淋巴回流系统的完整性,这样就直接的导致患者在恢复期出现了不同的症状,其中以淋巴结肿胀为主。患者的患肢体处,由于进行了结扎处理,这样上肢回流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肢体积液的产生,在手术后进行静脉受压治疗,其回流的障碍也表现为上肢水肿[3]。在治疗过程中,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心情。因此在进行临床的诊治过程中,更需要进行质量的调控,在手术过程中,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经本次的试验研究证明,术前的详细询问,并介绍手术的处理方式以及日后的影响,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进程,还能减少术后的不良并发症状的发生。对患者以及家属说明手术后的锻炼需求,并让其能够配合治疗以及护理。

在手术后的住院期间,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训练指导,按照要求循序渐进的进行恢复锻炼,不能够过于急于求成。在手术后,由于关节过早的活动可能导致皮下积液,且切口皮瓣坏死,也会直接的导致出血症状的出现,腋下的疤痕也会导致静脉淋巴压迫,这样就可能增加上肢水肿的出现。在本次的试验研究中,治疗后出现的上肢水肿以及病理症状比较多,且难以进行有效治疗,治疗后患者容易放松警惕,加上护理措施不当,这样在忽视了肢体保护后,就可能导致淋巴结水肿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强调保护患肢,能够有效预防水肿的发生。上肢锻炼,在术后需要贯彻与整个治疗的全过程,进行循序渐进的恢复锻炼,还应当贯彻于始末,应在患者感受到一定的疲劳感或有肿胀感后,及时的进行临床护理。在随访调研过程中,也应当严格按照常规的临床诊治进行护理,一旦发现不良症状,条件允许,则应当进行及时的治疗护理,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症状缓解,并通过理疗、按摩等方法进行缓解恢复。在按摩的过程中,主要针对患者淋巴结集中位置进行按压,保证淋巴囊的郁结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在临床恢复锻炼中,张伟[4]等在早期干预护理的临床报告中指出,渐进性的按摩挤压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其恢复的进展,并从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来看,其肿胀的程度也高于以往的护理效果。

在临床护理乳腺癌的不良症状护理中,主要提倡早期、适量、适时三个要素,需要护理人员和病人家属共同参与,并以有计划的进行护理,才能有效的减少水肿症状的发生[5]。在临床中,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水肿的成因有很多,而其中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对患者水肿的处理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只有加强恢复锻炼,并配合合理的按摩手法,才能够辅助好药物对患者水肿情况的缓解治疗。

综上所述,及时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可能发生水肿症状进行早期的科学化护理,不仅能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对患者上肢出现的水肿症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扬.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预防及康复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200-201.

[2]LI Jia,SHEN Lei,XIAO Xi-gang等.MicroRNAs in breast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breast cancer therapy[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3,126(13):2556-2563

[3]侯惠芹,蔡新春.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34-35.

[4]张伟.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早期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3918.

[5] 包永华.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及体会[J]. 当代医学, 2012, 18(23):113-114.

论文作者:廖雯婧,覃红桂,刘菊,刘紫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预防及康复的影响论文_廖雯婧,覃红桂,刘菊,刘紫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