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克良:民族酒的守望者_季克良论文

季克良:民族酒的守望者_季克良论文

季克良:国酒守望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守望者论文,国酒论文,季克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河日下还是逆流而上?

问:从近期公布的2002年中报数据来看,茅台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都不如自己的竞争对手,另外,近年来川酒以五粮液为首,规模和市场份额都迅速扩大。在人们的印象当中,茅台似乎是“江河日下”?

季克良(茅台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茅台不是江河日下,而是逆流而上。2002年是我们高速成长的一年,在全国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形下,我们仍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从利润总额上看,茅台确实落后了,但从人均利润上看,茅台是全国各酒厂里最高的一个。为什么人们认为茅台酒不如其竞争对手?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过去的几年,政府对茅台的支持力度与其他酒厂所获得的政府支持不可同日而语。第二个更重要的原因,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要难一些。茅台酒从生产出来到销售要五年时间,因此在生产上决策上比其他酒厂难得多。就算现在市场销路很好,我们也不可能马上增加产量。浓香型和酱香型的酒不是一回事。浓香型的酒今天市场情况好,几个月内就可以扩大生产,产品马上可以上市,而酱香型的酒就不能做到这一点。

问:在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中,茅台的“逆流而上”究竟体现在哪里?

季克良:2002年就全国来看,整个全国的酒厂利润总额都在下降,茅台利润表现出来的是增长。普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消费税的影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这两个对茅台同样有影响,但影响比较小,因为茅台的量少,平均价格高,并且销量在增加。而其他酒厂平均价格低,再加上税对茅台影响较小,因此,出现了白酒整体净利润下降而茅台上升的情况。这就是茅台的“逆流而上”。

问:有人说茅台是酒中贵族,过去获得的盛名是否会成为一种包袱?作为当家人,你是否认为茅台这些年发展得太过保守?

季克良:不存在保守的问题,茅台酒的生产周期很长,需要5年,广告的作用不大。打个比方说,请客吃饭,5天前蒸好了8个馒头,如果今天刚好来了8个人,那么一人一个刚好,如果来了16个人,那就不够了。不像浓香型酒,今天来了8个人我就做8个馒头,今天来16个人就做16个馒头。茅台只能根据5年以前生产的量进行销售,决策起来就没那么容易。茅台酒的工艺决定了茅台酒的销售。因此,我们在营销攻势上并不需要大张旗鼓。

茅台酒总部不能外迁

问:来茅台镇,我的感觉是翻山越岭千辛万苦,现在很多边远地区的企业都把总部往繁华都市迁,茅台不走出大山的理由何在?

季克良:我是技术出身,深知品质对酒的重要性,对茅台酒来说,质量更是其生命,而生产一线质量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我认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大力抓质量。如果将总部迁往大都市,主要领导都不在厂里办公,很难对质量进行直接管理。如今信息比较发达,也不存在信息闭塞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茅台的营销公司可以设在大城市,但总部不能外迁。

问:有人说,茅台酒生来与政治紧密 联系,其国酒地位也因此而得以保全,对

此你是否认同?

季克良: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茅台成为国酒并不是政治赋予其这个地位。一个国家的国花、国都都是选择最好的。国酒为什么是茅台,主要基于它的品质,茅台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周总理长征路上肯定不只喝了茅台;重庆谈判时,离泸州最近,还是选了茅台。1962年到1978年茅台酒厂是亏损的,但其依然是国酒,要害就在于其品质。茅台酒的品质好是有事实根据的,所有的酒喝了都要上头,唯有茅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大家都认为酒伤肝,而茅台酒经过检测确实不伤肝。原因是茅台酒的酒精度设计得最科学。国外的洋酒都是67度到70度然后加水,只有茅台是53度,而这个浓度是酒精和水亲和力最强的时候。要保持国酒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茅台酒的品质,这是根本。

问:品质要保全,更要创新,茅台靠什么实现自身的创新?

季克良:主要是靠科技进步,比如,过去的酵池石头之间是泥土,泥的收缩和石头的收缩不一样会形成空隙,造成一些浪费,我们就采取一些措施,不让其出现空隙。我们采取的这些措施也算是一种创新,但更准确地说是使茅台的酿造过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规范,算是个微调的过程。另外,我们进行技术改造,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使我们的工人将主要精力放在质量上。总之我们要想捍卫国酒的地位就要采取一切办法保证和提高质量。

“热启”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问:21世纪的营销是品牌营销、文化营销、终端营销三位一体时代。白酒行业的市场营销普遍还停留在较低水平,近几年,一些新品牌如金六福、小糊涂仙的成功,为白酒的市场营销开辟了新的思路,茅台在市场营销策略上将有怎样的实践?

季克良:销售网络的健全是我们主抓的一个问题。2002年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地级以上城市的销售网络建设。除了少数地方,像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的一些地级市没有我们的网络,没有我们的商店和经销商以外,其他所有的地方都有了。1997年我们只有40多个经销商,现在已经有400多个。2002年,我们对茅台酒专卖店进行了统一的形象装修,到今年6月份,大家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统一的国酒专卖店。

问:茅台如此大面积的销售网络、销售渠道铺开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上的“失控”?

季克良:在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计划,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投放。过去只要有钱就可以提到货,现在要按计划、按季节来确定每个地区的投放量。我们除了向县级城市延伸,正在思考经由各个片区、各个省区的经销商再向各个商店、酒店延伸。一些酒店、商场经过我们验收合格后,我们会发给他专卖店金字招牌。

问:2002年,茅台启动了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但步伐并不快,在“外销”方面,茅台的打算是什么?

季克良:茅台酒是中国白酒的第一品牌,有责任也有义务打进国际市场。事实上,茅台从1915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茅台现在的出口量是300多吨,但步伐还是慢了一些。虽然是一个国酒品牌,主要是政府官员来访问时才喝,我们的销售网络还局限于华人圈和华裔圈,还没有真正融入西方社会。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宣传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对茅台酒特点的宣传还不够。

对于打开国际市场的销路,我们主要采取了宣传茅台酒特点的办法,选择真正有能力的、能帮助我们打进西方社会的经销商,对多头出口进行逐步整合。

品牌开发以自己的方式行走

问:酒业竞争的严峻迫使白酒企业寻求在品牌开发上有所突破,茅台的对手几乎将品牌开发做到了极致,而茅台延伸的两个品牌———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市场表现至今并不出色。对于品牌延伸,茅台坚持怎样的原则?

季克良:在多品牌开发的问题上,品牌多好,还是品牌少好,我认为还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茅台王子酒和迎宾酒这两个品牌还是酱香型的。这种香型在国内比较少,正因为少,所以推这两个产品的阻力是相当大的。打个比方说,四川人多的地方辣椒好卖,江苏人多的地方糖好卖。王子酒和迎宾酒是属于份额特别小的酱香型。这两个产品我们推了三年,去年销售量是1000吨,而茅台酒1992年的销售量才达到1000吨,王子酒和迎宾酒用了三年时间就达到了年销售量1000吨,应该说这个速度不慢了。虽说比起其他的酒来说是慢了,但从总量来说,其他香型的酒有399万吨,而茅台酒只有5000吨。

品牌的开发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拿五粮液来说,它是商业系统领导的,进入市场经济比我们早,市场观念比我们强。我们计划经济的思想比较浓厚,但技术力量要强一些。由于生产工艺不一样,我们的决策要难得多。

问:茅台酒本身就是高档酒的代名词,开发中低档酒会稀释、弱化其品牌价值,茅台是否处于品牌延伸的两难境地?如何把握品牌延伸、扩张的分寸?

季克良:单纯地把酒归为高中低档是不恰当的,应该是看产品是否符合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如果单从价格上来说,一个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其营销里面最核心的一块。决定企业产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定位、形象维护、供求关系等。茅台的工艺在世界酿酒工艺里是最科学的,茅台的生产成本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但是我们现在酒的价格在全国不是最高的。事实上,消费者对茅台酒的价格的敏感性并不高,比如价格卖到250元他要消费,卖到280元他也不在乎那点钱,但我们不会盲目提价。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根据品牌维护的需要进行品牌开发。

问:在品牌开发上茅台依然坚持高档化的路线?

季克良:茅台百多年来都坚持走质量效益路,100年以前茅台酒就是高档酒,民国初年一块银元一瓶酒,当时一块银元可以买150斤稻谷。虽然如此,但我们进行品牌开发还是会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现在品种从30多个增加到50多个,就把我们搞得手忙脚乱。因为,我们的包装生产线是按2500吨的量设计的,等我们新的包装车间上来后,我们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了,就会着手开发新的品牌。企业不同,所走的路也不同,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事,而不能脱离实际。

茅台一定要靠主业

问:除了经营传统的白酒,茅台也开始向啤酒、红酒领域进军,业界对茅台进军这两个领域并不看好,你认为,在多元化经营的进程中,茅台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季克良:业界对我们做红酒和啤酒有很多看法是很正常的。我们的发展战略有两句话———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在做好酒的文章里头,我们还有一句话:要做好,要做强,要做大。茅台一定要靠主业,在做好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再做好其他酒的文章,比如说茅台红酒、茅台啤酒。茅台红酒、啤酒能不能做好,现在下结论是没有根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做茅台啤酒主要靠贵州市场,茅台啤酒质量现在在全国是最好的。有这样一个基础,我们有信心将茅台啤酒做好。至于红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看到了红酒的发展前途。我们贵州不能生产好的葡萄,所以我们到干红葡萄最好的地方去。我们不一定现在赚钱,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把质量搞好,质量意识是茅台这个企业的根本意识,我们很有信心将茅台干红做成干红中的茅台。

问:当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形成公司品牌时,多品牌战略对品牌不会有威胁,如果当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主要是产品品牌时则恰恰相反,多元化会不会稀释掉“茅台”固有的品牌价值?

季克良:皮尔·卡丹以前做衣服,现在做皮带、皮包,有人对其产生过疑虑吗?海尔刚开始是生产冰箱,现在生产空调,也做电脑,好像也没有多少人对其提出过质疑。我们刚进入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的了解还不够,评头论足不足怪。对于品牌延伸,应该遵循两条,一是搞得不能太多,太多管不过来;二是要确实做好,把质量做上去,我相信质量是最有说服力的。小平同志有两句话,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不行,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也不行,两者缺一不可。人家议论归议论,我不反对,重要的还是要按照我们的实际情况办事,把事情做好。

问:茅台在多元化经营中将遵循怎样的模式?

季克良:市场经济下没有现成的模式,都是根据各自情况在实践中摸索。做企业,有很多模式,海尔有冰箱,有空调,有电脑,但是可口可乐就一个产品。可口可乐成功了,海尔也成功了,我认为都要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在走的过程中,不断纠正思路和发展模

式。如果感到品牌多了,在市场上反映出来对企业有影响就收缩,白酒行业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单一品种的也可以搞两三个品牌试一试,如果成功了就再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个实际情况包括主要领导人的思路,也包括企业的资产的情况,技术人员的情况,管理人员的情况,还有企业文化以及市场状况。

问:去年以来,外来资本大举进入白酒业,茅台是否也有吸纳外来资本的计划?对于外来资本的“抢食”,茅台怎么看?

季克良:外来资本进入白酒行业就是看中了白酒行业有利可图。事实上白酒行业是不是真的有利可图,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利可图,一种是有利可图。名牌产品是有利可图的;某些企业某些产品看起来有利可图实质上靠的是不正当竞争,靠偷税漏税来实现的。

外来资本的进入我认为既是一个好事,又不完全是好事。说不定进来后就走了,其中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这个企业如何应对外来资本甚至是外资呢?我们还要冷静观察,我们要根据变化的情况来相应地制定政策,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着的。现在要预测10年以后的事情还没有把握,还是要看,要靠实践来决定我们的决策,要相机而动。

标签:;  ;  ;  ;  ;  ;  

季克良:民族酒的守望者_季克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