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_金融论文

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地区论文,金融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奠定了中部9省、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进入21世纪,中部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力推进中部地区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竞争力,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部地区工业战线的重要任务。

一、地区工业结构调整:金融的作用

(一)结构调整与结构优化: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焦点

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应是一个结构优化的过程,其涵义是:一是工业结构量的优化,即通过优势产业的集中,形成规模经济;二是工业结构质的优化,即优势产业的效率高,表现为成本低、质量优,产品多样化,能满足需求的变化。因此,工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应是增强整个区域工业在全国市场甚至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所以,按优化思想来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应做到:第一,以增量投入来对现有的优势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促使其产品升级换代;第二,工业结构调整中存量的调整应是动态的调整。

根据工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思想,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在于:(1)区域内生产要素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表现为货币化和证券化程度低,生产要素市场省际间分割严重,生产要素跨省流动困难;(2)现有的以重化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由于单个工厂的投资额大,导致增量投入调整作用小,而存量调整难度大;(3)以产量为标准建立的区域性优势产业,生产能力过剩,效率低,竞争能力弱。因此,按结构优化的思想,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既要发展高新技术,又要对传统的优势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4)中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就业压力大,各地区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出现盲目扩大规模和重复建设的倾向。

(二)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区域金融在区域工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区域金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总量和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力,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区域经济的总量规模、经济货币化等因素影响;其二是区域内金融服务水平,包括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金融服务的广度是指金融服务业务和服务手段的多样化;金融服务的深度是指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的技术含量。因此,金融在区域工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表现如下:

1.金融的资金聚集和分配功能有助于资本的形成和集中,这样,通过有选择、有重点的资金投向,可充分发挥增量投入促进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对存量资产进行技术改造的作用。一般认为,区域金融资源的总量和资源配置效率受本区域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率决定。而在开放经济下,通过资金的自由流动,可使金融资源很快地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从而使该区域金融有可能超常规地发展,如区域外金融资源的大量流入和先进的金融服务手段的引入,这有助于区域工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已得到充分的发展,投资机会减少,其大量的资金正准备进行战略转移,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可以说,只要在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方面作出恰当的安排,东部地区的资金进入中部地区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可进一步发挥增量资金投入对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2.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中,存量调整的难度大,而存量的调整主要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完成,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要素的流动都可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完成。从生产要素流动到资金的流动,必须使生产要素进行充分的货币化和证券化,才能完成这种转变。现代金融服务业务,主要是投资银行业务,为企业股份制改造、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上市、兼并、收购等提供金融服务。在这些业务中,企业生产要素通过资产评估来货币化,通过股份制改造、发行股票等来证券化,通过收购、兼并、合并等资产重组方式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因此,金融通过其服务活动可创造资本的流动性,从而使工业结构调整更容易。

综上所述,在开放经济下,随着资金的区际间流动,中部地区的金融有可能超常规地发展。因此,从动态和优化的角度看来,金融在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中,是一种重要的自变量,而不是因变量,即金融是中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二、“金融瓶颈”: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金融在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中所起支撑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区域金融资源的聚集功能和区域金融服务的水平。从中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来看,尚不能满足其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已成为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金融瓶颈”。

1.中部地区金融资源聚集功能弱,导致金融资源总量满足不了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表现为:1)金融对区域内资金的聚集能力较弱。从表1可知,1997年、1998年中部地区在全国GDP中占比分别为28.1%、27.92%,而资金来源占比分别为22.4%和22.3%,区域内资金来源与其对GDP的贡献不相称,说明金融对区域内资金的聚集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2)本区域金融对区域外资金的吸引力不强:其一,从表1可知,1997年、1998年中部地区的存差分别为-1296.2亿元和-1070亿元,说明中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资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相对于东部地区同期的9843亿元和12962亿元以及全国同期的7865.8亿元和11087亿元的存差相比,中部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其二,1999年,全国A股市场筹资总额为893.6亿元,中部地区为274.2亿元,占比为30.7%,到1999年底,全国共有上市公司949家,中部地区有206家,占比为21.7%。因此,中部地区从资本市场筹资能力不强;③吸引外资的能力更弱,1998年,东部地区利用外资额为38559.1亿元,占比为85.5%,中部地区为4787.7亿元,占比为10.7%。

2.中部地区市场基础薄弱,金融市场不完善,资产货币化、证券化程度低,金融尚不能充分发挥通过资金流动来实现生产要素流动的作用。目前中部地区生产要素的集中主要是靠地方行政手段在省内集中,利用资本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来实现生产要素跨省集中的案例很少。

3.金融服务品种少、层次低、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既影响中部地区资金的聚集能力,又缺少促使资本流动的金融手段。如前所述,中部地区金融对区域内和区域外资金的聚集能力都不强,其关键在于金融服务质量和金融创新能力。就目前全国的资金状况来看,东部地区有大量的存差资金,1998年为12962亿元,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增量资金投入来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金缺口大。为什么东部地区大量的存差资金没有转移到中部地区?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因为民间资金具有趋利性和厌恶风险性,必须有一定的措施保障其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才会大规模进入。无目前中部地区工业,对资金的吸引力较弱,但部分工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只要能设计出某种融资安排,将风险分散和保证一定的盈利,其优势产业吸引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是不成问题。另外,中部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收购、兼并等资产重组提供金融服务不够,或者不能提供,或者所提供的服务技术含量不高。

表1 我国各地区资金来源与运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9)》和有关资料分析得出。

4.风险投资业发展过慢,与该地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相称,导致大量的科学技术发明没有在本地区转化为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靠本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比较困难。

三、锁定与反锁定: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撑的制度安排

由于中部地区工业结构呈现典型的“锁定”效应,即产业锁定、所有制锁定、技术锁定、生产要素的区域锁定和“二元结构”的锁定等等。从目前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来看,以金融来安排反锁定,进行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区域金融超常规的发展,即利用超经济规模金融资源的聚集和大量的金融服务手段创新来安排反锁定,以价值流引导实物流来顺利完成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实行有差别的区域金融货币政策,促进中部地区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与货币化、证券化。区域金融差异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发展的一种客观现象。因此,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货币政策应当是全国统一性与区域差异性的统一。中部地区的金融要先行,在区域金融货币政策方面应作以下制度安排。

(1)执行较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引导资金适度向中部地区流动。目前,中部地区银行存款在金融资产中占比相当大,其可分配的金融资源主要来源于银行的存款,统一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资产负债比例考核标准使其金融发展在全国金融发展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应适当降低中部地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二级准备率,实行较为宽松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增强中部地区金融机构可用信贷金总额。

(2)大力支持国有独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增加中部地区资产证券化的比重。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增加上市规模,扶植中部地区资源型工业企业改制上市;②允许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发行各类企业债券;③有条件批准中部地区的一些财政收支良好的省市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增强财政政策的乘数作用。同时通过财政资金的合理投向来增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速度;④在对国有独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应注意降低国有股的比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国有股占比过大,如1999年,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比为29.4%,从中部地区工业结构的特点来看,国有股的占比会更大。这样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干扰,使产权交易的市场化程度降低。

(3)在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方面,适当降低中部地区金融机构门槛,大力促进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中部地区金融资源的聚集和分配能力。一方面,在区域内积极稳妥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弥补全国性金融机构资金聚集和分配在地域空间上的不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地域取向为:业务和机构向中心城市收缩,其资金投向为“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如武汉市企业获得的贷款占湖北省的48.7%,而且占不到获得贷款企业数2%的大型客户获得了52%的贷款。这样,虽有利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但大量的中小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调整。同时,现有的10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中部地区仅占30%,且业务局限于其所在的城区。因此,中部地区的金融要超常规发展,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和放宽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区域是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对区域外实行金融开放,促进金融竞争。目前,我国已加入WTO,中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市将有五年的保护期,在五年的时间内,中部地区的金融应先向内资开放,即鼓励区域外的金融企业兼并区域内的金融企业和放宽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以吸引东部地区的资金和先进的金融服务手段。

(4)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金融信贷政策要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金融市场机制,加大对中部地区具有要素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工业企业的支持,将资源优势、企业竞争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支持的主要方式是扶优限劣:对于缓解瓶颈约束,改善中部地位区区条件和投资环境有关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长期结构性短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以及出口创汇产品,应予优先支持;对优势工业地区、行业和企业重点支持,这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优势工业,在全国同类产业或地区经济中处于主导和支柱地位,是金融扶持的重点;对进入壁垒低,结构性过剩属重复建设的工业企业,以及技术落后,高耗能料,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限制或不予支持。

2.积极扶植中部地区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是资金流动的场所,而资本市场是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场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结构调整中增量资金的来源和存量资产的调整(即资产重组)都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完成的。

(1)加快发展地区金融中心(如哈尔滨、郑州和武汉)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考虑到我国已在东部地区的上海和深圳成立了两家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可在中部地区成立一家或两家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方便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产权的流动。因为在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上市公司毕竟是少数,如到1999年末,中部地区只有206家。而大量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其资产已经完全货币化和证券化,具有自由流动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交易市场,其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限制。

(2)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为中部地区工业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提供金融服务。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其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承销和证券经纪两方面,其他业务和购并、公司理财顾问、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等,很少开展或没有开展。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人才和实力。因此,可考虑一方面由国有商业银行利用其人才和实力的优势,在中部地区合资成立投资银行或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在中部地区的分支机构从事某些投资银行业务。其实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在东部地区的分支机构早已开展了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如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的商人银行部就从事了一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另一方面,扩大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中部地区各省办事处的业务范围,为中部地区工业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国家资产管理公司是依靠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而组建的,具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和信息优势,从事的业务应是投资银行业务,目前其业务仅局限于贷款的回收、债转股等业务,不能充分发挥人才和信息优势。

(3)大力推进中部地区商业信用票据化进程,发展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短期国债现货及回购市场,降低市场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3.取消对金融创新的限制,鼓励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包括技术层面的优化和制度层面的优化。因此,金融创新是金融支撑的生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才能给予工业结构调整持久的支持。

(1)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收购和兼并中融资方式的创新。在进行技术改造中企业购并中,可运用项目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项目融资具有“项目导向”和“风险分担”的特征,目前已大量应用于国内外的一些大型的、回收周期长、资本密集型的工业、能源、矿山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和收购,包括石油工业、采矿业、有色金属工业等项目。而且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较多,主要包括融资租赁、BOT、ABS模式等。能够通过适当的融资模式来对融资结构和信用保证结构作出恰当的安排,以满足投资者对收益和风险的要求。因此,运用项目融资,能有效解决中部地区一些资源型企业,如石油工业、煤炭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的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并购中的资金短缺难题,而且完全可行。第一,中部地区拥有的资源型企业。由于其产品有市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第二,项目融资的实施技术有保证,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有多年的国内外项目融资实践经验;第三,资金来源有保障,中国居民存款已超过7万亿元,东部地区金融机构有大量的存差,从国外项目融资的实践来看,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或银团,我国商业银行参与项目融资是可行的,项目融资贷款虽然期限比较长,但项目融资具有前面所述的两个特点外,还能保证银行有稳定的现金流,因此风险较小。由此可见,在中部地区推行项目融资,关键在于商业银行的参与和金融管理当局的容许。

(2)鼓励商业银行对传统业务进行创新,努力推进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和贷款证券化,为商业银行开辟新的资金来源。在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中,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力度最大。但以重化工、资源型企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资金结构,其对银行存量资金的“锁定”效应最大。同时,目前储蓄存款分流,银行资金来源趋紧,如湖南省2000年金融机构新增贷存比为84.2%,大大高于规定的不超过75%,大部金融机构感到资金紧张。因此,可考虑在中部地区某些条件好的中心城市开展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

4.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壮大,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思想要求发展高新技术,而且中部地区具有科技优势。但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风险比较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不能过多地介入风险投资。因此,必须要有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和管理。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可考虑吸收企业资金、外资、保险资金等等,以减少高新技术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靠。

标签:;  ;  ;  ;  ;  ;  ;  ;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