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我国商检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几个问题_经济论文

再论我国商检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几个问题_经济论文

对我国商检经济发展战略几个问题的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我国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商检经济学是一门正在创建中的新兴学科。此文围绕中国商检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就商检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加快中国商检规则与国际商检规则接轨、我国商检市场的培育与管理、中国商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商检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作用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商检经济 发展战略 商检市场

我们花费了四年心血,在创建中国商检经济学这门崭新的交叉边缘经济学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任何一门新学科的建立,总是离不开与此相对应的概念、范畴、原理的探索,由此构建新学科的理论大厦,商检经济学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商检经济发展战略在商检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曾对商检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实施途径进行过专门论述。为了使商检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更深入,本文就商检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加快商检与国际规则接轨以及我国检验市场培育与管理的问题,并由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商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以及商检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作用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商检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众所同知,“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概念是从军事战略一词引申而来的。刘光杰教授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概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发展战略是研究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规律性的东西,即指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部分、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局部或因素,而相应作出的筹划和决策。我对此深表赞同。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便可以把商检经济发展战略界定为:以商检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研究构成商检经济发展全局的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和决定商检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因素和子系统,以及由此而相应作出的商检经济发展的筹划和决策。

为使商检经济全局健康而迅速地发展,必须认真仔细地分析构成商检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住那些制约商检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便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指导。

商检经济是一个系统。只有当构成商检系统的劳动力、商检经济仪器设备、商检科技、商检信息、商检管理体制、商检法律法规等因素或子系统都组合在一起,成为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时,商检经济才真正具有系统力。商检工作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其潜能储存在人员和设备之中。随着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当商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商检科技水平满足不了这种需要的时候,从商检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自然应当把提高商检人员素质和商检科技水平作为一种战略决策来加以认真对待。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我国商检工作呈多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原有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商检体制,必须会妨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检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从商检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迅速改变那种集行政行为、事业服务和经营行为于一体的传统商检体制,深化商检体制改革,便具有战略意义。因此,一个国家的商检经济发展战略,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外经贸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必须明确的是,制定商检经济发展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对商检经济计划或长远规划的指导作用,同时,商检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围绕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来制定,因为商检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

研究商检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要确定商检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它同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所作的经济发展计划包括“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前所述,商检经济计划或长远规划应该是根据经济发展战略制订的,是商检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商检经济发展战略是基于商检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充分研究了那些对全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以及相互关系后而作出的,是客观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因此,商检经济发展战略不可能制定得十分具体。

二、关于加快我国商检与国际商检规则接轨以及我国检验市场的培

育与管理问题

目前商检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国际规则势必会对商检体制改革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商检应抓住机遇,努力建立适合国际惯例和规则要求的大商检体制,全面参与国内外检验市场的竞争,以实现商检的现代化、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经济贸易体制与国际规范趋近。作为规范对外经济贸易运行手段之一的商检经济也必须与国际规则接轨。其具体要求:一是完善我国现有的检验规程和检验标准,加速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二是积极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出口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证工作。必须明确现代认证制度已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些认证是我们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批具有国际水平、获得国际承认的实验室,培养出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认证队伍;三是巩固和扩大中国商检与国际上的知名商检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商检公司(CCIC)等机构的特长,认真探索如何管好外商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合作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公司的新路子,搞好外商投资财产的鉴定工作,大力开发海外检验市场,使中国商检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四是适应市场开放性、国际性的特点,将现有商检法规同国外有关法规和国际惯例进行比较研究,使之逐步衔接起来,慎重稳妥地做好《种类表》的调整等工作。

众所周知,开放检验市场已势在必行。开放检验市场是“大商检”的要求和体现。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商检或具有特色的中国商检体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行为(商检局承担),它依法行政,依法施检,依法管理;另一部分是在商检局管理下的检验市场。商检局对检验市场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的、间接的、依法进行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国家商检局领导和管理下的商检行业(商检公司、社会检验机构、社会实验室、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及国内合作、国内合资检验机构等)要能真正做到适应我国大经贸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使其按照行政管理与检验实体分离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国家商检部门和各地商检机构才能真正运用制定政策、规划调度、宏观调节、执行监督等手段,管理各类检验机构和各类检验市场分离出来的检验实体,也才能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主经营,提高在国内外检验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商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检事业的发展,中国商检沿着“管检分开”的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要转变商检机构职能,理顺各种关系,必然要划清行政、事业、企业的界限。

以上说明,开放检验市场是“大商检”发展的必然。发展检验市场必须与整个商检体制改革乃至外经贸体制改革相配套,相协调,才能促进进出口商品质量的提高,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那种认为可以采取突破推进或抑制发展检验市场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当国家工业水平不高,商品经济落后,人们质量意识淡薄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商品质量差,档次低时,检验市场的开放必须在商检法律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实现,这也是中国经济体制过渡性特征在商检系统中的必然要求。在开放检验市场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检验市场的管理和调控。我国检验市场要逐步形成以国家商检部门和各直属局为领导,商检公司和检验实体为主体,社会民间和国外的驻华检验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组织结构体系。

加强检验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包括检验实体的培育和管理,管理检验市场的法规制度的制定、执行及其监督。下面仅就关于检验实体的组建和完善,谈谈笔者的看法。

要努力把现在的商检公司办成综合性的跨国大型检验公司,商检局应进一步从机制上、政策上、业务上给予支持,比如划出一部分实验室和人员交商检公司经营,指定商检公司承担一部分商检局的法定检验任务,通过执行法定检验和非法定检验,熟悉国内外客户,逐步建立起委托关系,达到商检公司能在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这样的公司才算办成了真正的企业。

有计划(可先试点)组建一部分区域性(如东北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的检验实体和按大类商品流向组建专业化的检验实体,这两类实体以现商检局的实验室和人员为依托,组建起来后也从承担商检局指定的法检商品入手开展工作,达到在某一区域或某商品门类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的组建方式和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组建企业集团的方法相似,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笔者认为目前各地商检局按现有检验处室分离组建实体方式值得研究,因为这种分离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从大的方面讲适应不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外贸改革的需要。由于是划地为牢,在自身经济利益驱使下,利用法检的权力,打着竞争的旗号,有可能加剧法检秩序的混乱,而真正买卖双方需要的委托检验又不能顺利进行。当然,按区域或商品流向组建检验实体较之按处室分离难度要大得多,工作要复杂得多,需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先搞试点,取得经验,然后逐步推开。必须明确,这种检验实体开始都是事业性的,要创造条件,使之成为真正的企业。因为如长期以事业单位的法人身份参与检验市场竞争,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但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先试点,然后加以推广。允许和鼓励社会民间以股份制等形式组织检验机构,也可以允许外国检验机构进入中国,通过合资(不许独资)合作方式,创办实体,这样有限度地逐步地开放检验市场。

商检局在培育检验市场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与商检经济有关的其他领域的开拓和占领份额,利用对出口生产企业的体系认证,开拓对其他企业的体系认证;利用对外商投资设备的评估,开拓对国有资产的评估业务;利用商检对商品的检测优势,开拓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领域;利用商检的科技实力,开拓商检科技成果进入技术市场,开拓保险赔偿鉴定业务等等。总之,要让商检公司,检验实体,中外其他中介组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这个广阔舞台上去大显身手,按照健全的检验市场机制(包括正确的利益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汇率浮动机制等)去运行,让其充分发挥各自在检验市场中的主体作用。

在商检布局方面,我国现已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梯度的战略布局。在培育和发展检验市场时,我们要以东部沿海大城市和重要边境贸易口岸的检验市场为龙头,以中部大中城市和一般边境贸易口岸的检验市场为骨干,以内地和边远地区的检验市场为补充,形成按经济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三个层次的检验市场(其数量和规模也相应从多到少,从大到小)的新格局。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检战略模式构想

商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是对未来商检经济发展趋势所作的高度形象的概括。其战略模式是:强化商检行政执法功能,突出宏观管理,全方位地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的开放性、竞争性的商检体系框架,使之朝着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强化行政执法功能,突出宏观管理,表现在要分层次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法规体系,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如前所述,要使我国检验市场逐步形成以国家商检部门和各地商检机构为领导,商检公司和检验实体为主体,社会民间和国外检验机构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商检经济发展提供组织支撑,不断扩大商验覆盖面和检验率,必须保证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始终处于宏观间接调控的核心和领导地位,完善商检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制去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各种行为,减少甚至杜绝随意性,逐步提高人们的执法守法意识;要认真贯彻落实“以质取胜”的战略,增强质量意识,把重点转向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标准建立和评审认证工作以及许可证管理上;要完善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统计和预测分析制度,以改善商检宏观运筹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市场经济的推动力在于竞争,商检经济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商检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各种官方的,民间的,半官半民的或合资合作的商检机构,将要独立地走向市场,检验市场的多功能,多元化特征就会形成。从国内市场看,检、管职能要分离(凡担任民事检验行为的检验实体在业务上不受区域限制,检验收费不受法检规定的限制),要提高商品自验率、检验设备利用率、业务幅射面、监管覆盖面,商检局和商检部门要依法着力管理好开放的检验大市场。从国外市场看,要继续开拓国际检验市场,办好中外合资、合作检验公司,借以扩大国外业务,将所创办的检验公司和各种专业化检验所推向国际市场,并尽快办成外向型、效益型的经济实体。中国商检公司要按这一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其走向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道路,尽快建成具有竞争实力的跨国检验公司。还要加快海外机构的建设步伐,形成与海内外的CCIC协作配合,互通信息,形成网络,以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好地为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服务。

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检发展战略模式,还可以进一步作如下理解:一部分是商检体制改革中分离出来的原商检局及在各地的派出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以国家政府机关的身份,依法对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进行行业管理,并对检验市场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依法施检、依法管理、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作为政府行为的商检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其劳务为公务劳务性质。商检机关应精简高效,类似金字塔塔顶,处于主导和管理者地位。另一部分是从传统体制中分离出来的履行纯粹的中介性、技术性服务职能的各实验处(室)、检验(检测)和鉴定所(中心)、商检公司及商检局指定认可的社会检验机构,以及它们之间联合形成的检验实体、中外合资(合作)的、民间的检验机构构成的全方位的基础的检验实体。这一部分实体是事业性和企业性的,从长远角度看,将最终完全成为企业性的,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它们主要从事指定的或委托的检验、鉴定业务,在市场交换中维持生产和再生产,类似于金字塔塔身和塔基。

四、关于商检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作用问题

我国要在“九五”或更长一段时期内,实行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一项战略性的举措。商检系统必须结合自身的特征和中国国情,通过自身的改革,逐步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首先,商检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转变要求一切经济活动市场化,企业行为自由化,行政管理间接化(宏观化),经营管理法制化。商检作为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主管机关和进出口商品质量(广义)检验、鉴定等中介性服务的提供者,必须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外贸体制改革的历史性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进行改革和发展。按照商检经济活动市场化和商检实体经营自主化原则,将属于中介性经济服务的职能分离出来,培育和完善检验市场,并让检验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的检验市场体系,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商检工作的质量,并使商检行政管理向间接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要根据现代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又是法制经济的特征,使之在法制秩序轨道上运行,成为依法办事的管理部门和仲裁部门。同时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竞争,这就要求中国商检建立内外竞争机制,通过内部平等竞争以求活力,通过外部的生存竞争以求发展。

改革后的商检部门作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执行者,必须摒弃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过分集中直接干预具体事务的指令性行为,必须转变管理方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宏观的间接的管理,要宏观管住,微观搞活,改进方式,提高效率。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要制定商检发展战略、政策法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并组织实施;另一方面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搞好协调服务,为检验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维护检验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平稳运行。各检验实体所从事的检验、鉴定具体业务工作,不能用行政手段来规范,应有“行业”观点,市场观点,把这些具体业务交给市场,让市场调节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商检系统必须把握自己在促进外贸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从根本上推动外贸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外贸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以来,我国出口商品质量竞争力逐年提高。商检在“以质取胜”战略中作为把关卫士和服务能手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质量虽在逐步提高,然而相当多的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不少产品加工粗糙,包装不良。更有甚者,一些产品掺杂使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致使出口效益没有得到应有提高。这表明我国外贸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彻底放弃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为此,作为进出口贸易中的经济监督部门和中介性服务部门的中国商检,必须充分发挥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中的积极作用。第一,商检部门要严格执法,依法施检,努力把好进出口商品质量关,要按照《商检法》赋予的职责,严格质量检查,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第二,商检要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生产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出口商品质量的提高。监督认证工作是商检工作的治本之举,与法定检验相辅相成。商检部门必须继续加强进口商品质量许可证、出口商品生产许可证和出口食品厂(库)登记注册的管理。与此同时在出口生产企业大力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帮助更多的企业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鉴定工作,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除继续巩固和加强基础鉴定工作以外,还要积极开展验资目的以外其他资产评估业务(如为保险业提供多方鉴定,检验及评估等服务活动)、保税区的鉴定评估业务等一系列新的鉴定领域,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商检必须充分认识自身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重要性,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的新型商检经济体制,使商检系统获得集约型高水平的发展,从总体上理顺外经贸“两个根本性转变”与商检自身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系,促进商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  ;  ;  ;  ;  

再论我国商检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几个问题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