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红梅

护理干预对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红梅

张红梅(山东省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北医院儿科 257064)

【摘要】目的:探讨在患儿静脉穿刺中应用护理干预对减轻患儿疼痛的效果。方法:以80例实施静脉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均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疼痛表现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患儿静脉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提高医院小儿输液疗法的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 静脉穿刺 疼痛 患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177-02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和补充体液最常用、最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但静脉穿刺输液带来的疼痛常导致患儿不配合治疗,极大地影响临床治疗的进程[1]。为了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的疼痛,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确保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笔者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实施静脉穿刺输液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并实施静脉穿刺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14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和静脉血管状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穿刺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护理人员应当积极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向患儿家属介绍静脉穿刺的治疗目的、基本流程及方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使其积极配合穿刺的各项工作;(3)在穿刺过程中应当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患儿精神紧张影响输液;(4)指导患儿保持正确的姿势,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约束,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防止血液倒吸等不良现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实施上述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干预,是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所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转移注意力法: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玩具、糖果、微笑等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或可以通过拥抱、安抚等抚慰患儿;(2)松弛训练法:针对学龄患儿可以进行松弛训练,如深呼吸、听音乐、自我鼓励等,确保患儿精神放松,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输液;(3)赞美夸奖法:穿刺输液带来的疼痛会给患儿造成心理恐惧和慌张感,对此护理人员或家属应当对患儿进行赞美和鼓励,利用患儿的偶像为榜样,鼓励患儿勇敢地进行各种挑战,或者用糖果玩具进行奖励,提高患儿的心理满足感;(4)改善儿科环境:在门诊留观室和输液室的墙上、门窗上粘贴或悬挂各种有趣的卡通画、童谣、漫画,营造一个适宜儿童心理特征的环境,可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提高输液效率,同时窗帘色调也选择柔和、卡通型等;(5)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护理过程中保持热情和微笑服务,缩短护患之间的情感距离,并及时了解患儿的内心情感,不断疏导患儿内心的紧张和困惑,提高患儿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确保一次性输液的成功率[2]。

1.3评价标准

操作完毕,根据患儿面部表情进行疼痛等级评分,具体分为:(1)在穿刺时患儿面部表情保持穿刺前的状态,微笑或高兴,表明患儿无疼痛感,疼痛评分为0分;(2)穿刺后患儿面部出现不悦相,出现轻度抗拒动作,表明患儿有轻微疼痛感,疼痛评分为3分;(3)穿刺后患儿出现面露疼痛,大哭大闹,极度不配合输液,表明患儿有强烈的疼痛感,疼痛评分为6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比较

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护理后,对患儿穿刺进行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观察组疼痛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比较结果

组别例数 疼痛程度(n,%) 总评分

0 3 6

观察组4026(65.0%)11(27.5%)3(7.5%)51分

对照组4010(25.0%)19(4.75%)11(27.5%)123分

2.2 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63.5%,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静脉穿刺是儿科常见且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儿童的好动性和疼痛忍受能力有限,十分不利于临床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在穿刺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促使患儿积极接受治疗,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早日康复。本研究在儿童静脉穿刺过程中,结合儿童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殊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放松训练、心理鼓舞、营造温馨的医疗环境等,并结合医疗客观因素和患儿的主观因素采取综合护理,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3]。

总之,特殊护理干预是以患儿为中心的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儿穿刺的疼痛感,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香.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2(06):102-103.

[2]刘丰珍,郭秀芝.护理干预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2(06):56-57.

[3]佘小玲.静脉穿刺进针角度及穿刺方法改良[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4(06):89-90.

论文作者:张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5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