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动态设计论文_景畅

基于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动态设计论文_景畅

摘要:动态设计的依据是施工过程中反馈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数据、掌子面的地质描述和实际存在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与反分析所获得的这些信息,与设计时的地质资料对比,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对隧道施工方法(包括特殊的、辅助的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施工安全、围岩稳定、施工质量和支护结构的经济性,然后依据现行相关规范与项目规定的要求,经过原设计部门做出修改设计,报经隧道动态设计决策机构审定,由施工单位具体实施。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动态设计

一、超前地质预报

1.1超前钻探法

超前钻探法即通过在掌子面布置若干地质钻孔并取芯,根据地质钻孔施工要求,记录钻孔施工各种信息并在室内完成相关力学试验,获得地层岩性、节理裂隙、岩石各项力学参数、溶洞空间分布、溶洞填充物、构造带发育特征等各项地质内容。

1.2TSP超前预报法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判定并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其最大探测距离为掌子面前方300~500In,设备限定的有效预报距离为掌子面前方1001TI,最高分辨率为大于等于1in地质体。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地质探测领域最为先进的科技成果,其具有适用范围广、预报距离长、对隧道施工干扰小、提交资料及时的特点。

1.3断层参数预测法

断层参数预测法是一种利用断层影响带内的特殊节理和其集中带有规律分布的特点和经过大量断层影响带系统编录得出的经验公式(LiuZhigang公式)超前预报隧洞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的新技术。由于隧道中大多数不良地质与断层破碎带有密切关系,因此预报断层破碎带,依据地质学原理,就可推断其他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规模。

1.4掌子面地质素描法

掌子面地质素描法又称编录预测法。主要通过对掌子面已揭露地质体进行观测与编录,对掌子面出露地质体向掌子面前方延伸情况进行有依据的推断。

1.5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法是采用甚高频―超高频电磁波检测地下介质的地质特征、不同岩性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波技术。地质雷达能发现隧道施工开挖面前方20~30m地层的变化。由于电磁波对水敏感,对断裂带特别是含水带、破碎带地层,地质雷达是很好的预报手段。但由于目前其探测的距离较短,对隧道的预报只能多次分段进行预报。

二、施工监控量测

2.1量测规定

由于岩体的生成条件和地质作用的复杂性,在隧道施工中,开挖方法、支护方法、支护结构刚度等对围岩稳定性都有影响,所以寻求能正确反映岩体状态的物理力学模型非常困难。因此现场监控量测是验证设计、施工是否正确的关键步骤,是监视围岩是否安全稳定的最直接手段。

2.2量测计划

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地质地形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和其他有关条件制定。计划内容应包括: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定、测点布置、数据处理及量测人员组织等。

2.3量测的任务和目的

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经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提供动态设计的基础数据,指导施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3)已有工程的量测结果可以应用到其他类似工程中,作为设计和施工的依据。

2.4量测内容

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旨在收集可反映施工过程中围岩动态的信息,据以判定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及预设计所定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的合理性。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和抽检项目。必测项目包括: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选测项目包括: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围岩弹性波测试;抽检项目包括:锚杆拉拔力检测。

2.5量测数据反分析

隧道工程反分析方法是根据工程现场量测数据来反演初始地应力和岩体性态参数的方法,即利用现场量测到的信息,或者说测量到的来自工程施工引起的结构与介质的扰动量,包括位移、应变、二次应力或地层压力,依据给定的材料模型,来反演工程介质材料的性状参数和初始荷载。

根据设计施工中的不同阶段,反演分析方法可分为施工前反分析法和施工中反分析法。

施工前反分析法分为:1)位移反分析法,是由监测位移反演局部区域应力分布的方法,此方法目前应用较多;2)应力回归分析方法,是在预设计时由现场有限个点的地应力实测值,通过应力函数或数值计算方法回归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应力分布的方法。

施工中反分析法分为:1)增量位移法,是将模拟开挖的有限元模型与优化反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某一开挖步前后监测所得增量位移,对某隧道开挖土体参数进行反演,并根据反演结果预测后续施工对土体及支护的影响;2)根据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破坏信息进行的反分析法。

三、动态反馈设计

动态反馈设计是根据开挖面揭示的地质条件、监控测量获得的数据以及地质超前预报结果,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案及时进行修改的设计模式。1)开挖面揭示的围岩级别与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提供的资料有较大差别。2)隧道开挖后围岩地层的变形量持续增长,且总变形量已接近设计估计值。3)隧道开挖后,围岩地层的变形量明显大于设计估计值。4)超前地质预报揭示开挖面前方岩层存在不利地质构造时。

3.1设计要点

1)隧道穿越地层的实际围岩级别与原有地质资料对围岩级别的判断相差较大时,应按修正后的围岩级别重新确定合理的支护结构类型、尺寸和开挖施工方法。2)监测数据增长速度异常,或总位移量接近临界值时,应采取措施加强支护结构,同时优化施工方案。反之则可减弱支护结构,以节约投资。3)反馈设计中如有必要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时,宜通过反分析方法确定围岩地层的初始应力,以及本构模型及其特性参数的估计值。4)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作用,可能遭遇险情时应预先提出设计对策预案。

3.2设计内容

1)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应及时变更施工方法及选择对隧道稳定有利的断面形式或辅助施工措施;2)施工工序的变更,当施工信息反映出不稳定征兆时,应检查是否由于工序不当所造成的;3)对预留变形量的修正;4)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

结束语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对围岩及支护系统进行监控量测,及时把获得的信息数据反馈于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措施。隧道动态设计作为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手段,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隧道工程实践和施工技术的发展,隧道动态设计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乐.对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2]熊博毅,李晔.公路隧道设计问题的探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

论文作者:景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基于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动态设计论文_景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