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武庆1,王沛2,赵燕3

1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中医针灸科 733000;2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中西医科 733000;3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中西医科 733000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医院治疗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62例。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西沙比利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效果确切,并且痛苦小、见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

肠易激综合征(IBS)指的是具备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异常间歇发作,同时缺乏形态学改变的症候群[1]。一般可以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症状顽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基于此,为研究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笔者以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我院收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2例开展本次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诊断标准:符合《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相关标准[2],同时符合浊毒内蕴证特点,主证:排便周期延长,每周不到3次;大便性状改变。次证:腹胀肠鸣、纳差嗳气、口干味苦,舌红苔薄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5.2±3.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4.3±3.4)岁。经比较,在一般资料中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沙比利(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45)治疗,1~2片/次,3次/d,口服。

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基础取穴为患者双侧大肠俞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同时,对肝郁气滞型患者,加双侧阳陵泉穴、行间穴,以泻法进针。对心脾两虚型患者,加双侧三阴交穴、关元穴,以补法进针。

1.3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消失,排便恢复正常,三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症状有所好转,三个月内有复发情况。无效: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观察指标

依据《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对患者腹痛、排便频率、肠鸣纳差等症状进行评分,分数越低,效果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中,便秘型是最常见的分型,祖国医学中,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和心脾两虚型两种,其中,肝郁气滞型主要特征包括:患者大便干,排便时存在困难,次数减少,每周不超过3次,甚至有些患者1次/周,腹痛,目眩,舌淡而苔薄。心脾两虚型主要特点包括:软便或干便,腹痛,或无便意,或有便意而难以排泄,排便时间明显加长,严重者可长达2h左右,肛门有明显的坠胀感,舌淡而苔薄,脉象细[3]。针灸穿刺足三里穴、中脘穴和大肠俞穴可以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动力,调节肠部应激状态,疗效确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效果确切,并且痛苦小、见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春华.从肝论治隔药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4):402-404.

[2]裴丽霞,朱莉,孙建华等.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11):1095-1098.

[3]吴丽洁,黄晓菲,李志元等.针灸治疗便秘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7):44-48.

[4]包泽霞,岳妍.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概要[J].光明中医,2016,31(6):789-790.

[5]张友胜,张晓东.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80-83.

论文作者:刘武庆1,王沛2,赵燕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武庆1,王沛2,赵燕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