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推动了建筑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性能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制约的基础与保障。如何科学、准确、高效的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方案、措施指导施工成为了建筑质量制约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就建筑材料的检测以及制约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控制
1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1.1可以优化工程材料的选择
通过试验检测,可在众多同类合格产品中优先选择综合费用低的原材料。可以科学地评定建筑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这对于合理地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2有利于选择新材料、新工艺
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检测,可以鉴别其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对于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可以优化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方面,多做几个试配方案,以便有选用控制成本主要材料用量比例合的经济方案。通过配合比试验检测可以选择合理经济的材料配合比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2建筑材料检测常用的方法
外观检测、仪器检测和无损检测三种检测方法是目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最为常用的方法。所谓的外观检测,就是检测建筑材料的大小、种类和颜色,对材料最为表面的东西进行检测,看其是否存在漏洞。所谓的仪器检测,就是运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材料的内部成分进行检查。所谓的无损检测,就是在不损坏建材的前提下,采用射线机超声波对材料进行检查。
3影响常用建筑材料质量的几个因素
对于材料的供应缺乏计划性,需要临时添加材料保证施工进度,导致临时添加的材料质量检测不全面。在建筑材料的日常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没有按照型号和规格分类存放,并且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存放期间发生锈蚀、变质等现象,对于材料自身的性能有所影响,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
对于有些建筑材料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测,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漏检现象,比如在水泥存放超过三个月时,没有对其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导致变质的水泥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对于施工中需要使用的钢筋,由于焊接的工艺水平较低,并且对焊接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导致钢筋的力学性能下降,必然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建筑材料半成品只有在达到规范的强度要求时才可以应用,但是很多的半成品构件在没有达到强度标准时,没有经过质量检测就直接应用于施工,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4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措施
4.1材料进场检查
建筑材料进场使用前,一定要先进行检测。试验的材料体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器具、设备等必须具备质量合格证,其规格、型号以及其技术性能指标检测报告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建筑材料入场前主要检查其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数量、产地、外观质量等是否与采购合同要求及样品一致,另外还要对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一一检验,相比于材料的外观部分,材料的内在质量更加重要。材料的内在质量如物理、化学性能等,仅凭外观检查是难以查清的。因此,进场材料必须有生产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现场时常遇到进场材料没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或提供的证明文件是未重新加盖印章的复印件,或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填写不全等情况。
为了对工程材料试验的公正性,可靠性,取样试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
4.2试验误差的控制
试验误差必须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环境温度与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试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才能减少误差。
数据处理由于各种原因,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
试验结果数据有时会出现比预期的过高或过低,同一组试件中数据相差悬殊,或同一试件各项性能指标相互矛盾等异常现象,这需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并及时复试和复验。
4.3强制性检测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在施工中使用合格的材料,对于那些来源不清的建筑材料绝对不能使用。根据设计及国家、行业规范要求以及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进行项目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梁、板、柱)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加气块两项性能(外观质量及强度)检测,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三项性能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检测的项目。
4.4新材料的使用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建筑工程使用新材料时,必须贯彻“严格”、“稳妥”的原则,我国许多地区和城市,对建筑工程使用新材料,都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通常,新材料的使用应该满足以下三条要求:
(1)新材料必须是生产或研制代为的正式产品,有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应达到合格等级。任何新材料的生产研制单位,除了应有开发研制的各种技术资料外,还必须具有产品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则应该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按规定履行备案手续。没有质量标准的材料,或不能证明质量达到合格的材料,不允许在建筑工程上作用。
(2)新材料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新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验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为了确保新材料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在新材料用于工程前,应通过一定级别的技术论证与鉴定。对涉及地基基础、主题结构安全及环境保护、节能、防火性能以及影响重要建筑功能的材料,应经过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3)使用新材料,应经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认可,并办理书面认可手续。
结语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只有把好了材料的质量关,建筑工程的质量才有保障。因此,对于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必须进行检查、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本身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善伟,韩业强.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
[2]陈宝春,黄素萍.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现场管理[J].基建优化.2004(06).
[3]王广新,谈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1(01).
论文作者:宿筱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材料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新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性能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