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任务型教学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任务型教学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教师怎样适应任务型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师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强调:“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可见,新课标给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强调“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使用英语语言,从而真正使学生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学习方法,它的核心就是“用语言做事情(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可描述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读、说、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以达到发展和完善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当然,在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做到三个转变

1.转变思想观念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所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标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开展任务型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当把“传授知识”的教学目的观转变为“发展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观,把“教学生学会”的教学方法观转变为“教学生会学”的教学方法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可见,中学英语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利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事业的需要。

2.转变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以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线的精讲(知识)多练(句型)式的学习方法一直控制着教师的思维。只要教师能把精心准备的语言知识按照精讲多练的方式单方面传授给学生,这位教师就是出色的教师。而任务型教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提倡实践、体验、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型教学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归纳知识、找出规律,从而达到使用语言、掌握语言的目的。

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两种角色,即主讲和指挥。课堂过程的一切活动都是教师提前安排好的。教师严格按照教案去讲解,学生必须绝对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学生的思路严格受教师思路的控制。而在任务型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任务驱动型学习,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同时,还应是交际活动中的参与者、激励者、观察者和监控者。

3.转变教学模式

多年来,“3P教学模式”(呈现、实践、产出)和“五步教学法”(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各项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某个语言点展开的。目标通常体现为“产出”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和词汇的目的。课堂上,学生所做的事情是教师可以预知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学习始终在老师的控制之下。以前的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教材采用了每单元四课的编排方式。尽管每课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但每个单元都体现了“3P教学模式”。而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学会真实且有意义的活的语言。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在任务完成后,老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上,同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规范、调整或纠正。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真实性。教师必须认识到任务活动和语言操练是有本质区别的。任务活动不是机械的语言操练,而是让学生在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二、做到三个拓宽

1.拓宽自身知识范围

多年来,由于考试制度的影响,很多教师把自己禁锢在自己所教的教科书和练习册里面,很少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除了自己所教的课本、所做的练习题外,别的东西几乎什么都不懂,更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正像有的中学生所评价的那样,“我们某某老师只会他教的那几本书,别的一无所知”。要知道,任务型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许多的爱好。每一科知识、每一个爱好都是师生沟通的桥梁,都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教师不仅应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还应培养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经常学习前沿的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身的知识宽度,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博学悦教的综合型教师。这样的教师不仅易于得到学生的普遍敬佩、有利于师生沟通,更重要的是能设计出灵活多样的“任务”,易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从而取得较高的教育效能。

2.拓宽教学资源渠道

新课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外资源。”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教师们一直认为,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是教师备课、讲课的根本,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讲完课本内容后,加入大量的应考练习题,如此而已。长此以往,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被大量的练习题搞得焦头烂额,对学习英语感到非常厌倦和吃力,考试分数提高缓慢。但因为英语是中学阶段的一门主课,学生尽管不感兴趣,只能是硬着头皮去学,所以许多学生整天叫苦连天。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科书中的信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中随时随地地加入一些最新的、热点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们乐于投入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获得学习语言的能力。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英文报纸、杂志,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学资源渠道,使学生了解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扩大了阅读量,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3.拓宽英语课堂场所

很多学校,甚至某些重点中学,教室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场所。只有在英语课堂上才能听到几句英语,一般也仅限于教师组织课堂的常见用语,或听听录音机,或背对话、或读课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没有用英语去解决某一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去背语言点、记语法规则、做练习题,可以说很少有真正的语言交流。学生们感觉异常枯燥。所以造成许多学生中学毕业后,不仅高考分数不理想,而且遇到外国人时根本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其实,教师也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讲课文、教语法、做习题的能力很强,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还较差。

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应该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使用英语,在真实交际中培养有效的交际策略。所以,教师应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尽量拓宽英语课堂场所,如开办英语角、开英语主题班会、举办演讲比赛、看英文电影、查找英文资料、听广播、看电视,利用电话、网络与老师、同学及其他人用英语进行交流。当然,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会遇上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但只要对方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哪怕你加了一些手势或一些汉语,这就是成功,因为你达到了交际的目的。从另一方面讲,遇上问题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场所宽了,机会多了,热情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就形成了。

三、做到两个创造

1.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在我国目前师生人际关系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无论教师怎样要求,学生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整天就像提着警棍的“警察”,而学生就好似四处躲藏的“逃犯”。师生关系本来应以民主、平等为基础,而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已明显走向了对立。显然,教师居高临下的管理方式对开展任务型教学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在任务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把已有的知识机械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自尊和自信,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并发表不同的见解,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和发展的空间。师生间和学生间要保持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以便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只有创造出这样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任务型教学的顺利开展。

2.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力求任务的真实性。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尽量创造真实语言环境,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或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乐于且易于参加到任务型教学活动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活动之中,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也才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构成任务的材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表格信息、实用文体、听力文章、电视广播、报纸新闻、杂志轶事等各种类型。例如,新年前夕,学生们常热衷于给老师、同学发贺卡。教师可抓住此机会,鼓励学生们用英语给朋友写信、填贺卡、发电子邮件等。另外,有些学生喜欢唱英文歌曲,教师可以用英文歌曲演唱会的方式开展活动。每一个任务的实施都可以大大调动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不同的任务会有不同的积极群体,但只要教师设计出灵活多样的任务,全体学生都会有参与的机会。

四、做到两个提高

1.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新课标中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任务型教学的落实需要教师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尽管上了四年大学,但所学到的知识已大大落后于时代。所以教师应在任务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例如,许多教师在上大学时未接触过电脑、网络,只是在近几年才补上了这一课。我们知道,The computer cannot replace teachers,of course,but those teachers who don't use computers will be replaced by those who do,for sure.试想,不懂电脑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会缺少多大的设计空间。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用自己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来带动学生。只有教师不断地改造和完善自我,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

2.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传统型的教师往往强调教师传递语言知识的功能,而忽视了教师工作创造性的特点。许多中学教师往往认为教育科研离自己太远,或高不可攀,或觉得没有必要。这里谈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对象积极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活动。这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开展研究型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有些教师平时对学生了解很多,教学经验也非常丰富,但如果让他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却觉得无话可说,无处下手。这就表明,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对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进行积累并加以反思,最后加以总结、形成文字,从而对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因为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结束语:任务型教学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要求和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抓住机遇,改变观念,提高自我,与学生同步发展、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标签:;  ;  ;  ;  ;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任务型教学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