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源是现代社会生活、生产的基础,随着各国家、地区对能源合理使用的认识越发清晰,加强管理工作也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以公共机构为例,对其能源审计的意义进行简单分析,再以此为基础,结合德国、日本等国家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公共机构的能源审计方法,包括推行全面审计制度、加强能源使用预算和结算、构建分析模型等,以期通过分析明晰理论,为后续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水平;分析模型
前言:能源审计(Energy audit)是指用能单位自己或委托从事能源审计的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我国是用能大国,公共机构的用能也相对较大,近年来资料则表明,公共机构的能耗情况有所降低,为求进一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意义、方法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1.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指导意义
1.1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我国公共机构数目较多,截止2017年12月,各类公共机构数目为176.1万家,能源总消耗(标准煤)超过1.85亿吨,用水总量超过126.3亿立方米。较2016年有所降低,当总数依然庞大。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了解各地公共机构能源的使用态势,使一些不合理的用能行为得到管控,从而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如部分公共机构依然使用手控灯具,夜间工作人员较少时,办公楼仍灯火通明,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浪费,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后,可要求相关机构改行声控灯具,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提升使用效率。
1.2加强综合管理水平
公共机构的性质较为特殊,往往不以经济效益作为追求目标,而是服务于社会建设和发展,如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这些机构的管理工作与其核心工作带有一定的相关性,加强能源审计,可视作为相关组织行为的一种有效约束,使其不断趋于规范化,从而提升机构综合管理水平。如医院在工作中需要应用大量水资源进行设备、用具的清洗,这一作业环节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在审计过程中,可以了解用水环节基本项目,科学计算能耗总量,提升能源使用的合理性。
2.国外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经验参考
2.1德国相关经验
德国是最早推行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处于战争恢复期,为保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德国政府为所有公共机构拟定了能源配给方案,被看作是其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的雏形。现代德国政府进行能源审计时,依然采取定额制度,并以外部审计作为检查方式。政府根据各公共机构的实际工作态势,计算其工作所需能源数量,强制推行,如果公共机构用能超支,可写明原因,接受当地政府审计,原因合理,则以立法形式予以拨款,如过超支原因不合理,则由该机构自行筹措资金应对额外开支。德国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以政府部门为核心,以立法机构进行决策,执行早期效率不高,但在形成制度后能够有效约束不当行为,保证管理效果[1]。
2.2日本相关经验
与德国类似,日本也在20世纪中期开始推行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计划,因日本战后物资匮乏、社会贫穷,日本政府拟定的是最低配给制,即为所有公共机构提供满足其工作的能源。到20世纪50年代,部分日本公共机构(如政府),仅在早间9:00以后供电,冬季也仅供暖4个小时[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济有所恢复后,日本政府依然推行最低配给计划,但新计划更多强调能源配置的合理性,为所有公共机构拟定标准能耗,所有机构则针对自身需要进行安排。审计过程中,政府部门直接派遣人员进行一对一项目审查,了解所有项目能耗并给予记录,了解当前机构能耗态势,变更最低标准,保持能够配给的合理性。此外,日本政府对公共机构的审计条目十分精细化,要求所有能源消耗都要生成报告,并以每周支出条目作为最小单位,以免审计出现遗漏。
3.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方法
3.1推行全面审计制度
全面审计制度,是指根据公共机构用能的情况,展开精细化的审计,了解用能项目的详细信息,并据此提出节能改造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评价。此外,全面审计还能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具体而言,要求公共机构以能源消耗的情况作为基准,生成报告,评析能耗的关键环节、重点环节,以能耗数量为基准,将所有能耗项目进行权重排名,再以拓扑学原理进行各个项目的拆分,获取所有能耗项目的构成元素。在此基础上,首先进行内部审计,了解相关机构的能源使用情况,分析其是否足够合理,是否存在以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以分析结果为基础,拟定进一步的能源使用计划。完成审计后,对能够控制能耗的组织予以奖励,并以该组织的能耗指标为基准,为同类组织拟定能耗计划,实现全面的能耗控制,进一步发挥能源审计的作用。
3.2加强能源使用预算和结算
能源使用预算和结算是公共机构两个基本工作环节,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予以强化,如上文所述全面审计制度推行后,各公共机构获取了标准能耗计划,在此基础上,可执行下一年度的能源使用预算,针对能耗的各个环节,做好能源分配,将整体能耗计划拆分为半年能耗、季度能耗、单月能耗,如有必要还应拆分为单周能耗。以拆分后的框架为依托,明确各个时间段内的能耗限度,再以能耗限度为基准,执行用能计划,只要每一个阶段的用能均在限度之下,整体能耗就能得到控制。结算阶段则根据能耗态势进行,如出现超支情况,应分析超支原因,拟定解决对策,得到控制的环节也应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有效的能源使用预算和结算,对于公共机构的能源管理、审计具有突出的指导价值。
3.3构建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是一种借助数据进行审计的方法。要求公共组织结合自身工作资料做好能源使用报表,如我国各地医院,2017年人均能耗为385kg标准煤,单位面积(1平方米)能耗为21.3kg标准煤,人均用水量为26.3立方米,较2016年分别出出现了3.7%、5.2%、2.9%的下降,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2015年、2014年等年份的数据,计算能源使用变化态势,出具一个带有框架性特点的模型,模型包括用水、用电等不同能源支持总量和变化特点,用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假定某机构人均用水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下降率为1.2%,某一年度突然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增长2.5%,可借助模型快速发觉,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机构开放了免费洗车服务,导致机构内人员用水量的增加。在审计中了解原因后,可要求调整该机构的用水策略,改为收费洗车,使人员加强合理用水的意识,通过策略给予用水方面的控制,发挥审计价值。
总结:综上,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也对公共机构能源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也有助于相关机构综合管理水平的加强。从参考学习的角度来看,德国、日本等国家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具有借鉴价值。我国相关机构则可以通过全面审计制度、加强能源使用预算和结算等方式,实现能源审计工作的优化,践行节约型社会理念。
参考文献:
[1]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全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J].中国机关后勤,2018(06):40-41.
[2]赵凯峰.发挥计量技术机构优势 以能源审计服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J].中国计量,2016(04):46-48.
论文作者:吴逸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机构论文; 能源论文; 德国论文; 用水论文; 日本论文; 工作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