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原因探究论文

老年人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原因探究论文

老年人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原因探究

张才行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摘 要 :随着智能手机在老年群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互联网享受到生活的极大便利,但由于老年人对网络谣言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更容易遭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文章通过对老年微信圈的探析,指出老年群体遭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关注老年网络文化建设,推进老年文化产品供给侧创新与改革,满足老年群体在文化服务方面的急切需求,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网络侵害;原因;老年人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网络谣言也随之泛滥起来。网络谣言的传播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对互联网新技术的认知不足,法律意识也较为欠缺,网络风险防范能力普遍薄弱,更容易遭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当今,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网络化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趋势。如何让老年人跟上互联网时代发展步伐、实现智慧老龄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老年人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的原因探析

近年来,老年人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的信息常常见诸媒体。2018年6月,由公安部刑侦局、全国老龄办宣传部指导,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公司联合发布的《画像网络新移民 关爱银发上网族——<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风险包括网络谣言(66.2%)、虚假广告(52.7%)、网络诈骗(37.4%)、低俗色情(29.6%)等。在中老年网民遭遇过的各类网络诈骗中,保健品诈骗占30.4%,红包诈骗占25.1%,中奖诈骗占24.2%。此外,也有不少中老年网民遭遇过网络传销(16.9%)、理财欺诈/非法集资(16.4%)、仿冒公检法类诈骗(15.3%)、网购诈骗(14.9%)、游戏诈骗(6.5%)和婚恋诈骗(6.1%)等。

在文化形成过程中,楚国人首先吸收了苗族文化,融合了百越文化、夷濮文化,巴蜀文化和氐羌文化,又汲取了中原文化的养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5]。楚国的文化心理表现出崇火尚凤、亲鬼好巫,追求浪漫的文化特征,与对神龙崇拜,对鬼神敬而远之的中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然而,接近鬼神,崇拜神灵,尊敬巫术的楚国个性文化,却包含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理性思考。因此,在楚文化中,不仅追求长生,而且还有僻静境界的想象力,强烈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自豪感,也有文化的开放和宽容。既是“信巫鬼,重淫祀”之乡,又是中国道家文化孕育与生存之地。表现出民族文化个性与理性兼融的精神气质,而楚辞神话细腻地表现出这种文化特征。

(一)老年人身心特征的影响

人进入老年期后,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出现老年人正常的渐行性生理改变。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与此同时,心理方面也发生改变。退休后面临的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双重障碍,老欲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等等,极易产生诸如情绪劣变、智力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现象,出现自卑感、孤僻心理、多疑易怒、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有研究表明,当老年人自尊经常受到伤害,就容易出现“老年人年龄拒绝敏感性”行为。就是说老年人由于自己的身心日渐衰竭加之由此带来的被社会边缘化的处境,使得老年人在与陌生人或家里人交往时会被冷落或拒绝,使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就会产生抑郁情绪和孤独感甚至是过度的行为反应。长此下去,有些老年人就会因为自己年龄大而变得特别敏感。在对他人作出请求的时候,往往会因担心自己年龄大而自动形成被拒绝的预期。

(二)老年人手机网络的观照

“互联网+”为老年朋友的手机网络信息带来五彩缤纷的生动视觉听觉体验,日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伴随,丰富了他们单调的生活内容,为他们与外部世界和与人沟通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手机网上可以联通到多年不见的亲人、同学、战友、同事,还可以结识新朋友;手机网络上可以学习,既有新知识也有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而且不花钱、操作简便,满足老年朋友“活到老学到老”的需求;借助手机视频功能进行远距离可视通话,使空巢老人得到精神慰藉;由于手机网上有留言、语音、摄影录像等多种交流方式,使老年朋友的表达能力不致过快退化,甚至还会有某种程度的提高。手机网络的即时、便捷、消费低廉,为老年群体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生活空间和平台。这些无疑对老年人减缓衰老、提高幸福感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网络为人们搭建了一个自由表达平台,相伴而来的则是言论的不断贬质。传统媒体时代,公开传播的言论都必然要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加工,再经过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审核,其生成过程相对要更加理性,对于社会效应的考量较多。然而,自媒体时代打破了这一界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播起点,信息的发布更加自由,主观成分更多,随意性更强,一些非理性的言论、不负责任的言论泛滥,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言论的贬质。老年网民也是网络群体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手机网络自然也是置于贬质言论充斥的网络环境当中,不可避免也深受影响。

(三)虚拟社区的老年人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江西省)》中,鄱阳湖平原区地下水监测网监控区分布在南昌、九江、上饶和宜春四市,南昌和九江是江西省昌九一体化的核心轴,经济发展中心,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地下水污染较严重地区之一;上饶市地下水资源利用率较高,宜春丰城和高安岩溶塌陷易发区。该区北起九江市濂溪区,南至丰城市,涉及2个二级水文地质单元和5个三级水文地质单元,监测点总数109个。山地丘陵区地下水监测网监控区分布全省11个地市,涉及6个二级水文地质单元和23个三级水文地质单元,监测点总数158个。

(四)老年人微信圈谣言的传播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网络空间里的弱势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当前我们的社会处于转型期,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法律、体制、制度和规范总是滞后于现实的需要,加之社会资源的快速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拉大,增加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徒增了这一弱势群体的不安全感,再加上现实中腐败、滥用权力的现象缠绕,导致了信任度下降,老年人就容易信谣。一旦某事件被老年人认为值得关注,急于转告的表现欲就会油然而生,于是就在自己的手机“微信圈”中广为传播。应该说,我国老年人的文化层次、网络技术水平是低的,所以微信圈里的谣言,老年人多是转发、链接而鲜有原创。再则,由于这一弱势群体的文化综合素养不高,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或观念淡薄,许多老年人在点发不良信息时,并不以为自己正是在传播谣言,让圈里的亲友、朋友尽快分享是他们的愿望,也是他们的满足。这时的老年人,即便周围的人甚至他或她的伴侣、子女的提醒与劝告可能都无济于事,有的老年人还会由于潜意识里的“年龄拒绝敏感性”趋使,产生过度的行为效应。

二、老年人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的对策建议

使用上述的评价方法对34个水电工程边坡进行稳定性分别评价。以mrqd指标为例,其综合云模型的部分MATALAB语句有:

传播学中的说服理论认为:文化水平越低的人越缺少自己的主见,更容易受他人影响。综观虚拟社区中的老年群体,一是年龄上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来势迅猛的网络信息浪潮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网络世界虚拟空间的认识也非常肤浅。他们不懂得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可以使“想象”成为“可见”,虚假的东西通过各种软件制作可以变换时空、改头换面、移花接木,成为可视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老年朋友生活中接受信息的信条。一旦人与网络的关系发生了颠倒,人便失落了自我,掉进了网络技术营造出来的虚拟现实当中,成了网络的附属品。二是他们对于微信中的原创者出于追求经济或社会效应来博取点击率所耍的花招毫无警觉。他们的生活经历,曾经的年代,在那一切都是“公家”说了算,使他们形成对各种所谓“权威部门”深信不疑的思维惯性,尤其认为那些冠之以“××TV”“公安局”“××权力部门”字眼的信息“不会有假”。三是对于“朋友微信圈”的信息持信任态度,尤其是老年人认为该信息来源于他(她)的朋友圈中值得信赖的人。有研究结果表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意见领袖问题,在网络虚拟社群中也依然存在。尽管现实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资本资源被网络屏蔽,但一些在网络中拥有较高积分或级别的网友所发表的言论依然具有引爆言论的作用,更容易得到其他网友的认可,同现实生活中一样,依然存在意见领袖现象。此外,老年朋友在接受“微信圈”分享链接的信息时,他们几乎没有“这条信息是来自朋友的朋友”这一意识。如今我们每一个网民在网上都会加入或多或少的“微信圈”,老年朋友一般都会有亲人圈、同学圈、老同事圈,人数多少不等。网络空间的显著特征就是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老年网民对于网络信息很难对网络谣言进行真伪鉴别,往往以“有趣”“新奇”“是否重要”等作为现实直观的选择判断,有的则是以好奇、同情、焦虑、愤怒等心态进行大量转帖,甚至有时只是“觉得好玩”就转发分享了,至于其真实性、原创的用意却很少去做理智清醒的思考分析。此外,担心被社会边缘化,在其他网民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刷存在感”同样在老年网民当中存在着。

(一)构筑防火墙

殷桃有过规则,不再碰军旅题材。为莫莉解禁,是她真喜爱这个脚色,“她貌似热闹,但热闹都在他人嘴里,她是个孤单的人。”

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一部分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心存侥幸,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完善网络法规,用法律来引导和规范网络行为,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范,从而达到维护国家信息主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目的。创新、开发网络技术,过滤网络不良信息,及时发现网络不良信息的短板,打好“补丁”,筑好防火墙。

任何社会都需要秩序。网络社会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但它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维护正常的秩序,也存在一个生态系统,同样也存在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问题。

(二)加强网络治理

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的超强自我纠错能力,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谣言进行跟踪监督。对于故意造谣的屡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民事或刑事责任追究,并广为告示,彰显法治,以儆效尤。

(三)重视科学引导

利用网络平台经常性地开展防治网络谣言的讨论,让网民通过讨论击破网络谣言,加强对网络谣言易感人群尤其是老年网民的教育引导。例如,通过开展“什么是网络谣言?”“网络谣言有哪些特征”“网络谣言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性?”等讨论活动,增强公众对网络谣言的理性判断力,增强人们对网络谣言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四)提升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内心深处和情感上对他人的义务和伦理关怀,在价值取向上强调社会的整体利益。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做一名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这样,我们的网络空间将没有谣言滋长的土壤,谣言将无处遁形。对于老年网民,还要针对我国老年人喜欢居家养老的生活方式,重视利用社区文化建设的各种平台,充分发挥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和老年人身边的亲人来及时有效地教育和引导。

总之,关注老年网络文化建设,推进老年文化产品供给侧创新与改革,帮助老年人提升上网获得感与安全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树立老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其风险防范抵抗能力,更好地保护老年人上网、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 参 考 文 献 ]

[1]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画像网络新移民 关爱银发上网族——<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EB/OL].http: // www. chinairn. com/ news/ 20180629/151120737. shtml,2018-6-29.

[2]刘茜.老年人年龄拒绝敏感性的测量及其与自尊、孤独感和抑郁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2-5-24.

[3]王丽.虚拟社群中意见领袖的传播角色[J].新闻界,2006(3).

中图分类号 :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2019)09-0112-02

作者简介 :张才行(1969-),男,湖南郴州人,本科,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标签:;  ;  ;  ;  

老年人受网络诈骗或网络谣言侵害原因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