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开创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革的新局面_商业论文

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开创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革的新局面_商业论文

抓住时机 加大力度 开创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革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局面论文,企业改革论文,时机论文,力度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小型商业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愈加突出。面对目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如何推动改革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认为,应当——

根据内贸部最近颁发的小型商业企业规模界限划分标准:批发企业资产额500万元以下、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零售企业资产额400万元以下、销售额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均为小型企业。我国的商业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据统计,在全国约13万个独立核算的国有商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包括国有小型商业企业、饮食服务企业和归口集体企业)的数量约占85%。若按内贸部关于小企业新的规模标准来划分,在全国范围内,小型商业企业所占比例还要有所增加。同时,小型商业企业因其分布广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小型商业企业亏损严重的现状、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是目前需要开展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为此,笔者最近走访了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等部分地区,对当地国有小型商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做了实地调查。

至1996年10月份,安徽国有商业企业总数达2929户,其中小型企业1967户,占全省总数的67%;其中职工人数26万人(在职职工20.5万人),占全省商业系统职工的63.6%;全省商业零售小企业零售额36.9亿元,占全系统商品零售总额65.5亿元的56.3%;小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8亿元,占全省商业资产总额124亿元的38.7%。国有小企业在发展地方经济、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改革基本状况

近年来,特别是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安徽省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革力度加大,进展放快,各种形式的改革企业约占全部企业的88%。

(一)提出了指导思想。在贯彻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实施战略方面,安徽省政府提出了“三个结合”、“四个转变”,即小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各地各企业客观实际相结合;由搞活单个企业转变为搞活整个国有经济,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整结构转变为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调整,由注重增加绝对投入转变为突出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相对投入,由政府直接抓企业经营转变为重点抓国有资本运营。据此又形成了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资本重组,调整结构;职工持股,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点面结合,三年完成。从整体上为全省迅速大规模推进小型企业改革廓清了道路。

(二)改革的具体形式。一是扶持壮大一批企业。至1996年10月,全省组建小型商业企业集团试点19户,又通过兼并、参股及挂靠联合带动发展紧密企业达80个。宁国县将百货、五金、糖酒、纺织品四家公司合并,组建了工业品集团,提高了企业的组织化程度。郎汉日杂公司利用资金、经营渠道和人才的优势同拥有经营场地的郎汉糖酒公司联合组建集团,优势互补,实现了企业的规模效益。二是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指导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至1996年10月,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已达30户,改制力度比较大的淮化、鞠湖、宿县、巢湖4地市达22户,比上年增加13户。三是对产权改革难以一步到位的企业,则采取承包、租赁、托管、挂靠等过渡性生存自救形式的改革措施。针对前几年国有改革中存在的管理放松、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全省加强了对各国有民营改革企业的规范和管理。六安地区对少数效果不好,租赁到期的企业着手退出民营,实行集体经营。宿城、巢湖、安庆等地方开始引导国有民营企业向股份合作制过渡,并将资产负债过高的小型企业委托给效益较好的企业管理,稳定了职工,恢复了经营。

(三)制定了有关配套政策。一是解决产权问题。如合肥市拟定了《合肥市关于发展企业集团、鼓励企业兼并的若干意见》,对资产数额较大的企业,允许先出售部分产权,其余在一定时间内作为企业负债有偿使用;职工一次性购买有困难,可以分期购买;对率先改制的小企业普遍实行了三年内不收缴国有股红利,用于冲减历史债务或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及企业自改制之日起三年内所得税增量部分由财政返还等优惠政策。再如,合肥市国资局和财政局也共同拟定了《合肥市关于增资减债的若干意见》,对部分资不抵债的国有小企业,可按零资产出售,其差额部分由政府用财政资金、小企业转让资金或改制后返还所得税的方式,一次性或分期补齐,在未补齐期间,按国家对企业的负债处理;针对职工养老保险,企业可结合改制从资产中划出一块来弥补。二是解决领导机制问题。对政府转变职能,明确规定不再沿袭过去的办法任命企业干部和安置人员,企业主管部门也不再向企业收管理费,其所需行政费用由财政统筹解决;同时要求层层建立小企业改革的领导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充分发挥各级体改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各个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

二、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机制不活,观念落后。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尤其是县级小企业)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仍未被打破,政企不分的情况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主管部门还未完全赋予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部分企业领导和职工缺乏摆脱困境、走出新路的勇气和信心,求稳思想严重,有单纯等待国家改善外部环境、依靠政策保护、要求给予优惠政策的“等、靠、要”思想。

(二)涉及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不够大。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相对滞后。安徽省工业企业截至1996年6月底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占全部预算内工业企业10.2%,而同期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111户,加上兼并、拍卖、破产等涉及产权变动的企业共190户,仅占全部商业企业的6.5%。另外,企业在改制前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完善,清产核资工作力度不够,尤其是土地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漏洞很大,产权不明严重影响了企业改革发展;

(三)企业自身管理薄弱。在体制转变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严重滞后,造成企业竞争力下降,效益下滑。目前,许多县市商业企业库存积压商品中因经营管理不善的占60%左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负担沉重。一是政策调整、体制变动等因素造成的企业亏损,如“两棉”赊销款、平抑物价、收购地方工业品、支持抗洪救灾等。二是亏损严重,负债沉重。1996年1~6月份,全省商业企业亏损面在47.4%,亏损金额1.8亿元,全省国有商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达86%。三是税负重,费用大。1996年1~10月份,全省商业企业商品销售增长8.3%,而上交国家税利增长15.2%,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四是离退休职工多,费用开支大。

(五)政策配套不到位。近几年国家、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具体执行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一些地市、县自己制定的企业改革政策措施因未与财政、银行等部门协调好而无法兑现。如巢湖行署今年对小企业改革专门下发了文件,其中有企业评估为负资产视同政策、对企业负债采取3~5年所得税先征后返的政策,而地区五金公司改制后并未享受到。政策配套改革未起步或因部门利益驱使,落实难,影响了企业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

(六)商业企业改革政策明显滞后于工业企业改革政策。安徽省经贸委先后出台了扶优扶强、企业集团试点、企业兼并、优化产业资本等扶持小企业的10条政策,但都是针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无法平等享有这些优惠政策;国家经贸委制定的有关国有企业破产的政策不适用于内贸企业,省银行部门也在商业企业破产方面有专门规定,致使商业企业依法破产困难。“重工业、轻商业”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商业企业改革的进程。

另外,部分地区在开展改革工作时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三、改革思路

(一)改革指导思想。贯彻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思想,改革重点是通过清产核资,明晰企业产权,围绕盘活存量资本、整体放开搞活小型国有经济这条主线,突出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坚持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相结合,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革,完成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投资结构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改革方向。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股份制公司。依照《公司法》,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并力争二三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二是组建企业集团,发挥规模优势。集中扶持发展二三家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国家级或省级商业集团,各地市和县也要组建一二个在地区经济中有影响力的商业集团。三是发展新的流通组织形式,推行连锁经营。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连锁公司,发展连锁店铺。城市和商品流通中心区域国有批发企业的闲置仓储设施要逐步改造为配送中心,为发展连锁经营服务。四是继续加强和规范国有民营、承包、租赁等企业过渡形式的改革。通过逐步调整,使一部分小企业退出国有商业行列,成为民营、私营企业。五是县属商业要建成一二个大型商场,代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处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县,建设一二个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有地区资源优势的县,搞好一二个县级商办工业企业。

(三)改革形式。笔者认为: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革要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因企业制宜,允许企业依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改革形式,政府与主管部门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形式多样,不搞一个模式,不片面追求改革进度,而忽略改革的实际效果。要充分发挥、保护好广大商业职工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唯有如此,才能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并推进国有小型商业企业的改革进程。

1.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扶持壮大一批企业。(1)组建国有资产经营(授权)公司。一方面对国有资产较大、实力较强、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国家授权经营,建成国有资产经营(授权)公司;另一方面组建企业集团。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一批小企业共同发展,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联营、合并、互相参股等资产重组方式,建立和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等重点扶持,形成具有核心层、紧密层企业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同时纳入各地区国有企业扶优扶强的总体规划,与工业集团一起成为当地的支柱企业。(2)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对经营有方、效益良好的企业,在保留原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吸引内部员工持股、吸引社会上法人单位和私人资本参股,使产权主体多元化,依照《公司法》逐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保留或部分保留国有资产,作为促进联合的资产纽带,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发展。(3)组建股份合作制、全员劳动合作制企业。针对有净资产、负债率不高、微亏但发展前景良好、人员负担不重的企业,通过清产核资,把部分或全部产权分期或一次性出售给内部职工,将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制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或全员劳动合作制企业,以合作为基础,兼有股份制特征,实现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以利于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4)资产重组。对一些与相关行业、大中型企业有关联,自身又面临生存困境的小企业,可将资产内部划转,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与骨干企业资产经营的一体化,由优势企业统一经营管理。(5)企业兼并。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小企业,可由优势企业根据行业、企业自身特征实行兼并,担负其全部资产、债务和人员的负担。

2.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权、经营方式的改革。(1)规范国有民营形式的改革。对规模较小,经营场地较小的微亏企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实行承包、租赁等国有民营形式的改革,同时强化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搞活经营,对前几年国有民营改革中出现的不够规范情况,要强化资本金的管理。粮食小企业要在租赁到期后着手退出民营,由集体经营。(2)委托经营。对企业因领导层经营管理不善等内部原因造成的微亏小企业,可将经营权、财产权、人事权部分或全部委托给托管公司经营、管理,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3)加盟、自由连锁经营。对于粮食、蔬菜、副食品等企业,从经营形式上进行改革,建立配送中心,严格管理,迅速占领市场,取得规模效益。(4)盘活存量资产。对于拥有闲置仓库、场地的企业,可挖掘潜力,盘活存量资产,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自营或招商引资。(5)多角化经营。企业通过优势比较,按效益优先原则,结合地方的资源特色,有选择、有重点地拓展新的经营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3.抓紧落实小型企业的终极改革。(1)拍卖。对资不抵债、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行一次性拍卖,购买方承接企业全部职工和债务,并对拍卖收入实行专项基金管理。(2)破产。对连续两到三年经营不善、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可依法实行破产,并协调好与地方财政、银行等部门的关系,安置好企业职工。(3)转让出售。对于微亏、规模小、场地小、人员少的小门市部(小理发店、小饭店、小照相馆等),可以实行转让出售,并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回收及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四)改革配套措施

1.在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需要制定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的施之可行的配套政策措施,因此,应尽快制定出一个放开搞活国有小型商业企业的实施有效的统一的政策法规文件。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企业自身负担。

3.客观、公正地解决企业的历史包袱问题。关键是各部门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和统一的政策措施,并将国有资产的流失与企业改革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区别对待,否则,企业产权机制搞不活,将来付出的代价和损失会更大。

4.解决竞争环境中的不平等问题。政府与各部门应加强对非国有商业的宏观管理,使二者在竞争中处于平等地位;同时,应赋于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相同的政策措施,改变目前重工业轻商业的局面。

5.加强企业改革的后期跟踪调查工作。及时总结和研究改革阶段出现的经验和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广经验和调整政策,解决问题。

(五)强化管理和人才发展。企业改革与科学管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强化企业人、财、物的管理,尤其要在企业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同时大力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型商业企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

标签:;  ;  ;  ;  ;  

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开创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革的新局面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