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东山校区 3239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应该是多元的,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于此背景,我对小学数学高效互动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设置认知冲突,找准高效互动的‘点’;借助数学活动,推进高效互动的‘线’;基于学生本位,拓展高效互动的‘面’”这三大优化策略,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互动 优化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广大教师要打造“生本化”的互动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教师的教”才能最终落脚到“学生的学”上。小学数学课堂上,高效的师生互动又是多元的,是涵盖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全方位的互动,以调动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有效的学习之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这样高效的课堂互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设置认知冲突,找准高效互动的“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找准高效互动的“点”,并以此来展开互动交流。具体而言,可以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逐步寻找问题答案,在探究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进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1.设置认知冲突,引发互动交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能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从他人的理解中获得启发,进而促进知识的生成。教师可以在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设计一些冲突点,让学生以此展开互动交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分数的理解,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 ”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有的学生说,如果将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还有的学生说,如果将一根绳子平均切成4段,其中一段也是 。在这个时候,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理解的 都是借助了三角形、绳子等实物来表达的,如果不借助这些实物,你们还能将 的意思表达出来吗?”这样,就有效地借助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基于这一提问,学生开展了小组互动交流活动。最后,他们总结出了“单位1”的概念,进而更好地将 这一分数的意义表达了出来。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将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者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高效互动。在分数的意义这个案例中,教师巧妙利用了学生概念的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最终促成他们对“单位1”和分数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设置认知冲突,引发互动争辩。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严密,他们很难将一些易混的数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区分,比如一些数学概念和现象他们容易混淆在一起。教师可以找出学生知识混淆点,并以此设计互动问题,在引发学生互动争辩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数学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有的学生会将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点混淆。于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道这样的题目:“有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半径是4m,你能求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根据计算公式很快就能求出花坛的周长和面积。当学生计算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结果展示。大多数同学都得出了正确答案。花坛的周长是3.14×4×4=50.24(米),花坛的面积是3.14×42=50.24(平方米)。答案中周长和面积的结果是一样的,教师可以故意说:“这个花坛的周长和面积怎么是一样的呢?”有的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他们的理由是算出来的结果一样。教师继续提问:“有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吗?可以举手回答。”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虽然计算结果都是50.24,但是它们的单位不同啊,周长的单位是米,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知识混淆点入手,设置的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的互动争辩。学生争辩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互动交流后,大家一致同意了最后这位同学的意见,同学们对周长和面积的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互动学习无疑是非常高效的。
二、借助数学活动,推进高效互动的“线”
高效互动的“线”就是指高效互动的进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以此推进学生互动学习的进程,从而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1.借助操作活动,推进互动进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因而数学教学也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来获得知识,逐步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开展数学操作活动,从而有效地推进学生互动学习的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完成知识构建。然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能用尺子测一测铅笔的长度吗?”同学们纷纷拿出铅笔和尺子开始测量。在汇报展示时,一位学生说:“我的铅笔是17厘米7毫米。”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学生答道:“我从尺子的0开始量起,看另一头的刻度得出来的。”教师继续追问:“那你是如何看刻度呢?”学生答道:“我看到刻度下面是17,单位是厘米,得出17厘米;然后还多出7小格,而这些小格的单位是毫米,所以还有7毫米。”教师然后问其他同学:“你们同意他的测量方法吗?”大家齐声回答:“同意。”教师对大家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之后,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有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什么关系吗?”经过了刚才的亲自测量,大多数同学都发现了1厘米与10毫米的进位关系。
在这个测量铅笔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和读尺子刻度的方式加深了对厘米和毫米的认识,这种互动起到了有效推动实践的目的。
2.借助思维活动,推进互动进程。“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参与的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引发学生与老师的思维交流和思维碰撞,进而刺激学生迸发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教学势必会推进互动进程。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互动内容:“一位装修师傅要给客厅铺地板,客厅是一个长7米、宽6米的长方形,装修师傅想采购一批木地板。装修店里有三种正方形的地板,边长分别是60厘米、1米和2米,你认为装修师傅应该买哪种地板?”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说:“买2m的,这样铺设时可以更省力,而且地面的缝隙也少,会更好看。”还有学生认为:“买60cm的,运输方便,铺设时浪费会更少。”学生3:“我觉得如果这几种地板是同种类型的话,应该买2m的6块,买1m的6块,这样刚好可以没有浪费,而且铺设也比较省力。”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分木板的问题情境,学生们都被这个问题所吸引,并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同学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让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这样的课堂互动是十分有效的,不单单是表面上你问我答的互动形式,而是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建模和方案探究的过程,是建立在数学思维活动基础上开展的互动讨论。
三、基于学生本位,拓展高效互动的“面”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面,而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展互动教学。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拓展高效互动的“参与面”,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课堂互动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1.基于合作学习,拓展高效互动的“参与面”。小组合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一个小组中,每位同学承担一份学习任务,大家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优势互补,小组内每个个体都能参与到组内活动中,在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组内成员都能有所提升。教师要引导这样的小组互动,为小组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指导,促进组内成员开展高效的互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一个小组合作数一数的活动。让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在教师给出的画有小正方形的纸上数出一万个格子。孩子们纷纷动手活动,相互交流方法。很多学生在千与千的进位上存在困难,于是他们在组内探究。针对有困难的小组,我又指导他们可以向其他小组学习经验。然后在千到万的进位上,有的同学从中获得了启发,又带动了其他人的学习。在合作数一万的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万以内数字的进位,抽象的学习有了形象的基础。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组合作环境,并对小组讨论给予了必要的指导和客观的评价,推动了小组互动的开展,使得数学课堂变成了一个多元的、充满生机的互动场所,每个学生在互动讨论中都获得了提升。
2.注重情感交流,拓展高效互动的“参与面”。“情感是交流的润滑剂,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养成,创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学习中,互动教学才能更高效。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让学生分糖果的互动活动。首先,教师为学生们展示两类糖果,硬糖8颗和软糖10颗,将两类糖果混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们平均将这些糖果分给三个小朋友,并提问有几种分法?经过几分钟的思考时间,一位同学提出:“每人分6颗,刚好可以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大部分学生都认同这种分法。这是,有一个学生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教师向他投去鼓励的微笑,并请他来说一说有什么看法。这位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站起来说道:“我觉得这样分是不能体现公平的,因为糖果的种类不一样。”教师点了点头,问道:“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分呢?”这位同学继续答道:“应该是每人分硬糖2颗,分软糖3颗,共是5颗,留下的不分,这样才是真的公平。”他的回答引来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教师也对他的回答提出了表扬:“你说得真好,这样的分法,不仅在数量上是公平的,而且在质量也是公平的。”
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有教师的鼓励,同学们才积极踊跃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这位同学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的发言内容涵盖了平均分的拓展内容,大家通过他的回答对平均分的理解更为深刻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是引导学生思维生长、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认知冲突、设计互动主线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互动热情,进而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沈玉顺 课堂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杜崇德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高效互动[J].小学教学参考,2014,(11)。
[3]钟华俊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J].学周刊,2016,(08)。
[4]赵楠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以宣威市板桥镇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08)。
[5]孟凡玉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观察与评价——基于“课堂师生互动评估系统(CLASS)”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2016,(10)。
论文作者:王海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互动论文; 学生论文; 高效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