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质现状及对策研究_羽毛球论文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现状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能论文,中国论文,羽毛球论文,运动员论文,现状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中国羽毛球成绩的滑坡与体能下降有关已是比较一致的看法。笔者通过对全国18个省市专业队连续3年全国羽毛球冬训大比武的跟踪测试、对各队教练的访谈调查以及实验研究,对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现状、造成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确实存在着明显的下降,主要是由观念上的不重视及方法上的“极端”现象所造成,而逐级专项化的训练手段如变速跑等有助于防止“极端”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 体能现状 “极端”现象 逐级专项化 变速跑

中图分类号 G849

1 前言

笔者通过对全国18个省市专业队连续三年全国羽毛球冬训大比武的跟踪测试研究,较为详细地分析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现状及其成因,并就解决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试图为我国羽毛球训练实践提供最直接的借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象来自我国18个省市羽毛球专业队,1992年至1994年三年共测人数746人,男378人,女368人,平均年龄18.95岁,其中包括一大批现役国手。实验对象为广州市羽毛球队6名女队员,平均年龄16.3岁,身高167.4cm,体重59.6kg。

2.2 研究方法

2.2.1 测试法:在连续三年的跟踪过程中,分别对13个指标进行了测试。

2.2.2 访谈法:就造成体能现状的原因走访了国家队及各省市专业队教练。

2.2.3 实验法:考虑到实验人数较少,无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采用纵向自身实验对照方法,以1993、1994两年不同的成绩变化幅度来说明问题。实验内容:1993年基本采用几个200米、300米或400米的间歇跑和3000米或5000米的长距离持续跑等传统训练方法;1994年是在保持1993年训练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每周各减少一次3000米和400米×5,增加两次变速跑,实验期为6个月。

2.2.4 训练手段的筛选:本文设计了7种变速跑,并对7种方法进行全过程心率遥测,然后以1993年全国羽毛球大比武中心率强度最高的一场女子单打比赛的心率曲线特征为参照标准,与上述7种方法逐个进行相关分析,选择相关性最高的一种手段进行实验研究。

2.2.5 主要使用仪器:

Gould 2900能量代谢测定系统。

芬兰产Polar sport tester(PE4000)遥测心率系统。

2.2.6 数理统计:平均数、标准差等常规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现状

由表1可见,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在1985年至1994年间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目前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中瘦高个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力量素质的下降。

表1 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历年的克托莱指数

速度、速度耐力和耐力指标的比较结果见表2、3、4、5。表中各项指标的值都有所下降,其中男子400米成绩从60年代的10次平均1′6〃到今天的5次平均1′11〃75,下降是非常明显的;男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指标也明显下降。最大吸氧量水平是衡量运动员有氧代射能力的客观指标,国家体科所缪素坤等曾建议,在参加重大比赛时,羽毛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最好不低于每分钟60毫升/公斤,否则有可能在激烈的比赛时出现体力不足的现象。目前我国羽毛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明显偏低,与体能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表2 男子400米比较

男子 400×10400×5

60年代1′6〃

80年代1′10〃

大比武 1′11〃75

表3 男子3000米比较

男子3000米

辽宁队 10′47〃

大比武 11′19〃

表4 女子400米,3000米比较

女子300米成绩3000米

福建队 50〃以内 12′57〃

大比武 52〃03 13′03〃78

注:辽宁男队和福建女队的成绩,均为获全国团体冠军时全队的平均成绩。

表5 各国羽毛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比较

最大吸氧量(ml/kg·m)

国家男女 时间 男 女

中国8 197860.37

8 10 198553.6 40.3

1015 199252.81 42.75

丹麦10 8 197758.3 49.4

瑞典 197055.6 46.9

一般体能是专项体能的基础,一般体能的下降势必会影响专项体能的发展。在中国鼎盛时期,国内比赛时间长于国际比赛时间;如今情况出现了逆转,国内最高水平比赛时间低于国际高水平比赛时间(详见表6),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运动员专项体能的下降。

表6 国内、国际比赛时间比较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确有明显下降,而且不是某一方面素质的下降,是全面素质的下降。

3.2 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下降的原因分析

根据访谈结果及文献资料,总结出以下两条原因:

一是观念问题导致的下降。各省市现役专业队教练基本上是原国家队队员,高度的专业化训练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专业队很少练素质。另外,训练的实践也使他们体会到一般的身体素质,如400米跑、3000米跑等与专项成绩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因此认为一般身体素质可以少练或者放任运动员自己练,训练质量明显下降,所以导致一般体能下降,进而影响到专项体能的发展。

二是方法问题导致的下降。在培养运动员体能方面,教练员所用的方法有比较明显的“极端”现象,也就是说要么用非常一般的手段训练身体素质,如400米跑、3000米跑等,要么就用非常专项化的手段,如多球训练等,缺乏中间过渡手段,因而未能很好地发挥出体能的迁移作用,所以常常出现这种现象: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提高了,但专项成绩却未提高,于是又产生一般素质没用的观念而进入恶性循环。在多球训练过程中,也因其组合繁多,专项化程度不一,在使用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而导致训练效果的不理想。

3.3 对策研究

3.3.1 理论假设

逐级专项化是指运用专项化程度逐级升高的训练手段去获得专项能力的过程。从羽毛球运动形式上看,变速跑被认为是较传统的训练方法如400米跑,3000米跑等更接近专项。所以有理由在理论上推测:如果在传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再结合变速跑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从而防止“极端”现象的产生。

3.3.2 手段筛选

笔者设计了7种变速跑,并以1993年全国羽毛球大比武中心率强度最高的一场女子单打比赛的心率曲线特征为参照系,与以上7种手段逐个进行心率特征的相关分析,选择相关性最高的变速跑手段(200-100-50-50)×(6+2)进行实验研究。7种手段的练习形式及各项参数见表7。

表7 参照系及各训练手段的参数特点

注:200-100-50-50变速形式是等距离冲跑与慢跑相交替的过程

3.3.3 实验结果

为了更好地模拟比赛,在实际训练中,先进行(200-100-50-50)×6的变速跑,休息5分钟后再进行(200-100-50-50)×2的变速跑。对跑的要求是每个冲刺尽量大力,慢跑是随意的,但不允许走;方法6和7中的间歇是走动间歇。实验结果见表9。

表9 实验前后各指标变化幅度比较

由表9可知,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实验方法,均能提高上述各项指标,因此不能简单否定某种方法。但是在提高幅度上实验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实验前300米跑和3000米跑两项指标的提高率要高于实验后,说明传统方法在提高这两项指标上比变速方法更为有利;实验后50米跑、300×5波动幅度和比赛时间三项指标的提高幅度明显较实验前为高,说明实验方法在提高这三项指标上较单一的传统方法为优。

300×5波动幅度是以5次跑的成绩的标准差来衡量的,波动小说明5次跑之间的成绩非常接近,因而认为耐力较好。这种耐力与3000米跑之类的持续性耐力不同,它是一种间歇性耐力,被认为更接近羽毛球专项耐力。比赛时间则是一种典型的评定专项耐力指标。实验方法虽然在提高300×5的平均成绩上不如传统方法,但在减小5次跑的波动幅度上却比传统方法优越,且使比赛时间的增长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实验前差异不显著。这充分证明了实验方法在提高羽毛球专项耐力上的优越性,由此也证明了理论推断的正确性。

在广东省第九届省运会羽毛球比赛中,由全部实验对象组成的广州市少年女子甲组,面对由湖南省队和湖北省体校队组成的东莞队,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囊括了该组别的所有4块金牌,教练也因此荣获广州市体委颁发的立功奖。比赛实践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实验方法的优越性和理论推断的正确性。

4 结论

4.1 目前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存在全面下降趋势。整体水平的滑坡,与体能下降有着直接的关系。

4.2 导致体能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观念上对一般身体素质的不重视;二是方法上的“极端”现象,缺少逐级专项化的体能训练手段。

4.3 逐级专项化的训练手段:如传统方法结合200-100-50-50×(6+2)形式的变速跑,比单一的传统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进而有效地防止“极端”现象的产生。

4.4 本文结果并不排斥传统训练手段,差异只是程度上的差异。相对最佳并非绝对最佳,必定还存在着更有效的训练手段,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解放军体育学院的林建棣教授、广州市体科所的阎济宁和刘林丰同志及广州市羽毛球队杨新芳教练均为本课题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收稿日期:1996-07-10)

Research on Chinese Badminton Players′Physical Readiness

and the Strategy

Cheng Yongming

(Guangzhou Tianhe Sports Center,Guangzhou 510620)

Abstract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the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of Chinese badminton player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ecrease ofthe players′physical readiness.However,there in not any report concerning the decreasing degree,the reason and the solution to this situation.After threesuccessive years of follow-up tests on the great competitions after the winter training seasons,the author conducts a profound study of the players′ current physical readiness,the reason and thecorresponding strategy through talks with the instructors and investigations.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obvious decrease of physical readiness does exist in the players and the situation results from the neglect in ideas and the"extreme"phenomena in methods.The phenomena can be prevented by means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methods.

Keywords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readiness "extreme"phenomenavarible running

标签:;  ;  ;  

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质现状及对策研究_羽毛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