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危化品物流是一种特殊商品的物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管理过程的基点是安全性。整个物流活动由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组成,所以确保危化品物流安全须从仓储与运输管理、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加以强化,并围绕薄弱环节持之以恒地加以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1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不仅我国政府较为重视危化品物流安全防护工作,国外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危化品物流安全。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危化品的物流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保障措施,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建立高效的资料备查系统,第一,政府下拨专门款项用于建设安全防护机构,对危化品的物流工作提供指导,保证危化品物流安全,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防止法律出现漏洞,为危化品物流提供可供参考的标准,基本上已经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危化品物流安全防护应急机制以及责任事故调查监督机构;第二,建立在“风险控制系统原则”基础之上创建了专门针对危化品物流安全防护的数据库,比如美国创建的Emergencey Response Notification System、欧盟创建的Major Accident Reporting System等。
相比较国外而言,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化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政府开始加紧对危化品物流安全措施的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条文,为危化品运输提供法律依据,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通过出台这些法律规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危化品物流运输的安全。
2互联网+开启危化品物流监管新模式的机理分析
2.1连接
在互联网+时代,“云+网+端”成为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从而实现了危化品物流运作过程中“人、车、路、货、环境”全要素的实时连接和在线化。通过智能终端、车联网设备、GPS及物流信息系统界面等终端入口,将危化品物流运作涉及的人、物、服务等相关或不相关的实体信息跨越时间和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网络和后台的云计算平台进行传输、处理和信息共享,从而为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监管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2.2数据
建立完善的资料共享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对于加强危化品物流安全防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确保危化品的运输处在有关部门监督范围内。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危化品的物流安全防护体系的组成要件越来越丰富,政府需要对“人、车及环境、货物、路况”等进行全方位的信息链接以及实时性更新和数据分享,把握危化品物流运输的整个过程,将其映射到数据管理平台中。不仅如此,在法律法规数据库、风险评价数据库以及危化品货物资料备查体系等多种资料库的帮助下,实现查询、趋势了解以及历史数据分析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控制以及管理。
2.3协同
危化品物流安全监管涉及到交通、安监、质检、公安、工信部、环保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标准不一以及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危化品物流安全监管困难重重,而信息共享下的网络化协同监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围绕危化品物流安全监管的总体目标,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数据库的框架和危化品物流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监管流程的协作与优化,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实时化、网络化协同监管。
3基于互联网+的危化品物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构建
3.1积极构建全国危化品大数据监管平台
目前,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危化品运输行业通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事前预防,对海量的危化品基础信息、隐患信息、事故信息和监管信息等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关联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等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同时对于危化品道路运输过程可以进行实时监管,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建立局部的危化品大数据监管平台,但涉及跨区域的运输监管还未建立,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全国性的危化品安全监管,实现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动对跨区域运输进行有效监管,逐渐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孤岛”。
3.2“互联网+”技术支撑
它是通过连接实现危化品物流相关要素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并确保信息传输到“互联网+危化品物流”监管大数据平台后的流动和共享。首先要通过相关信息系统、GPS等技术手段构建从业企业、营运车辆、从业人员的数据库,实现在线化和数据化;其次要建立危化品数据库及相应的风险评价和应急处理数据库;其三,梳理危化品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并实现数字化以供监管人员、企业及从业人员随时按需查询;其四,规划和制定危化品道路运输专用通道和专用仓储设施,通过视频监控、传感网络等物联网技术将道路状况、天气等危化品物流运作的外部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并通过电子路单、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监管信息及危化品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实时集成到“互联网+危化品物流”监管大数据平台。
3.3危化品物流服务全生命周期监管
在开展准备工作时期,从构建危化品台账、风险控制制度和突发事故应对措施等方面制定完善措施;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和实体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日常工作中注意监督管理,特殊时期专项整治;在工作完成之后,对参与工作的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的等级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3.4加快行业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建设
我国由于危化品运输行业法律法规繁杂,且出自不同的监管部门,法律法规之间相互矛盾。因此我国应制定有关危化品道路运输法律法规总章,对危运行业各个方面进行总体的要求,不同部门以此为基础,制定各方面的细化法律,同时可以参考国际危化品运输相关法律做到与国际危化品运输法律接轨,有利于学习国外危化品运输的先进经验。
3.5监管组织创新与协同监管
危化品物流涉及运输、装卸、储存、包装、搬运等环节,不同环节涉及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环节多且沟通复杂。“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去中间化和组织小微化”的特征为危化品物流的线性监管向网络化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为单部门单一执法向多部门网络化协同执法提供了组织创新的可能性。依托“互联网+危化品物流”监管大数据平台,以“小微监管组织”为载体开展危化品物流的安全监管。小微监管组织可以以实体或虚拟的形式构建。其中,实体的“小微监管组织”是成立由交通、公安、安监、环保、路政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危化品物流安全监管部门,有编制和全额财政拨款保障;虚拟的“小微监管组织”类似于传统的行政服务中心,由交通、公安、安监、环保、路政等部门联合组成安全监管中心,统一窗口协同安全监管,中心的监管人员隶属原部门。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危化品物流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危化品物流安全防护的发展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如何创建完善的危化品物流安全防护体系,并且提出了看法。
参考文献
[1]王琦峰,孙海宁.“互联网+”背景下危化品物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6(5).
[2]乔继广,孙海宁.“互联网+物流”背景下危化品道路运输的政府监管对策[J].中国商论,2017(5).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危化品物流行业政策调研报告[R].2015-6-5.
论文作者:高亚,徐海军,李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物流论文; 互联网论文; 安全监管论文; 数据论文; 安全防护论文; 信息论文; 道路运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