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才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更多的依靠老师单方面的知识传输。而这种教学方式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尤为重要。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民主氛围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204-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在数学问题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如何进行问题教学谈几点体会。
1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思维情境。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则故事恰当地引入课题:古印度国王非常喜欢国际象棋,他要奖赏发明者,可以满足发明者的任何要求。发明者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用麦粒来棋盘。第一格放1 个麦粒,第二格放 2 个麦粒,第三格放 4 个麦粒,以后每个格放的麦粒都是上一格的两倍。国王满口答应,经过大臣的计算,原来发明者的“胃口”大得很,他要了国王几十年麦子产量的全部。教学者由此指出发明者要的麦粒个数为这个和 S怎样求出呢?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必然尽力听讲。
2 回顾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使学生置身于人文思想和科学环境中
在教学中,通过恰当介绍数学史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立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同时体现数学中的人文思想。数学教学不仅承担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同时也肩负培养学生严谨、朴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困难的那种百折不挠的良好的思想品质的重担。这些将成为他们参与竞争迎接挑战的坚实的心理准备。例如,在讲授集合一节时,恰当地介绍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以其创造性工作严格地证明了许多惊人的结论。但是他的观点与当时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的冲突,遭到一些数学家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有人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权威的巨大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他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了医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疯子”。通过相应数学知识背景及情境的展示,使每个学生无一例外地感受到这种精神巨大力量,进而激发起探索真理的强大力量,从而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投身到探索活动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注重数学问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应用意识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使每一个学生感到学习的是真正“有用的数学”。如在学习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时,教师指出当正角θ比较小时可近似认为 sinθ 等于θ 角。教师根据学生对世界杯非常感兴趣这事,可如下设置问题:在 2002 年世界杯亚洲十强赛中国国家足球队主场———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上空有一半径为3 米的大气球。在体育场外 A 处有一球迷仰望气球中心,仰角∠BAC=30 度时测得大气球的视角为 β=1 度,该球迷运用中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精确地算出了气球的高度。你能吗?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下,经过认真思考,将题目非常圆满地解决了。在兴奋和喜悦之中,教师并不肯罢休,给学生留下了课后思考题:你所估计的气球高度与实际高度相比之下是偏高,还是偏低?在这种情境下,使学生品味到数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促使他们积极地搜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由于长时间受传统旧模式的影响,很多高中学生已经养成了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具备相应的问题意识,而是习惯性地等着教师提问解答。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和启发他们,创设情境,让他们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和一般教学相比,在创设情境方面相对不易。情境的创设不但要和所引发的问题息息相关,并且还要让学生们对这相对乏味的数学数字和公式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发现问题,并且喜欢这种方式。所以说创设情境对发现问题至关重要,情境创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要注意情境是否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吻合,不能太离题,同时还要注重课堂效率。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适度性,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创设实际合理的情境。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必须要考虑到这个情境所带出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启发性,必须和问题密切相关,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路得出问题,不在束缚于教师的思维模式下。这就极大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5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思维情境,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讲授映射概念时,为学生列举了许多映射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便抓住这一契机,接着讲授映射,概念给出后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思维情境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映射的实例,将评价权也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言,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教学效果很好,同学们找出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形象的事例。尽管教师备课已相当细致,但是还是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师以后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效果完全归功于教师为学生营造了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情境。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被逐渐淘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将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养成能问、敢问、会问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杰.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7):83.
[2]叶志骅.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管窥[J].新课程导学,2015,(23):90-90,96.
[3]陈志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7):22-22,23
论文作者:陈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意识论文; 麦粒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