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感冒症状须警惕(论文文献综述)
魏锋[1](2021)在《63例流感合并塑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儿童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重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旨在为提高临床儿科医师早期诊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分析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重症患儿早期发生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危险因素及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1.63例患儿中,男52例,女11例。2.甲型流感42例,包括H1N1有9例(14%),H3N2有2例(3%),其他类型甲流31例(49%);乙型流感21例(34%)。3.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最高,3-6岁儿童有38例(60.3%)。4.全年各季节均有发病,春季发病率最高,1-3月有23例(36.5%)。5.15例患儿有基础性疾病,其中肾病综合征有6例。6.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和气促,其中热峰超过40℃的超高热24例(38.1%)。7.肺部湿性啰音不是判断流感肺炎的必要依据,早期未闻及啰音的有16例(25.4%)。8.24例(38.1%)患儿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不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数升高是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发生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9.入住ICU41例。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超高热(≥40℃)、三凹征为流感合并PB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10.呼吸机辅助通气32例。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超高热(≥40℃)、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三凹征和白细胞总数升高为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需要机械通气的独立危险因素。11.起病48小时内口服奥司他韦治疗仅28例(44.4%),所有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治疗后好转。12.3例患儿因流感相关脑病死亡,2例患儿继发感染出现坏死性肺炎,其余均预后良好。结论:1.流感仍然是常见的儿童公共卫生疾病,塑型性支气管炎是其危重并发症。2.男性及3-6岁儿童可能是儿童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高发人群。3.对于有气促的流感患儿,即使胸部X线未提示肺不张,我们也需要警惕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可能。4.及早行气管镜灌洗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唯一手段。
孔少楠[2](2020)在《私人诊所医生处方行为和利他性实验经济学研究 ——以青岛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私人诊所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截至2014年,全国私人诊所数量达到149175家,占全国诊所数量的比例超过96%。私人诊所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此类诊所可及性好、患者就医方便且就医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私人诊所未被纳入HIS等其他医疗IT系统管理,对私人诊所医生的诊疗行为以及私人诊所的管理一直处于卫生管理研究的边缘。医生的处方行为直接决定了医疗服务质量,因此是非常重要的的医疗服务环节。我国私人诊所的卫生服务市场与公立医院的卫生服务市场不同,很少能够纳入医保报销,因其受到支付方式、医疗服务范围、医生执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医生处方不合理的现象极其常见。普通感冒是人民群众的常见病之一,虽然该病的发病率高且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但是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疾病,通常7天内可自愈。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普通感冒的治疗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是诊疗过程不规范、抗生素不规范使用、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等。近年来,相关管理部门已经注意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来严格管理私人诊所的诊疗活动,希冀能够有效提高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质量,但是由于私人诊所缺乏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手段,难以像对公立医疗机构那样对私人诊所进行管理。因此,通过对私人诊所医生诊疗行为的分析,探讨影响医生处方行为的因素,有助于政府优化相应的卫生政策,提高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及市场有两大特征,一个是不确定性,另一个是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会在市场上出现诱导需求。经济学家发现,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不能解释真实的经济社会中的一切现象,尤其是医生的种种行为,需要新的理论对此进行解释。麦克圭尔提出了医生利他主义模型,认为医生的效用来自于三方面,分别是净收入、闲暇时间和对患者无效用的诱导。对前人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由于利他主义存在测量难度、田野实验的难度也远远大于实验室实验,因此目前对利他主义和医生诊疗行为之间的研究仍然较少:(1)对于医生利他性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研究方面展开,缺乏实证研究的数据支持;(2)目前研究很少聚焦医生利他主义与处方行为、其他医疗行为的关系,以及医生的社会偏好是否保持一致性;(3)医生的社会性利他性仅仅从利他/利己两个角度进行区分,不够细致。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采用田野实验的方法,以青岛市私人诊所为例,采用匿名审计的方式对私人诊所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实验,借助普通感冒观察私人诊所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生在社会规范下的利他水平、在医疗情境中的利他水平性别以及医生处方行为关系,探讨医生的社会利他水平对诊疗行为的影响,对现有的私人诊所医疗行为监管措施提出改善建议,促进全面健康水平的提升。本研究的具体目标为:(1)通过对私人诊所医生在普通感冒诊疗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匿名审计实验,对医生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量化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优化和制定相关监管政策、优化监管手段提供决策依据。(2)分析不同性别的私人诊所医生在普通感冒疾病的诊疗行为上的差异,探索性别与医生行为之间的关系。(3)通过基于社会规范的利他主义实验对医生利他性进行评估,结合医疗情景下的医生利他水平,分析医生在社会规范下的利他水平与医疗情景下利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青岛市私人诊所以及诊所中的执业医生。从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正式注册的西医诊所中,随机化抽样选择133家诊所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计量经济学中随机配对的方法,保证了实验过程中私人信息保护问题。实验设计(1):匿名审计医生诊疗服务行为。本研究面向大学生进行招募,共招募了 36名女性大学生(17组试验人员+2位备份)作为审计人员。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对审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和预实验,确保审计员陈述普通感冒症状时能够严格按照拟定的台词进行陈述,并且与医生的沟通过程具有一致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审计员假装是病人,到诊所自述自己的症状(同普通感冒),记录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离开诊所后填写本研究的“病人评估问卷”。实验设计(2):通过利他主义实验来观察医生的利他性。在本研究中,调查员扮演成普通感冒病人到私人诊所中就诊,在就诊结束后将预先留有“失主”信息以及其他物品的钱包悄悄放到诊所。我们根据医生是否与“失主”联系以及如何处理钱包中的现金来判断医生在利他主义程度,并将其分为在社会规范方面的纯粹利他组、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同时与实验(1)中所表现出来的医生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三组医生行为差异。同时,在本研究中也分析了医生性别与处方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SPSS22.0(中文版)软件、MicrosoftOffice 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对于连续性的因变量采用方差分析,并一般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对于分类变量类型的因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诊所诊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私人诊所中医生在治疗普通感冒时,存在诊疗不规范和用药不规范现象。例如,在问诊过程中,询问患者是否咳嗽或者咳痰的医生比例低于50%,使用听诊器的医生比例不足20%,询问患者是否药物过敏的医生比例不足30%。虽然病人并不需要服用任何药品,但是开具药品的医生比例非常高。其中,开具药品的医生所占比例为88.72%,开具抗生素的医生所占比例为48.87%,开具中成药的医生所占比例为72.93%,开具西药的医生所占的比例为64.66%,为患者开具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医生比例为70.68%。开具药品的医生比例高,但是提供药事服务的医生比例却不高,例如,告知病人用药方法的医生所占比例为64.66%;告知病人药物副作用的医生所占比例仅为9.02%,告知病人其他注意事项的医生所占比例为78.95%。诊所中存在大量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48.87%的医生为患者开具了抗生素处方,平均每个医生开抗生素0.49±0.91种。医生所开具的抗生素分为四类,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高,为56.92%,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占比为16.92%,再次为青霉素类,占比为13.85%,最次是喹诺酮类,占比为12.31%。没有医生为患者开具两类或两个以上的抗生素。本研究中,有1位医生为“患者”开具了利巴韦林,占医生总数的0.75%。本研究中,为“患者”开具中成药的医生为97位,占医生总数的72.93%。在本研究中,所有的医生均为西医,在为患者开具感冒类中成药时,实际上是不能够对患者进行“望、闻、听、切”的诊断的,从而不能辩证用药。同时,患者并没有提到心脑血管或者骨科方面的不适,但是部分医生为了患者开具了心脑系统的中成药以及骨科中成药,这属于明显的超范围用药。本研究中针对病人的最优治疗方案中是不需要开药的,但是88.72%的医生都为“患者”开具了药品,平均每位医生开药1.80土0.92种,平均每位医生开药的价格为38.35±25.19元,诊所中诱导需求现象严重。(2)利他主义与医生处方行为在社会规范下的利他主义实验(“丢钱包”)中,医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利他性。在133家样本诊所中,有66家诊所打回电话,询问是否有人丢失了钱包,并在实验员的请求下将钱包及钱包内的东西寄回。有1家诊所打回电话,但要求“失主”上门领取钱包。利他主义可以分为自我利他主义(ego-altruism)和纯利他主义(pure-altruism)两种。自我利他主义(ego-altruism)是指个体同时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利益。纯利他主义(pure-altruism)是指个体仅关注他人的利益。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将38家寄回钱包且将剩余现金也归还的医生作为纯利他组,28家寄回钱包但未归还现金以及1家要求“失主”上门领取钱包的医生(共计29位)作为自我利他组,66家诊所的医生作为利己组。分析结果显示,纯粹利他组、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医生在开药总种类、抗生素种类、药品总价格、抗生素药品价格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对于是否开具抗生素,纯粹利他组、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医生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利己组,利己组的表现由于自我利他组。对于开药总种类数,纯粹利他组和自我利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自我利他组:纯粹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92),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较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5)。对于抗生素种类数,纯粹利他组和自我利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自我利他组;纯粹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较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药品总价格,纯粹利他组和自我利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自我利他组;纯粹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86),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较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抗生素药品价格,纯粹利他组和自我利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粹利他组的表现优于自我利他组;纯粹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64),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与医生处方行为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医生和女性医生处方行为无显着差异。男性医生群体中开药医生占的比例90.91%(60/66),女性医生群体中开药医生的比例86.57%(58/67);男性医生群体中开抗生素类药品医生占的比例为50.00%(33/66),女性医生群体中开抗生素类药品医生占的比例47.76%(32/67);男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的比例为90.01%(60/66),女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的比例83.58%(56/67);男性医生群体中开中成药的比例为74.24%(49/66),女性医生群体中开中成药的比例76.12%(51/67)。男性医生群体中开药总价格的均值为38.55±23.23元,女性医生群体中开药总价格的均值38.72±26.93元;男性医生群体中开抗生素类药品的均值为5.55±7.23元,女性医生群体中抗生素类药品的均值6.20±8.05元;男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价格的均值33.00±22.29元,女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价格的均值32.52±26.06元;男性医生群体中开中药类药品价格的均值15.88±19.35元,女性医生群体中开非抗生素类药品价格的均值15.64±16.75元。(4)利他主义与医生其他医疗行为本研究发现,医生医疗行为中的部分其他医疗行为与社会利他性具有相关性,纯粹利他组、自我利他组和利己组医生在患者就医经历的总体评分和向父母推荐该医生的可能性得分以及诊疗时长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就医经历的总体评分和推荐可能性这两项的得分最能体现患者本次就医感受,我们对三组医生在这两方面得分进行比较,发现:患者在纯粹利他组医生诊所的就医经历总体评分为6.15±1.65分,患者在自我利他组医生诊所的就医经历总体评分为5.65±1.63分,患者在利己组医生诊所的就医经历总体评分为5.06±1.63分。患者对纯粹利他组医生诊所的推荐程度得分为5.42±2.17分,患者对自我利他组医生诊所的推荐程度得分为4.86±1.62分,患者在利己组医生诊所的推荐程度得分为4.34±1.90分。患者在纯粹利他组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9.21±3.38分钟,患者在自我利他组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7.12±3.45分钟,患者在利己组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7.27±4.05分钟。(5)性别与医生的其他医疗行为诊疗时长与患者就医满意度以及医生的利他偏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对男女医生的诊疗时长进行比较,发现:患者在男性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7.06±3.87分钟,患者在女性医生诊所的诊疗时长均值为8.63±4.15分钟。对男女医生的诊疗时长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两组医生诊疗时长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医生在社会规范下的利他水平、在医疗情境中的利他水平性别以及医生处方行为关系,探讨医生的社会利他水平对诊疗行为的影响,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私人诊所医生对于普通感冒的诊疗过程有待规范,例如诊疗流程不规范、抗生素使用不规范、违规使用利巴韦林、引致需求明显等。(2)私人诊所医生的社会利他性与医疗情景下的利他性相关。具有纯粹利他偏好的医生在抗生素的使用、药品种类、药品价格、患者满意度、诊疗时长方面的表现优于具有自我利他偏好和利己偏好的医生。具有自我利他偏好的医生的患者满意度虽然高于具有利己偏好的医生,但是在抗生素的使用、药品种类、药品价格方面的表现劣于具有利己偏好的医生。(3)私人诊所医生的性别与医生的处方行为无关,但与诊疗时长相关,女性医生的诊疗时长长于男性医生。基于本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私人诊所的监督力度,推广使用匿名审计。(2)对现有医疗价格体制进行调整和优化。(3)在私人诊所中也引入商业医疗保险或者社保,通过第三方监督降低居民医疗成本。(4)加强对普通感冒正确治疗方式的培训和教育宣传,减少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的现象。(5)提高医生的社会利他性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收益。
黄馨[3](2020)在《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旗下的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发布健康信息,这是疾控中心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就目前来看,其并未完全适应新兴媒介技术对传播主体的要求。本文基于角色理论,以中国疾控动态每月发布的“TOP20榜单”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揭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其多重的媒介角色及角色缺失。研究发现,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主要采用健康科普框架、风险提示框架、政策资讯框架和互动沟通框架4种框架类型来进行健康信息的创作,承担着健康素养培育者、危机疫情提醒者、政府声音传递者和线上活动组织者4类媒介角色,其中健康素养培育者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微信号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介角色,选取了禽流感、疫苗事件和艾滋病三类典型案例展开分析。最后,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总结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角色承担的过程中,存在着危机疫情提醒滞后、深度互动能力不足等局限,并提出了依托大数据预判风险、精准获取用户画像等改进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其媒介角色、更加有效地开展健康信息的传播。
周竹青[4](2019)在《基于健康报道的国内网站数据新闻同质化现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型的跨领域跨学科的新闻报道方式,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数据新闻的实践与研究也日益增多。国内的门户网站也在数据新闻方面进行诸多有益的尝试。纵观国内门户网站数据新闻的发展,能够发现财新网、网易、搜狐等具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质化倾向。如何避免数据新闻的同质化,使这一新型的报道样式能够在健康报道领域更好地其实现信息告知、环境监控、教育科普、公共服务的功能是当前亟需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新华网“数据新闻”、澎湃“美数课”、财新“数字说”、搜狐“数字之道”、网易“数读”、腾讯“新闻百科”、新浪“图说天下”七家网站的数据新闻栏目,截取国内网站健康报道领域的数据新闻,从报道内容选题、数据的来源、数据的使用方式、报道的呈现形式等角度探讨国内数据新闻存在的同质化现象的类型,通过文本分析深入考察健康报道领域数据新闻同质化的表现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运用新闻社会学的场域理论阐释数据新闻同质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国内外优秀的数据新闻报道案例中总结健康报道领域数据新闻差异化创新策略。
小卡[5](2016)在《咽炎不是“一”种病》文中研究表明很多人喉咙不舒服就说自己咽炎犯了,然后随便喝点糖浆了事。其实,咽炎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天气热上火嗓子疼,天气冷了干燥咳嗽,感冒了嗓子疼,空气不好嗓子也不舒服……我们把喉咙不舒服统称为咽炎,但隐藏其下的病因繁多,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不能够对症下药,有
赖克方[6](2016)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文中研究表明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因诊断不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5]。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于2005年制定了中
郝瑞福,屠亦文[7](2014)在《老人感冒 不能忽视》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9月,95岁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因为感冒引发肺炎不幸逝世。这位心态超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于一身的大师,却因小小的感冒失去了生命……据报道,老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为36%;也有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人肺死亡率高达30%61%,是65岁以上老人的第四位致死病因,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首位死因,而90岁以上老人有半数以上死于肺炎或肺部感染。感冒可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疾病,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区,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感冒的经历。大部分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
陈健[8](2013)在《上海地区流行性感冒流行规律与防控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的背景流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历史上曾多次造成人类社会重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H5N1、H7N9等禽流感病毒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类疫情,不断引发人们对于新一轮流感大流行的恐慌。流感的高危人群一般为5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一旦罹患容易引发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并产生高额的疾病经济负担。对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进行免疫保护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不仅能减少感染和发病,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因此,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免费疫苗接种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防控流感的基本策略之一,但是在上海地区目前仅作为推荐接种,并未免费或纳入医保。影响流感的活动因素复杂多样,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病毒的变异程度等生物因素,也包括气象、污染等自然环境因素和行为习惯、生活工作条件等社会因素。目前人类无法有效的防控流感的大流行,也缺乏可靠的预警、预测手段。只能通过连续的流感监测,实时掌握流感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早期发现流感病毒抗原的变异,及时评估其风险,为大流行应对准备赢得时间。二、研究的目的1.掌握上海地区流感的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和病毒抗原变异情况,探索流感的流行规律和预警预测方法。2.掌握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流感的疾病经济负担,为下一步制定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3.掌握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各个阶段的流行特征、传播模式和疾病感染谱,为完善流感大流行防控的策略,制定防控的预案提供科学依据。4.分析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评估其潜在的大流行影响。5.总结分析上海地区应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和2013年H7N9禽流感期间的各项防控措施,归纳形成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供借鉴。三、研究的方法1.对2006-2010年上海地区27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流感网络实验室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基线值、确定各时期流感流行毒株;通过对2006-2010年病原学监测发现的甲型流感病毒株进行基因测序和种系发生树分析,分析其抗原变异情况;基于2006-2010年上海市每周的气象数据以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按照广义可加模型的理论,建立气象数据与流感样病例间基于非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通过初步的数据分析,构造多个候选模型,并通过AIC指标来选取合适的模型进行数据的分析及预测。2.在2008-2009年流感流行季节,通过12个项目单位在上海地区的老年人群中实施一项进行的前瞻性、观察性,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招募全部在项目单位就诊的具有流感样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人群,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样进行流感核酸PCR检测,阳性的病人在首次采样后二周进行随访,调查生病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3.调查和收集上海市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期间确诊的全部甲流病例等疫情数据,对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从2010年1月至9月,在上海地区开展三次甲型H1N1流感血清学横断面调查,每次使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500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并开展问卷调查。使用血凝抑制实验(HI)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对2009年10-12月上海地区接种甲流疫苗效果进行评估。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程度和转归等进行调查分析,开展疫苗安全性评价;以公安人员、中小学生、医务人员这三类重点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4个区县抽取公安人员111人,中小学生146人,医务人员320人,于甲流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5-6周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甲型H1N1流感(甲流)抗体水平,进行甲流疫苗免疫学效果评价。以长宁、杨浦、闸北、普陀、浦东新区和崇明县内接受甲流疫苗接种(接种组)和未接受甲流疫苗接种(对照组)的在校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接种组与对照组学生每日的发热和流感样病例数,通过计算疫苗保护率和保护效果指数,评价甲流疫苗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在甲流流行期间随机选择流感轻症病例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的甲流重症和死亡病例采用住院病历回顾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流感患者就医相关费用和间接导致的误工旷学等,通过利用FluAid Special Edition数学模型软件估算出的上海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门诊例数、住院例数、死亡例数,估计上海地区甲流的疾病经济负担。4.对发现的3例H7N9感染病例(2例来自上海,1例来自安徽省)收集分析临床、流行病学和病毒相关数据,使用实时RT-PCR检测技术对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进一步开展病毒培养、分离和基因测序。对上海地区经实时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方法确诊的33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逐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取确诊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禽类暴露史和疾病进程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密切接触者实施为期7天的医学观察,采集出现症状的接触者咽拭子样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5.首先通过查阅有关疫情报告和文献,对流感大流行风险进行评估。其次,通过对WHO流感大流行相关计划、方案和指导性意见的整合,梳理世卫组织对于预防和控制流感大流行的建议。再次,通过分析2009年上海地区甲型H1N1流感防控、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的成功经验,探讨流感大流行的防控策略。最后,通过比较世界发达国家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构成和特点,分析目前上海地区存在的不足,提出政策建议。四、研究的主要结果1.上海地区流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存在冬春季和夏季二个发病高峰。非流行期流感样病例的就诊百分比基线值为2.6%。流感流行毒株出现了规律性的更替,一般每半年更替一次,流感大流行和人群大规模疫苗接种对上述规律有较大的影响。上海地区2006-2010年季节性H3N2、新甲型H1N1 (A (HIN1) 09pdm)的毒株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1年的季节性H1N1可能并不是由2006-2008年在上海流行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演化而来,而有可能是从国外或其它地区扩散而来;2009年后季节性H1N1病毒能够以极低的散发状态存在于人群中,未能引起流行,但可能通过这种方式长期存在与环境中,并在人群免疫水平低下时再次造成流行;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从2005年以来只是发生一些抗原漂移,没有明显的抗原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A (H1N1) 09pdm与疫苗株之间的进化距离越来越大,变异速度慢慢加大,但上海H1N1/09的HA区域与当时在国内猪群中分离到的A (H1N1)09pdm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该毒株在此期间并没有因为跨越物种而产生明显的抗原改变。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对2006年-2010年每日上海地区流感样病例发病和每日气象因素进行拟合。结果发现:AIC值显示2个模型拟合较好,能够有效反映气象因素对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影响,流感样病例的发病主要和气温、气湿和温差有关。预测模型显示:当周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下、且周最大日温差较小湿度在50%-70%时,流感样病例数较少;而在极端情况下,即周平均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且周最大日温差较大时,有助于促进疾病的发生,导致出现大量的流感样病例。2.2009年1月-2009年12月,12个老年人群流感疾病经济负担调查项目单位共招募1946名研究对象,其中1804名流感样病例符合病例定义。1804人中422人(23.4%)咽拭子流感病毒核酸PCR检测阳性,其中352人(83.4%)仅接受了门急诊治疗,70人(16.6%)住院。全部确诊病例中93%(393/422)的患者至少处方了一种药物,95.7%(404/422)的患者转至专科医生就诊,92.2%(389/422)的患者进行了至少一种实验室检测。门急诊病例的平均医疗费用支出是381元/人,其中64%由医保支出。一旦病情发展要住院治疗,则康复时间延长至16.2天,医疗费用支出上升至8737元/人,其中医保支出79%。3.根据对上海地区367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甲流的流行经历了由输入性到本土流行两个阶段,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3678例确诊病例中住院病例331例,死亡10例;76.6%的确诊病例为30岁以下的青壮年,以学生为主。发病以轻症为主,占96.6%(3551/3678),重症病例占2.7%(98/3678),危重病例占0.8%(29/3678),重症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男女性别比为2.4:1。2010年1月、3-4月和8-9月开展的三次人群感染状况横断面调查显示2009年5月后上海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抗体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三次调查的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3%、31.4%和42.8%,在地域上农村高于城市。在排除接种甲流疫苗人群的影响后,一般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阳性率为分别为19.1%、19.6%和32.2%。计算得出2009年5月-2010年1月的第一波甲型H1N1的罹患率约为17.9%,高于模型预测的11%。对2009年上海地区137.3万人次的甲流疫苗接种效果评价结果显示:甲流疫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接种期间共报告AEFI 620人,报告发生率为45.1/10万人,甲流抗体阳性率由接种前32.6%提高到98.3%(567/577)。甲流疫苗接种后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控制中小学生流感样病例的保护率为72%,保护效果指数为3.6。此外,发病预测模型显示上海地区共约200万人感染甲流,感染率约为11%,其中门诊轻症患者近9万例,重症住院1.1万例,死亡病例近900例。因甲流而造成的误工天数约为380万人天,造成的误工损失约为6.2亿元。评价结果显示,甲流疫苗接种亦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疫苗接种的效益-成本比(BCR)为1.6:1。4.在上海地区发现一些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病例,这些病例发病初期都表现为流感样症状,胸片显示双侧不透明的毛玻璃样改变甚至实变。后期均因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在上海的2例病例和安徽的1例病例中分离到了一种新型重组的H7N9禽流感病毒。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这种病毒是禽源性的,而且由H7的HA基因、N9的NA基因以及甲型H9N2病毒的6个基因片段组成的重配病毒。在A/Shanghai/2/2013和A/Anhui/1/2013病毒株HA上发现了Q226L碱基替换(未在A/Shanghai/1/2013中发现),提示与哺乳动物呼吸道唾液酸受体α-2,6的结合能力增强。三株病毒均发现了HA中的T160A突变,NA茎区有5个氨基酸的删除。上海地区累计报告33例H7N9确诊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7岁(2-89岁),男性占88%(29/33)。91%(30/33)的病例具有可疑的动物或环境暴露史,其中52%(17/33)的病例具有多重暴露史,81.8%(27/33)具有基础性疾病史。最终15例病愈出院,18人死亡,发病至死亡的中位数时间为14.5天,发病至痊愈出院的中位数时间为23天。全部455名密切接触者中3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1例确诊感染H7N9。共发现2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其中1起为非血缘性家庭聚集性感染,但尚不能确定出现持续的人-人传播。5.上海地区在2009年防控甲流大流行时提前制定防控方案和预案,在流行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和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早期实施快速围堵、中期遏制社区传播、后期人群疫苗免疫,有效防控人群的传播,未发生大面积的暴发和流行;2013年在全球率先侦测到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并采取及时发现报告、及时分析危险因素、及时关闭活禽市场的控制措施。此外在二次流感疫情的处置中,都由各级政府主导疫情防控,在疫情的早期即建立广泛的联防联控机制,充分进行社会动员,充足的药物和疫苗储备,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等措施都已经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五、研究结论1.近几年来,上海地区流感疫情平稳,流感流行毒株出现规律性的更替。随着人群免疫力的下降,高度散发的季节性H1N1可能会引起新的暴发流行。此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正在加大,要引起足够的警惕。2.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因罹患流感产生了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其中绝大多数由医保支付,有必要进一步建立经济学模型评估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因流感产生的总体经济负担,并为制定针对性的医疗和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3.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经历了由输入性到本土流行两个阶段,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上海地区采取的科学防控措施之下,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甲流流行期间,上海地区人群罹患率较高,且农村高于城市,今后需要加强农村地区流感的防控工作。上海地区人群大规模接种的甲流疫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接种甲流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流感样病例的发生率,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通过对人群普种甲流疫苗预防流感的大流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在上海地区发现一种新型重组的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引起人类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并导致死亡,大多数确诊的H7N9病毒感染患者病情危重,且无流行病学关联。在密切接触者中,尚无充分证据证实存在人-人传播,不过在两个家庭聚集性感染案例中,不排除这种可能性。H7N9具有能够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潜在风险。5.上海地区成功防控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并且在2013年首先发现和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面对H5N1、H7N9引发的潜在流感大流行威胁,上海地区的防控经验和策略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当然,上海地区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也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佳平[9](2006)在《咨询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晓洲[10](2006)在《冬季健康宝典》文中研究表明
二、哪些感冒症状须警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哪些感冒症状须警惕(论文提纲范文)
(1)63例流感合并塑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框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相关测定方法 |
2.4 统计方法 |
结果 |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 临床表现 |
3.3 实验室检查 |
3.4 影像学检查 |
3.5 肺功能检查方面 |
3.6 治疗 |
3.7 转归 |
3.8 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小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流感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硕士期间参与会议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2)私人诊所医生处方行为和利他性实验经济学研究 ——以青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诊所发展现状分析 |
1.1.2医生处方行为现状分析 |
1.2 研究现状 |
1.2.1 利他与医生行为 |
1.2.2 性别与医生行为 |
1.2.3 博弈论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意义 |
1.5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
2.2 医生行为模型 |
2.3 社会偏好与行为博弈论 |
2.3.1 人的社会偏好 |
2.3.2 社会偏好的微观结构 |
2.3.3 利他偏好下的行为博弈论 |
2.4 利他行为的测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3.1 利他主义及其基础 |
3.1.1 利他的生物学基础 |
3.1.2 利他的神经经济学基础 |
3.1.3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
3.1.4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
3.2 医生及其行为 |
3.2.1 医生与医学中的利他行为 |
3.2.2 医护人员的性别及诊疗行为 |
3.2.3 不合理的处方行为 |
3.3 利他主义与行为博弈论 |
3.3.1 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 |
3.3.2 行为博弈论 |
3.4 关于利他主义的田野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原理、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
4.1 实验原理 |
4.1.1 关于实验经济学 |
4.1.2 田野实验 |
4.1.3 审计实验及其在卫生领域的应用 |
4.2 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 |
4.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
4.2.2 伦理学问题 |
4.2.3 实验设计 |
4.2.4 质量控制 |
4.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一般性结果 |
5.1.1 样本诊所的基本情况 |
5.1.2 样本诊所医生的基本情况 |
5.1.3 利他主义实验的基本情况 |
5.1.4 审计实验中医生诊疗行为的基本情况 |
5.2 利他性、性别与医生医疗行为关系的分析结果 |
5.2.1 利他性与医生处方行为的关系分析 |
5.2.2 性别与医生处方行为的关系分析 |
5.2.3 利他性与医生其他医疗行为关系分析 |
5.2.4 性别与医生其他医疗行为的关系分析 |
5.3 定性分析 |
5.3.1 关于普通感冒的处方行为 |
5.3.2 关于就医体验等其他医疗行为 |
5.4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
6.1 方法学的讨论 |
6.1.1 田野实验在医疗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
6.1.2 匿名审计实验数据具有高可靠性 |
6.1.3 数据质量保证 |
6.1.4 数据分析方法 |
6.1.5 实验细节的设计 |
6.2 实验结果的讨论 |
6.2.1 诊所诊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6.2.2 利他主义与医生行为 |
6.2.3 性别与医生行为 |
6.3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3.1 结论 |
6.3.2 政策建议 |
6.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6.4.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4.2 本研究的不足 |
附件1 病人评估问卷 |
附件2 病人台词 |
附件3 接线员台词 |
附件4 准考证 |
附件5 学生名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理论基础与样本选择 |
2.1.1 理论基础 |
2.1.2 样本选择 |
2.2 文本框架构建 |
2.2.1 框架构建 |
2.2.2 编码与信度 |
2.2.3 统计结果 |
第三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
3.1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 |
3.1.1 健康素养培育者 |
3.1.2 危机疫情提醒者 |
3.1.3 政府声音传递者 |
3.1.4 线上活动组织者 |
3.2 典型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
3.2.1 H7N9 禽流感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2.2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2.3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3 研究结论 |
第四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角色承担局限及对策建议 |
4.1 角色承担局限 |
4.1.1 缺乏严谨的健康素养培育者 |
4.1.2 滞后的危机疫情提醒者 |
4.1.3 浅层次的线上互动者 |
4.1.4 不充分的谣言应对者 |
4.1.5 缺位的心理健康关怀者 |
4.2 对策建议 |
4.2.1 建立专业内容运营团队,强化内容审核 |
4.2.2 依托大数据,及时预判风险危机 |
4.2.3 精准获取用户画像,提升深度互动服务能力 |
4.2.4 密切关注舆论动向,加强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
4.2.5 丰富健康信息主题,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疾控机构微信文章榜单(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基于健康报道的国内网站数据新闻同质化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s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健康报道领域网站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健康报道的内涵与界定 |
第二节 健康报道领域网站数据新闻的应用 |
第三节 健康报道领域网站数据新闻的同质化困境 |
第三章 健康报道领域网站数据新闻同质化的类型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类目建构 |
第二节 研究发现 |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健康报道领域网站数据新闻同质化的表现 |
第一节 疾病科普与疾病状况报道的趋同:同逻辑结构的文转图 |
第二节 典型疾病议题报道视角的趋同:数据他者的视觉引导 |
第三节 数据的使用策略的趋同:绝对数字下的恐惧诉求 |
第五章 健康报道领域网站数据新闻同质化原因及差异化创新策略 |
第一节 新闻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同质化原因:自主性的有限发挥 |
第二节 健康报道领域网站数据新闻差异化创新策略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老人感冒 不能忽视(论文提纲范文)
为什么老年人最怕感冒 |
呼吸功能衰退 |
免疫力减弱 |
小贴士 |
当心假感冒掩盖真病情 |
呼吸道疾病: |
心脏疾病: |
癌症: |
其他疾病: |
用药误区:无处方、联合用、猛消炎 |
老年人非处方药消费占五成 |
联合用药有风险 |
服用抗生素要遵医嘱 |
饮食:多吃苹果少喝鸡汤 |
小贴士 |
(8)上海地区流行性感冒流行规律与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上海地区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 |
第一节 上海地区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
第二节 上海地区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基因分析 |
第三节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流感样病例发病预测与分析 |
第二章 上海地区老年人群流感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上海地区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与疫苗接种效果评估 |
第一节 上海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第二节 上海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
第三节 上海地区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效果评估 |
第四章 上海地区H7N9禽流感病原学与流行特征分析 |
第一节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 |
第二节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第五章 上海地区流行性感冒防控策略分析 |
第一节 全球流感大流行的风险评估 |
第二节 世界卫生组织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建议 |
第三节 上海地区流行性感冒的防控策略 |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博士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
附录三 博士期间着作情况 |
致谢 |
(9)咨询台(论文提纲范文)
一、呼吸系统症状、大多起病较急,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 |
1. 发热: |
2. 咳嗽: |
3. 气促: |
二、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及心力衰竭。 |
三、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或思睡。 |
四、消化系统常有吐泻、腹胀等。 |
四、哪些感冒症状须警惕(论文参考文献)
- [1]63例流感合并塑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D]. 魏锋. 汕头大学, 2021(02)
- [2]私人诊所医生处方行为和利他性实验经济学研究 ——以青岛为例[D]. 孔少楠. 山东大学, 2020(04)
- [3]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D]. 黄馨. 广西大学, 2020(07)
- [4]基于健康报道的国内网站数据新闻同质化现象研究[D]. 周竹青. 暨南大学, 2019(02)
- [5]咽炎不是“一”种病[J]. 小卡. 健康之家, 2016(12)
- [6]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 赖克方.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05)
- [7]老人感冒 不能忽视[J]. 郝瑞福,屠亦文. 新天地, 2014(12)
- [8]上海地区流行性感冒流行规律与防控策略研究[D]. 陈健. 复旦大学, 2013(08)
- [9]咨询台[J]. 佳平. 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6(36)
- [10]冬季健康宝典[J]. 晓洲. 今日科技,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