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魏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魏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3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显效11例,占47.83%,有效9例,占39.13%,无效3例,占13.04%,总有效率为86.96%。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减轻,生活质量得到大步的提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氧疗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8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与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以不完全可逆及进行性的发展,同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的反应相关[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累及患者肺脏,但也会引起全身性的不良效应。对任何存在呼吸困难、咳痰、慢性咳嗽以及同肺部危险因素密切接触的患者,在进行诊断时都需要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尤其是吸烟者。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35至70岁,平均(49.6±8.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及胸部CT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 治疗方法

目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为药物治疗,其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降低急性发作频率与严重程度,提升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并根据疾病程度,进行逐步的增加性治疗,若患者没有发生明显不良的药物反应及病情的恶化,应使治疗长期维持在同一治疗情况下,并根据患者对该治疗反应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2]。

1.2.1支气管舒张剂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有效的松弛支气管的平滑肌,扩张支气管并缓解气流受限情况,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进行控制的主要治疗措施。同口服支气管舒张剂药物相比较,吸入时支气管舒张剂的不良反应较小,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首先多进行吸入式治疗。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为抗胆碱药,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与药物的作用进行选用,多选用经济实惠的短期效的支气管舒张剂。但短期效药物的治疗效果远不如长效的药物。不同的使用机制和作用时效的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支气管的舒张作用,并降低不良反应。使用抗胆碱药物可使患者的肺功能和健康情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胆碱药主要品种为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气雾剂,此类药物可以有效的阻断M胆碱的受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定量吸入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气雾剂时的开始期效的时间与沙丁胺醇等β2受体激动剂相比较慢,但其药效的持续时间较长,在0.5~1.5小时达到最大的效果,而后维持药效6~8小时,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气雾剂的使用剂量为40~80μg(每喷20μg),3~4次/天[4]。此药的不良反应较小,长期吸入可以有效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气雾剂为长效的抗胆碱药物,最长药效可达24小时之上。长期的吸入可以增加患者的深吸气量(IC),降低呼气末的肺容积(EELV),进而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情况,提升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

1.2.2糖皮质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稳定期长时间的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吸入治疗并不能够阻止其FEV1的下降趋势。长期的规律性吸入糖皮质激素适用在FEV1低于50%预计值(即Ⅲ级和Ⅳ级)并存在一定的临床症状与反复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身上[5]。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病情的急性加重的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与各自单用疗效相比较好。不推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性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3 疗效判定

显效: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患者气短或呼吸困难情况基本痊愈,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效: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患者气短或呼吸困难情况有所好转,两肺呼吸音有所减低;无效: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患者气短或呼吸困难情况未改变甚至严重,两肺呼吸音无改变[6]。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和。

2.结果

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显效11例,占47.83%,有效9例,占39.13%,无效3例,占13.04%,总有效率为86.96%。

3.结论

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时,还可以使用其他药物及氧疗方法进行治疗。首先还可使用祛痰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治疗,因患者在患病时气道内存在大量的黏液分泌物,会促使继发性的感染,影响气道的通畅性,使用祛痰药有利于患者气道的引流与通畅,改善其通气。常用的祛痰药物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ambroxol)等[7]。其次还可使用抗氧化剂进行治疗,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炎症会使其氧化的负荷加重,加重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使用抗氧化剂可以有效的降低疾病的反复发作的频率,常用的抗氧化剂有N-乙酰半胱氨酸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长期进行家庭氧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长期的家庭氧疗需对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具体的使用指征为:第一,动脉的血氧饱和度(SaO2)低于88%或PaO2大于55mmHg,并伴有高碳酸血症。第二,SaO2小于89%或PaO255~60mmHg,并伴有心力衰竭水肿、肺动脉的高压及红细胞的增多症(及血细胞压积大于55%)。通常情况下,长期的家庭氧疗需经鼻导管进行吸氧,氧气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每天高于15小时[8]。长期的氧疗的目的为在静息的状态下,患者的PaO2大于60mmHg或SaO2升至90%,如此才能保证周围组织氧供,维持重要器官功能。

【参考文献】

[1]钟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05):321-322.

[2]崔朝勃(综述),袁雅冬(审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6,22(3):29-32.

[3]陈荣昌,高永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防治与研究热点问题[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0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1-2.

[5]王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8):3-6.

[6]陈亚红,姚婉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8):619-622.

[7]曹志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中应关注的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2):1-3.

[8]胡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管理[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2):9-12.

论文作者:魏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魏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