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逐渐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与改革,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学校属于教育的重要基地,在规划和设计期间需要充分考虑教育功能、校园氛围等因素。本次研究主要是围绕校园规划及校园建筑设计展开,希望能够对现代校园设计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校园规划;建筑设计
区位分布、地形条件、场地环境是每个项目所特有,而教育建筑本身又具有其浓厚的建筑特质,如何将“地域、教育、建筑”三者有机结合,令之“学有所依,学有所悟”,是教育建筑设计的重点所在。
1、工程概况
本项目选址于平阳县昆阳镇城东KYCD-06地块B-50 地块,地块东侧为新桥河、南侧为环城路、西侧为经四路、北侧为远东路。项目用地面积44015平方米,折合约66亩,分两期建设。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1747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28438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3309平方米。本项目主要包括教学楼、教学综合楼、行政综合楼、多功能教室、食堂、体育馆及室外运动场地等,容积率0.65,建筑密度20.0%,绿地率35%。
2、校园规划
在整个校园规划发展中,规划贯穿整个校园的连廊系统属于根本设计。将有机生长理论引入到整体规划结构中,根据景观平台连廊系统将校园各个功能空间有机结合,这样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2.1空间布局
该校园建设南北向中轴以“校前区开放广场—“8”字形景观双廊前庭—连廊放大活动区—“8”字形景观双廊后庭—城市公园”为序,层层推进,如图1所示。东西向中轴以“中心广场—下沉广场—连廊放大活动区—教学区半开放庭院—河道”为序,渐次变化。采用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组合形式可以丰富整个校园环境。此外,采取各项针对性设计方式能够全面丰富学生交流空间,并且利用课堂内外交流环境的影响作用提升学生素质。
图1 校园整体鸟瞰图
2.2功能分区
在对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情况分析能够看出,地块南侧与公园用地相邻,环境静谧;东侧为新桥河,马路与场地隔河相对;北侧贴临城市道路,环境嘈杂。通过以上分析,在划分功能区域时决定采用以下规划布局方式:一期场地东南角布置3栋教学楼,南侧布置教学综合楼,北侧布置行政综合楼,食堂及二期的体育馆,动静分区明确合理,互无干扰。此种布局方式还可以应用河道及公园景观,提升学习环境。
2.3交通组织
(1)车行流线:机动车出入口布置在北侧次入口,教职工及接送车辆直接由入口处坡道下地库,教职工可通过相对应楼梯直达各自办公区,接送车辆可直接开至下沉广场学生等候区进行接送,有效缓解地面道路交通压力。在校区内只设置一条宽4m的消防车道,实现人车分流。社会车辆停车场出入口布置在地块西侧。
(2)人行流线:校区人行出入口主要布置在北侧校区主入口,通过校前区广场进入,并沿“8”字形连廊系统通向除体育馆外的各功能楼。通过连廊体系能够使各功能间友好交流。在“8”字形连廊中间交汇处设计放大公共空间,有利于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在户外交流活动。
(3)停车分析:除行政楼外有少量临时车位外,校区配置机动车大部分设计在地下车库内,与地面以楼梯相连,方便使用。社会停车位则集中布置于运动场底下地库内。接送非机动车位集中布置于校前区广场,内部机动车位布置于食堂南侧隐蔽处。
2.4景观环境设计
(1)景观延伸:充分利用东侧新桥河水景及南侧公园景观,教学楼区域在东侧完全打开,半围合庭院直接面向河道,所有教室及中轴连廊均可享受水景。
(2)纵横双轴设计:南北向主轴贯通校前区广场及南侧公园,同时串联起各功能楼,给所有功能楼提供共享景观绿轴。东西向主轴则主要将场地由动至静分层延续,既有互通,又有区隔,增添空间层次感。
(3)色彩延续:在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考察能够看出,现有周边建筑色彩大多以红褐,橘黄,白色外墙涂料为主。因此在色彩设定上也可以沿用黄白色调,并且在局部增设绿色窗套,提高辨识度,符合小学校园气氛。
(4)内向庭院规划设计:沿着两条纵轴布置若干个内向庭院,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空间。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结合院落式布局,形成多个组团,打造流动丰富的校园空间。
3、校园建筑设计
校园建筑设计首先应具有良好的立意,随之围绕该主题展开各单体设计,在统一的建筑语汇中,描绘出一个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经济美观、安全舒适的校园氛围。
3.1设计理念
平安结:意喻“平安吉祥”,亦暗合“平阳”地名中的平安之意。
总图布局由中轴“8”字形连廊为中轴,多排教学楼立于两侧,形似平安结。紧紧缠绕的绳结亦有团结的寓意,体现传统教育中团结协作的德育文化。
彩蝶:除了平安结寓意外,整个总图布局也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表现授业解惑,化茧成蝶美好寓意,丰富的色彩也符合小学校园活泼明快的气氛。
双中轴层进式书院布局: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建筑的空间模式,自古便有“千年学府地,名盛道德优”的说法,书院精神是传统教育的灵魂。私塾、书院到学堂,再发展到现代化的学校,教育精神始终如一。本方案结合了传统中轴层进式布局,形成多个层进院落空间,建筑以群组关系沿校园内纵横布置的绿轴有序展开,加强地块之间的联系,形成由开放到半私密,由半私密到私密,流动丰富的校园空间。
3.2单体设计
教学楼、教学综合楼均为4层,层高3.9米;行政综合楼为3层,层高3.9米;食堂3层,一层层高3.9米,二至三层层高4.1米;体育馆为2层(局部夹层),一层层高8米,二层层高9米(含夹层层高4.5米);多功能教室为一层;地下室为一层。
考虑节能环保要求,地上部分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保温采用保温砂浆Ⅱ型,同时考虑节约造价因素,外饰面多用外墙涂料或面砖,局部用金属构件装饰,经济美观。
3.3立面造型
建筑单体组合主要强调连廊系统的通透与教学用房的简洁白墙面做一个虚实的对比,局部再用明快的黄色与绿色外墙涂料饰面,赋予建筑跳跃灵动的气息。
连廊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体系,通过外挂格栅、彩色图形、顶面镂空意趣天窗等细节处理,使内部产生丰富有趣的光影效果,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角度均有不同的体验,光影婆娑,意趣盎然。
主墙面选用白色外墙涂料,清新雅致;将中国水墨画所具有的“气韵生动”意境,融入到建筑设计的细节中,通过现代手法对传统建筑进行转译。同时借鉴传统水墨画常用的“留白”手法,更添情趣。并通过形似竹简书页的格栅与墙面浮雕点缀,塑造“伏案阅卷,举目书海”的求学氛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校园建筑规划设计来说,不仅需要确保建筑基本使用功能,还应当通过建筑形式深入挖掘校园现代化气息,这样才能够给予师生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与此同时,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能够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建造出富有活力和激情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圣疆,关瑞明,黄晓忠.基于开放式理念的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研究——以闽清城关小学方案设计为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8,16(05):446-451.
[2]黄烨勍.基于环境融合的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及要点探讨——以岳西中学规划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13(08):212-214.
[3]吴本华,刘灿,常瑞.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及实践——以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建设为例[J].工程与建设,2018,32(04):498-502.
[4]李彬彬,汤朝晖,庄梓涛,等.旧城区中小学更新改造设计的一体化策略探讨——以常州博爱小学改造工程设计方案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26(07):215-216.
论文作者:张冠偲,杨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校园论文; 建筑论文; 层高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综合楼论文; 地块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