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效应论文,农村金融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分支,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卖难”和“买难”的现实矛盾亟待农产品物流的优化升级来破解。而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在于探索出农产品物流与农村金融的合理契合路径。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和问题,迫切的农村金融发展诉求与荆棘丛生的制度性障碍同时共存,致使农村金融发展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虽然得益于农村金融的支持和推进,农产品物流已发展出了基于存货、基于应收账款、基于订单的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以及农产品物流融通仓模式,且正在逐步成长和完善,但总体来说,发展缓慢的农村金融市场、单一化的农村金融服务、建设滞后的农村信用体系、高门槛的农村信贷要求等已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方向是明晰的,农产品物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已有了初步效果。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推动作用,就必须厘清中国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传导效应。基于1990-2010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本文拟采用VAR模型对农村金融变迁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物流与金融的相互关系研究较早,但都是把物流和金融作为两种宏观产业进行研究,没有具体深入到农村领域。比如,从物流金融业务层面入手,Friedman研究了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1];Poe研究了基于应收账款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2];Diamond研究了基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3];Fenmore对基于订单融资业务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进行了研究[4];Erik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的视角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5]。总体来看,国外关于两种产业契合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了物流金融融合下的物流金融组织模式。 虽然国内对于农产品物流与金融相互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对两产业之间耦合作用的研究已有了清晰的脉络。纵观近年来相关文献,其研究基本上从如下两个视角展开。 1.金融支持下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 物流系统的资金流离不开金融业的强有力支撑[6],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在瓶颈期更是有赖于农村金融的支持和推动[7]。关于基于农村金融支持下的农产品物流研究,胡愈等以农产品物流建设过程中金融供给短缺成因及金融需求态势为切入点,提出了化解金融供求矛盾,促进农产品物流建设的路径选择[8-9];宋雅晴基于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正向传导效应,提出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桥梁作用来有机结合农产品物流与农村金融,实现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10];王银昆从农村物流的金融困局着手,提出了农村金融发力支持农产品物流的突围路径[11];徐晟等从农村金融供给角度入手,指出创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农业物流与资金流高效融合,进而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驱动作用[12];武霞通过探析金融支持农村物流发展的内在联系机制,指出应主要从金融运作模式、金融服务产品、金融制度、金融组织架构、金融服务风险防范以及金融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和环节的方向选择来实现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支持[13]。 2.农村金融与农产品物流共生下的农产品物流金融研究 物流金融是多方共赢均衡策略的必然产物,是资金流与物流高度匹配的结晶[14],作为农产品物流中间业务的农产品物流金融[15],则是农产品物流与农村金融这两种治理机制有机衍生出的正向变迁产物,是农产品物流与农村金融共生环境下产生的新治理机制。关于农村金融与农产品物流共生下的农产品物流金融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产品创新以及风险研究等方面。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研究方面,胡愈通过系统研究比较分析“契约型”、“集成型”和“虚拟型”三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运行机理的优劣,指出作为农村物流供应链金融新范式的“地融仓”模式是解决农产品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难的有效选择路径[16];许红莲从金融组织缺失、机构缺位和融资产品短缺入手,设计出多元化复合式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运作模式来凸显农产品金融绩效[17];杨维霞通过对农村金融供给缺失成因的分析,提出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是化解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融资难的合理举措[18];舒辉等从农户参与物流金融模式视角入手,认为建立“农户参与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是支持农户融资和农产品销售,为农产品物流企业提供更多利润空间,推进农产品顺利配送流通的有效选择[19]。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产品创新研究方面,许红莲等基于农产品绿色物流业,提出通过创新绿色农产品金融产品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与物流金融健康发展的有效选择路径[20];雷莉等以产品管理理论为分析基础,提出创新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产品的有效策略[21];胡愈从供需双方方物流金融产品和第三方支付类与融资类物流金融产品的角度提出了建议[22];胡愈等又从经济学视角论证了现代农产品物流金融产品的区域创新路径[23]。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研究方面,杨蕾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24];易君丽等通过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风险因素后,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防范策略[25];邓昂从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从系统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等层面入手,提出应从市场秩序、征信机制、操作管理等角度来有效把控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26];何静等通过建立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三方博弈主体的均衡解,提出了规避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27]。 虽然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物流与农村金融相互关系,但研究仍以定性分析居多,且研究的共识度不高。本研究拟根据我国1990-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物流总额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来探寻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传导效应,以期厘清两者逻辑,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传导效应的机理分析 要研究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传导效应,有必要从机理上深入探析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传导逻辑与作用机理。农村金融带动农产品物流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金融为农产品物流产业提供资金服务。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信息系统建设等农产品物流软硬件领域都得到了大量的金融资金支持,尤其是农产品物流的运输网,包括铁路、公路、县、乡村道路建设均获得了大量资金。商务部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速了农产品物流的快速推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使得针对农产品的销售额有了明显提升,农产品物流的统一配送率、农家店存活率、连锁化率、农家店POS机普及率等都有显著提升。近期国家推出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基地补助项目更是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是农村金融为农产品物流主体分散风险。农产品本身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农产品配送的风险性,不仅面临自然灾害风险、运输风险、储藏保鲜风险、质量安全风险,而且还面临价格波动风险。较高的风险使得融资担保违约系数上升,为了能够分散风险,农村金融领域出台的农业扶持政策、农产品价格稳定器措施,以及社区发展基金、合作社金融、小微金融等合作金融形式都有力增强了农产品物流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是农村金融可以创新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融入农村金融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可谓焕然一新,农村金融和农产品物流有机衍生出的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是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基于存货、应收账款和订单以及保税仓和融通仓的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是节省交易费用的正向变迁产物。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基于金融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会获得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催生出的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将更具生命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能够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和实现农产品增值。 三、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1.主要变量 (1)农产品物流总额(APL)。农产品产出状况、农业人力资源状况、物流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等能够有效支撑农产品物流发展及代表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各项因素,都能够反映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但以上指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统计上存在明显的重复性,严重影响了实证检验的有效性。本研究为了能够直接揭示出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选取农产品物流总额作为衡量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农村金融发展水平(RFDL)。农村金融和农产品物流一样,都属于服务业范畴,两者协同形成的服务业生态系统有力支撑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组成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指标包括农村投资、农村居民收入、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五大指标能够有效表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由于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更新改造投资指标数据难以获得,本研究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农村投资水平;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标表示农村居民收入;用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与农村贷款余额之比来反映农村金融结构,通过乡镇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变化来揭示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水平;用农业存款余额和农户储蓄存款余额之和形成的农村存款余额来表示农村金融规模;农村贷款能够有效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贷款比重的降低反映了农户和农村企业在融资条件方面有所恶化,用农村贷款余额与农村存款余额的比例来反映农村金融发展效率。 2.模型和数据 由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影响着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可以作为投入要素来影响农产品物流。因此本文将代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VAR模型,来评价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传导效应。由于研究方程中存在部分百分比指标,在建立半对数模型时,除过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与农村贷款余额之比、农村贷款余额与农村存款余额之比不取对数外,其余指标做取对数处理,得到如下VAR模型形式如式(1)。 式(1)中,是农产品物流总额的对数值,都为影响农产品物流的解释变量的对数值,分别是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存款余额的对数值,分别是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与农村贷款余额之比、及农村贷款余额与农村存款余额之比,为随机扰动项。 本文所选数据取自于相关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物流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中国乡镇企业统计年鉴》,样本选取区间为1990-2010年。由于农产品物流总额、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对数据进行了价格因素剔除处理。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与农村贷款余额,及农村贷款余额与农村存款余额也进行了价格因素剔除处理。 四、结果与分析 1.各指标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农产品物流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使得时间序列数据存在不平稳性,为了避免非平稳性经济时间序列建立伪回归模型,本研究采用ADF检验法对指标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方程形式为式(2)。 利用Eviews6.0得到表1。表1结果表明,水平序列的ADF统计量的值均大于临界值,水平序列都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一阶差分序列的ADF统计量的值都小于临界值,经过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都为一阶单整,因此满足对相关变量做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2.协整关系检验 采用Johanson检验法对各指标序列进行协整检验。选用序列有线性趋势项而协整方程只有截距项的检验形式,利用Eviews 6.0得到的结果见表2。表2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迹统计量LR=294.203>995.754,所以拒绝零的原假设,即判定5个时间序列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在“最多4个”的原假设中,迹统计量LR=11.433<15.495,判定接受最多4个原假设。因此,可知各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农产品物流与农村金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特征值最大情况下,变量之间存在的协整关系,可以表示为如表3的协整均衡向量表。 根据协整均衡向量,最大化特征值对应的协整方程可以表示如式(3)。 由式(3)可以得出,农产品物流与农村收入、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存在正向关系,与农村投资和农村金融规模存在负向关系。农村投资和农村金融规模与农产品物流存在负相关关系,这可能主要在于农村投资和农业存款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在投资和存款配置低效的现象。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验证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后,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具体探究农产品物流与农村金融发展间的因果关系。选取最优滞后长度,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表4。由表4可以看出,农村投资、农村收入、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农产品物流的格兰杰原因,农产品物流不是农村投资、农村收入、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格兰杰原因。 图1 冲击引起的响应函数 图2 冲击引起的响应函数 图3 冲击引起的响应函数 4.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在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农村金融发展是推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原因后,利用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探求变量间的动态关系,此处只探究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产品物流的冲击效应。图1显示农村金融结构给农产品物流带来正向冲击,在第二期达到最大值,在第三期以后呈现负向冲击,且冲击效应趋于平稳,响应逐渐变弱,这说明农村金融结构在逐渐变差,较差的农村金融结构对农产品物流发展带来了负面效果;图2显示农村金融规模给农产品物流带来正向冲击,在第二期达到最大值,在第三期以后呈现负向冲击,且冲击效应趋于平稳且响应越来越微弱,这说明随着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但农业资金的利用率反而下降了,阻碍了农业经济活动效率,进而产生了逆效作用;图3显示农村金融效率对农产品物流带来正向冲击,在第三期达到最大值,在第四期以后呈现负向冲击,这说明近年来农村金融信贷市场存在的“抽水机效应”,即农村资金流向了非农领域,进而使得农业信贷资金不能有效留在农业领域发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也说明了这种效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5.检验结果分析 (1)从实证结果可知,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农村投资、农村收入、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之间的关系是非平稳的,但各变量间的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即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在长期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农产品物流总额将减少21.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农产品物流总额将增加60.1%;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与农村贷款余额之比每增加1个单位,农产品物流总额将增加60.0%;农村存款余额每增加1个单位,农产品物流总额将减少56.8%;农村贷款余额与农村存款余额之比每增加1个单位,农产品物流总额将增加495.24%。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明显的传导效应。 (2)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来看,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农村金融的发展,说明服务业生态系统仍然没有有效循环起来。农产品物流关联效应需要深入挖掘,对农村金融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3)脉冲响应的分析来看,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趋于不理想状态,两指标均有变差趋势,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主体仍然存在不足,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低对农产品物流带来明显的负面效果。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金融抑制问题,农村金融发展没有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反而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大量转移和流失,未起到促进农村生产活动的作用。单一化的农村金融服务、建设滞后的农村信用体系以及信贷门槛过高等农村金融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正向传导效应。虽然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逐步推进,但短时期的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仍然是难以扭转,这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重视的工作。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990年以来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 (1)农村金融对与农产品物流存在传导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物流发展,农产品物流发展却并没有对农村金融发展起到应有的拉动作用。 (2)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传导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主要在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金融抑制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等方面。 (3)农村金融结构亟待改善,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有待提高。 根据以上结论,为了有效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不断完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①创新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贷款担保机制,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产品物流业投资的偏好,促使农村贷款充分流向农产品物流企业;②尽快实现农村金融利率市场化,通过农产品物流的较高利润吸引农村金融资金的投资方向倾向于农产品物流业,提高金融资金在农村领域的投资效率。③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参与公平竞争。④切实从制度惰性、制度变迁等视角深入分析农村金融主要抑制因素的制度化困局,从制度层面探寻出农村金融抑制因素的制度化病症,进而制定出有效破解农村金融抑制的政策措施,实现农村信贷资金流向农产品物流产业。 (2)放松农村领域的金融管制,培育面向农产品物流的多元化私人融资担保主体。①消除针对私营金融组织的歧视,鼓励私人建立农产品物流银行,允许私人设立融资担保业务,尤其鼓励向农产品物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②应市场化要求扩大农村担保品种范围,完善融资担保法律法规,设立公开透明的明细化担保标准,建立开放规范的抵押物流转市场,针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融资,允许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资产作为担保物。同时,建立严格的风险甄别机制和担保监督机制。③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金融中心,把农产品物流金融中心作为磁场,来吸引更多面向农产品物流的私营融资担保主体有机组合成群落开展融资担保业务,进而利用群落的回波效应来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融资担保生态圈。 (3)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金融,创新农产品物流金融产品。①打破固化落后的条块分割产业格局,推进农产品物流业与金融业的有效契合,设计农产品物流与金融的激励相容制度,建立农产品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良性互动循环的生态系统。②加强金融机构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深度合作,鼓励双方建立战略联盟,有机协同建立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以农产品价值凭证作为仓单,在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抵押;不断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机制,加大补助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③加强农产品物流金融人才培育,通过训练有素的农产品物流金融管理人才来激活整个农产品物流金融链条。④不断创新农产品物流金融的组织模式,不断优化农产品物流融通仓模式,加强农产品物流融通仓模式的风险管理,提高农产品物流融通仓模式的运作范围和效率。⑤积极发展创新基于农产品供给方的仓单质押、反向担保的农产品物流金融产品和基于农产品替代采购、银行担保、买方信贷、授信融资的农产品物流金融产品。同时,大力支持发展基于第三方物流的支付类和融资类的金融产品,保证整个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环节都能获得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进而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在增值状态下顺利流向消费市场,确保农户获取更高收入。标签:农产品论文; 贷款余额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农产品物流论文; 物流金融论文; 农村物流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